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东南亚国家钢铁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1996-2000年越南钢铁行业获得了高速增长,钢材消费量屡创新高。与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奥地利等13个内外资和私营、联营项目的投入生产,轧钢能力达到157万吨,是1995年的3倍,1990年的14倍。总的来看,越南钢铁行业在东南亚地区及全球的钢铁发展领域,仍处于落后地位,主要是钢坯生产能力不足,以及没有有效利用现有的铁矿石资源来生产生铁和钢坯,致使各轧钢企业和下游生产企业主要依赖进口钢坯,但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极有开发潜力的国家。2006年越南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拉动国内钢需求和钢产量明显提高,从而成为东南亚地区钢材产量增长的唯一国家。2007年,越南计划GDP增长8.5%,国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增长,国内钢需求和钢产量亦将进一步增加。
  
  1钢产量和消费量
  
  越南的钢铁企业规模较小,年产量超过50万吨的企业只有3家,为太原钢铁公司、南方钢铁公司和POMINA公司,其余企业的年产量均在20-25万吨之间。2005年,年产能在5000吨以上的钢材生产企业有50多家,其中有12条轧钢生产线,其电炉钢年产能为100万吨,轧钢年产能为360万吨。
  
  越南钢铁协会称,2005年越南钢材产量366万吨钢材,2006年钢材产量增长12.4%,达到约411万吨,其中建材钢材产量为400万吨,100%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钢管和镀锌板可100%满足国内需求,但型材仅满足需求的70%,厚板和钢锭仅30%。2006年越南国内钢坯产量约为200万吨,相当于总需求量的50%左右,钢坯生产仅在越南泰源钢铁公司、平阳省及巴地头顿省的若干钢铁公司生产,尚未有大型钢铁公司生产钢坯。预计2007年越南钢铁产量将进一步增加。越南钢铁公司计划2007年生产轧材130万吨,钢坯76.5万吨,销售钢材137万吨,比2006年同期增长5%。扁平材方面,迄今越南热轧、冷轧板无法满足需求,在2005年的钢材产量中,冷轧板仅为120万吨,每年需进口335万吨。
  
  2钢材进出口
  
  越南扁平材进口量占该国需求总量的2/3以上,中国、乌克兰、俄罗斯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为主要的供应国,但长材生产厂家可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04年越南进口扁平材217万吨,2005年仅冷板进口达335万吨。除扁平材外,方坯也是越南进口最多的半成品钢材,每年约进口200 万吨方坯,而60%是从中国进口的。中国从2006年11月1日起对钢坯出口加征10%的关税,对越南钢材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越南正积极推进新的钢坯投资计划,随着国内方坯厂的陆续投产,其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将下降。
  
  越南炼钢工业主要以电炉技术来发展,并以废钢铁生产钢坯,所以只能依赖废钢铁原料。目前越南生产的钢坯75%是由废钢生产的。2006年度需进口70万吨,估计2007年将进口150万吨,预计越南钢铁业将面临废钢原料供应的压力。
  
  出口方面,2005年越南出口钢制品金额为4亿美元,主要产品为钢结构和钢铁铸件。2006年越南钢铁行业出口额将达5亿美元,出口主要市场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各国。越南出口钢材及制品目前具有一定优势,如劳动成本低,国际市场稳定增长,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将钢铁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加快等。
  
  3钢材需求预测
  
  自2004年开始越南房地产业一片萧条,2005年钢材需求量更是大幅度下降,致使国内建筑钢材需求受到冲击。2005年越南钢材消费量接近600万吨,扁材消费量为320万吨,高于2003年的280万吨,未来几年,当地扁材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据浦项钢铁研究院预测,2006-2015年的10年内,东南亚国家钢需求量年均增长6%,总计增加3600万吨,其中将以越南钢材的增长速度最快。越南贸易投资股份公司(2005年该公司经销钢铁占越全国的10%)预测,2006年越南钢铁的销售量拟为680-690万吨, 2010年为1000万吨,2020年将达2000万吨。2006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越南国产钢铁产量所占市场份额将分别为51%、 61%、62%和70%。到2010年越南钢铁行业将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拥有现代化的工艺和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矿产资源,国产轧钢将取代大部分进口轧钢,进而出口部分钢铁产品。
  
