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7年对钢铁行业运行有重要影响的几项工作

权威部门近日指出,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将面临产能大于需求,国内外市场约束逐步增强的环境,钢铁行业要增强大局意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要抓住机遇,把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作为钢铁工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使2007年成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之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清醒判断2007年钢铁需求走势。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仍呈增长态势,预计2007年国际市场钢材需求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我国粗钢消费增速在2003年25.8%的峰值后开始回落,预计2006年在10%左右,2007年将进一步下降到7%左右,2007年粗钢的表观消费量在4.2亿吨左右,产量为4.5亿吨。在供过于求进一步加剧的市场形势下,价格将会出现低位震荡,也不排除会在幅度下降的可能,对行业利润形成“挤压”,客观上也提供了优胜劣汰和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环境。
    二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支持企业在引进、吸收和消化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技术,跟踪、采用熔融还原、连铸薄带等钢铁前沿技术;依托京唐钢铁基地、鞍钢新区以及武钢规划项目等国家重点工程推进大型冷、热连轧装备国产化。二是巩固和扩大企业联合重组成果,实现资产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促进宝钢与包钢、新疆八钢等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以及天津、山东等区域钢铁企业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三是结合老厂改造和城市钢厂的搬迁,建设曹妃甸、营口沿海钢铁基地,结合重组和淘汰落后,继续推进内陆钢铁产能向沿海转移,优化产业局面。四是做好首钢京唐钢铁高强度、高塑性、高成型性汽车板,鞍钢5500毫米中厚板,武钢硅钢,天管公司大口径无缝钢管以及东北特钢大型锻材、高温合金等高端钢材产品项目的实施与核准,满足机械、军工、造船、汽车等行业发展对高端产品的需要。五是加大发展循环经济力度,在抓好鞍钢、攀钢、包钢、济钢等企业循环经济规划实施的同时,按产业政策要求,全面推进全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使钢铁工业成为降耗减排贡献最大的产业。
    三要加大淘汰落后调控力度。在着力抓好已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暴露的问题,加大实施力度。一是要对落后产能实施更严格的差别电价,进一步压缩产品利润空间。二是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会同有关单位,提出本地区落后企业名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国土、环保等部门对外公布。近期,将先公布2007年底要淘汰的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和20吨及以下转炉、20吨及以下电炉企业名单、落后能力及装备,使执法、信贷、供给等部门和单位掌握要淘汰的落后能力情况。同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执行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社会环境和压力。三是核准地方淘汰落后规划。按照钢铁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及有关文件的要求,在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企业重组等条件的基础上,对各地上报的淘汰落后产能规划进行核准。将落后产能退出和促进先进产能发展结合起来,按照“以先进代落后”等量替代的原则,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分散、落后的生产能力,相应建设集约化经营、规模相对集中的先进生产能力。四是不允许违规项目和落后产能实施产权转让和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五是研究制定限制落后钢材出口税收政策、差别水价政策等,削弱扩能势头,促其退出市场。
    四要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我国钢铁产业政策规定,高炉有效容积要达到1000立方米以上,在听取专家、设计院以及企业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工艺前后匹配的需要将板材生产企业高炉有效容积进一步提高。研究出台新的能耗、水耗循环经济指标要求,对钢铁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指标没有完成的地区,实施重要监控。
    五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一是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统筹解决淘汰落后产能中的资产补偿、人员安置等问题,对经济不发达、结构调整任务重的地区要给予适当倾斜。二是加快财税、社保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妥善解决被兼并企业历史包袱,营造有利于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的大环境,对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的企业,在项目核准、信贷支持、企业债券发行、运力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三是研究在收取的差别电价、差别排污费和差别水价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基金,主要用于对被关停落后生产能力(经各地政策批准建设、具有合法经营性质)的经济补偿。
    六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督。根据钢铁落后产能的分布,确定河北省为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重点地区。请媒体对河北、山西、江苏、山东等地区新增产能的调查进行跟踪报道,加强监督,公布结果,予以重视。将选择个别的违法违规案件曝光,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对有效经验及时加以总结、宣传、推广。发挥新闻单位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地方和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近年来,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的供应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产量为64.72万吨,2023年已经达到138.08万吨,较2019年翻了一番。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铜行业自给率仍不足 市场供需缺口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

我国铜行业自给率仍不足 市场供需缺口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

近年来,受益于扩大内需、稳定房地产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显效,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及储能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铜需求,铜产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铜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达到了11427.86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5319.2

2025年01月16日
汽车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驱动我国镁合金需求攀升 宝武镁业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汽车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驱动我国镁合金需求攀升 宝武镁业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镁合金在3C行业应用相对而言更成熟,这也是3C行业本身发展较为成熟有关,加之3C产品本身较小,其体量也没法跟汽车相提并论,2024年上半年,3C用镁合金市场规模约为7.21亿元。

2024年12月28日
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端仍不足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端仍不足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产业的高速成长,我国高硼硅玻璃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24年上半年,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34亿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氧化铜粉行业上游铜矿供应持续偏紧 下游PCB、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我国氧化铜粉行业上游铜矿供应持续偏紧 下游PCB、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铜矿砂和精矿量达到2754万吨(品位未知),同比增长9.1%;进口金额高达60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24年1-8月我国铜矿砂及其精矿累计进口量1863万吨,同比增长3.2%;进口金额44640.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2.8%。

2024年11月26日
我国铯铷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 新领域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铯铷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周期 新领域应用开发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国内铷铯市场中,中矿资源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是行业的领军企业。近20年来,随着对铯铷应用新领域的开发成果,中国铯铷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推动了铯铷金属产量的增加。

2024年11月22日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新能源成为我国铜行业主要消费领域 国内铜矿供应呈相对偏紧态势

自2023年下半年起,全球经济复苏韧性较强,国内需求因经济刺激计划相关政策的落地,市场预期经济复苏,2024年3月海外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提升,并且呈现加速上涨。美国制造业PMI为50.3,为近两年的新高值,欧洲的制造业PMI连续呈现3个月环比上升,达48.4%,国内制造业自3月起,也出现同步回升,对于铜价上涨无疑形成一波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我国锌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

从行业上看,房地产及建筑业、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等是锌的主要需求行业。其中,基建占比31%,房地产占比24%,两者整体耗锌量超过50%,对锌的需求波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余部分则是交通工具、家电等。

2024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