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镇常住人口增加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臵,增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国家统计局披露,2016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比重为57.35%,与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4.7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增加8,116万人,年均增加2,029万。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落户城镇和办理居住证享受了城镇居民待遇。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较2012年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
2、城市房价上涨财富效应,低线城市去库存超预期激活投资和消费
城市房价上涨,财富增值直接,会带来显著财富效应,对可选和高端消费构成利好并能传导至普通大众品消费。历史上白酒行业景气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系数很高,也说明这种传导机制的存在。
2016年二三线城市房价经过1年以上的调整开始上涨,滞后于一线城市房地产上涨,主要是三四线城市存在一个去库存过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和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共同加速了去库存。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重新激活了投资,从而拉动经济,促进消费。
房价方面,涨幅一线>二线>三线。
2010-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复合年均涨幅10.1%,二线城市样本复合年均涨幅3.5%,三线城市复合年均涨幅1.3%。
2016年三线城市房价均价涨幅3.8%(上年跌4.7%),改善明显,房产增值明显,财富效应在2016-2017年度显现在逻辑上就更易理解。
另一方面,房价上涨,但累计涨幅不高,显著低于1线和2线城市房价,使得正效应(存量资产增值,消费底气更足)仍大于负效应(新增买房预算增加,缩紧腰带)。
3、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助力
2017年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中2013-2017五年计划收官年。在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棚户区改造相关工作的通知》当中,“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臵,切实化解库存商品住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使得2016年效果更佳卓著,一方面涉及人员/家庭现金资产增加,另一方面帮助房地产去库存,使得房地产经济盘活,同时将压制房价上涨因素去除,带动社会房产增值,财富效应放大。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和2013年7月23日全国棚户区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于2013年8月份启动了全省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反复调查摸底和充分调研,在各市、省直管县和省直有关部门编制的5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安徽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并通过省政府批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白酒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规划确立了安徽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总体目标。规划期内,全省计划改造各类棚户区146.1万户,其中:城市棚户区144.88万户,包括集中成片棚户区91.47万户、非集中成片棚户区44.81万户、城中村47.45万户,规划区内纳入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国有工矿棚户区1.48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0.92万户;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旧房0.05万户;国有垦区棚户区0.23万户。
2016年安徽省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力度。2016年安徽省进一步提高棚改货币化安臵比例,力争2016年货币化安臵比例达到50%以上,争取达到70%。棚改货币化安臵具有缩短安臵周期、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等优点。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现有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棚改居民入住小区的管理和配套设施水平,改善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4、2017:大众品、白酒消费回暖和景气
在《古井贡酒:棚改助力200元价格带放量,弹性已临近》报告当中,我们对经济类“V”字,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对安徽省白酒消费、200元价格带放量的关系做了初步分析,两者之间有比较直接的联系。
至此,我们继续认为,城镇化(包括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房价上涨带来财富效应对白酒、大众品需求复苏和消费升级贡献巨大。2017年白酒各核心价格带上涨明显(80-300元大众价格带,300-600,700以上),大众品(以乳制品为典型)回暖明显。
二、消除不充分不均衡,目标美好生活,品牌消费品长期利好
1、新时期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重量转向重质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消费品角度,这吹响了从对数量追求到品质追求的号角,从扩大生产满足“物质文化需要”,到改变“需求的不均衡,不公平”,将会给品牌龙头企业带来更大的统一市场空间。
2、新型城镇化涉及五分之一以上人口,从根上解决“不均衡和不充分”
国务院已经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
2014年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三个1亿人”目标。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报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解决现有“三个1亿人”的问题,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一系列
由“乡”到“城”的转变,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增进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等途径,建设成果共享、和谐包容、富有活力的城镇。现阶段,我国发展中涉及人口最多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也就是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从城乡看,按户籍算2/3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从区域看,接近2/3的人口居住在中西部地区;从城市内部看,大量农民工长期融入不了城镇,不少群众居住在棚户区,加起来约占一半左右的城镇常住人口。这三大问题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对解决这三大问题,群众的呼声高,各方面也有共识,应当重点推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