  越南钢铁工业对来自中国的威胁也表示担心,相对中国而言,越南钢铁企业过于弱小,随着中国钢产量和钢出口的增长,中国“巨人”进入越南是不可避免的。
  
  为应对进口钢材的竞争,越南钢铁企业决定2007年在电价上涨、生产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不提高钢材价格,全力抢夺市场份额。
  
  4.未来发展战略目标
  
  越南钢铁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逐步满足国内常规建设的需要,摆脱依赖国外进口的不良局面,并实现产品的对外出口。到2010年越南将优先发展钢坯生产,为完成2005-2010年工业发展规划,越南最近制定至2010年各重点行业具体发展指标:开采净煤4000万吨,满足国内需求;成品钢产量达630-650万吨,可满足100%建筑钢材和50%的钢坯需求。越南工业部预计,2006年越南成品钢需求量约为750万吨,其中国内生产 380万吨,需进口370万吨。目前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资,制定对钢铁企业的改造和扩建计划。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自2023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复苏韧性较强,国内需求因经济刺激计划相关政策的落地,市场预期经济复苏,2024年3月海外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提升,并且呈现加速上涨。美国制造业PMI为50.3,为近两年的新高值,欧洲的制造业PMI连续呈现3个月环比上升,达48.4%,国内制造业自3月起,也出现同步回升,对于铜价上涨无疑形成一波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从行业上看,房地产及建筑业、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等是锌的主要需求行业。其中,基建占比31%,房地产占比24%,两者整体耗锌量超过50%,对锌的需求波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余部分则是交通工具、家电等。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玻璃行业呈结构性产能过剩 房地产走弱市场需求下行 特种玻璃需求则突出

我国玻璃行业呈结构性产能过剩 房地产走弱市场需求下行 特种玻璃需求则突出

2024年以来,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产能供应过剩下,导致企业库存增至高位,企业采用降价以达降库目的。2024年1-6月,国内玻璃行情呈现先跌→后涨→再下跌的走势。预计2024年下半年,浮法玻璃市场需求或阶段性好转,但持续性或显一般,产能维持偏高位运行下,价格或将先涨后跌。

2024年10月29日
我国电镀行业市场扩张速度放缓 全国性龙头依旧尚未出现

我国电镀行业市场扩张速度放缓 全国性龙头依旧尚未出现

近年来,随着小型及旧式工厂倒闭、节能减排、及新环保法的实施,电镀行业扩张速度相对放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镀市场规模约为1681.6亿元,2022年增至1752.7亿元,同比上升4.23%,2023年增长至1822.9亿元。

2024年10月23日
新能源、新基建带动下我国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垄断性格局明显

新能源、新基建带动下我国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垄断性格局明显

我国钨行业的供应主要包括原钨生产以及再生钨两部分,原钨产量占比较高,近年来波动较为明显,2023年我国原钨产量为7.7万吨,较上年增长10%,再生钨近年来产量保持稳步增长,2023年产量为1.08万吨,因此2023年我国钨金属总产量为8.78万吨,2024年上半年总产量为3.83万吨。

2024年10月21日
我国锡行业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势态

我国锡行业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势态

近年来随着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锡行业亦正在朝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020年以来受疫情、供求影响,锡价格波动较大啊,导致锡行业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23年我国锡行业市场规模为374.25亿元。

2024年10月14日
我国金属加工液市场供需两旺 行业正飞速发展 国产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我国金属加工液市场供需两旺 行业正飞速发展 国产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 2010年以来金属加工液产业需求上涨带动,我国工业制造等产业的市场规模呈增长的趋势,2023年我国金属加工液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81亿元。

2024年10月14日
我国铜冶炼行业:新能源领域消费动能持续强劲 铜材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我国铜冶炼行业:新能源领域消费动能持续强劲 铜材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从全球来看,铜的全球资源储备丰富,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 0.01%,全球主要的铜矿资源集中在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数据,2023 年全球铜储量为10亿吨,铜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智利(1.9亿吨)、澳大利亚(1 亿吨)、秘鲁(1.2 亿吨)、俄罗斯(0.8 亿吨)、墨西哥(0.53 亿吨)和

2024年10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