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首次出现钢材出口大于进口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生产持续增长,供求关系基本平衡。今年上半年生产粗钢19946.96万吨,比去年增长18.26%,钢材产量达到22195.18万吨,增长25.78%,粗钢和生铁分别回落了6.3和7.4个百分点,上半年国内钢材生产的表观消费量21427万吨。
同时,钢材的进出口实现历史性的转变。上半年,钢材进口达到949万吨,比去年同期少进口380万吨,钢坯进口962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36万吨。今年上半年,钢材出口达到1709万吨,比上一年同期增加552万吨。从进出口来看,今年上半年,坯材净出口增加861万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钢材出口大于进口。
对于其原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分析认为,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增长,为我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市场空间;国内外市场钢材价差不断扩大,钢材出口效益高于国内市场;拟议中我国将下调钢材出口退税率,对近期钢材出口起到了助推器作用。
戚向东介绍说,我国铁矿石进口大幅度增长,国内市场资源供给充足。上半年进口了16136万吨,同比增长22.90%。国产的铁矿石24556万吨,同比增加6372万吨。
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长材占总量的比重为49.6%,首次降到50%以下。钢材价格呈现全面恢复性增长。今年2月份以来,国内的钢材市场已经连续4个月呈现回升的态势,告别了前两年“黑4月”价格暴跌的阴霾。6月末,国内钢材的价格升幅为21.9%,板材价格走势明显强于长材。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起稳回升是供求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
企业利润下降,但是出现好转态势。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利润627.92亿元,只下降18.87%,去年全行业的利润是1247亿元。戚向东分析认为,如果今年下半年保持上半年的利润水平,今年的利润水平就会与去年基本持平。
“目前我国已由钢材大量净进口转为钢材净出口,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要关注市场变化,通过市场调节产能,控制投资,防止超量建设,造成产需的严重失衡。新建的项目应该是和其他的产业相匹配,促进产业升级。” 戚向东认为。
全球钢材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今年的宏观环境总体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还是有利的,但不利因素依然存在。”戚向东认为。
世界经济基本趋势仍然处在上升通道,经济的强劲增长对钢材形成巨大的需求。据国际钢铁协会预测,今年全球各地区钢材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预计今年全球钢材需求将达到10.87亿吨,同比增长7.3%。今年1至5月,61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扣除中国外)增长2%,预计今年全球粗钢产量将突破12亿吨,比上年增长6%左右。
从国内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为板材市场拓展了空间。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发展,为长材发展提供了机会。
但是,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贸易摩擦加剧,主要经济大国面临通胀压力等,我国钢材出口的不利因素有所上升,这将对钢铁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等问题,国家将进一步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
戚向东分析认为,钢材生产企业和贸易商要认真总结2005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冷静分析今年钢铁市场变化趋势及价格走势,准确把握市场机遇,保持钢材价格在合理价位平稳运行。
戚向东认为,下半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的基本走势,受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增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防止经济过热双重因素影响,应该保持在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价位平稳运行,小幅波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运行,关键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取决于市场信心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取决于钢铁生产企业准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适时调整生产节拍,保持合理的钢材进出口水平。
从产品结构来看,板材的产量增加较多,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较高,进出口水平将对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长材价格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民营企业产能过量释放。长材价格下跌,必然抑制民营企业产量增长,价格应恢复到合理价位。
戚向东认为,下半年,全球钢材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供求关系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仍保持较大价差,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从而有利于抑制过量进口,缓解国内市场压力。同时,钢材市场生产成本在高位不会明显回落,将支撑钢材价格在合理价位运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将得到贯彻落实,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有利于钢铁行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价格居高不下,将支撑国际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从而影响国内市场价格走势。
加快结构调整,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从1996年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我国关于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的争论已持续了10年。实践已经证明,钢铁行业存在钢铁产能被虚增、市场需求被低估、过剩现象被夸大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房地产发展,以及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对钢铁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因此,钢铁工业发展仍处于增长期。
戚向东分析认为,今年全国钢铁工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快结构调整,联合重组,淘汰落后,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第一,要注意新变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目前,我国已由钢材大量净进口转为钢材净出口,说明经过调整,除个别品种通过进口调剂余缺外,总体钢铁产能已基本平衡。在产能供需基本平衡条件下,必须高度关注市场变化,通过市场调节产能,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某些品种、项目一哄而起,超量建设,造成产需严重失衡的情况。新建项目必须与淘汰落后项目相结合,以先进设备技术替换落后设备技术,从而保证产能总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促进产业升级。
第二,加快推进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这个问题亟待解决,联合重组以后,关键是要推进跨省市的联合重组,通过联合重组使生产力的布置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新建大型钢铁企业应向沿海转移,利用地域优势,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销定产方针。下半年,随着钢铁日产水平的提高,市场资源供给压力呈现增大的趋势,企业必须深入研究市场变化趋势,适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压“长线”,增“短线”,始终把握好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
第四,要加强内部挖潜,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现在钢铁行业的技术指标差距很大,企业的潜力也很大,应该通过挖潜来创造价值。今年钢铁企业面临煤、电、油、运和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严峻挑战,生产成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钢铁企业应该通过开展对标挖潜活动,把成本降下来。要树立企业成本以成本管理为中心,成本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促进钢铁企业的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