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5~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至今,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产,阿根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以及墨西哥法国等国家均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区。
参考:中国葡萄酒产业专项调查与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15-2020)。
1葡萄酒的分类与文化
1.1葡萄酒的起源和历史
据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细亚(AsiaMinon)和埃及,在到达希腊及其诸海岛之前,先流传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经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北非的利比亚和意大利,从海上到达法国濒临地中海东南的瓦尔省(Var)境内靠海的普罗旺斯地区和西班牙沿海地区;与此同时,通过陆路,由欧洲的多瑙河河谷进入中欧诸国。
大约在7000年以前,葡萄就开始在(苏联)南高加索、中亚西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栽培。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是希腊。
15~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至今,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产,阿根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以及墨西哥法国等国家均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区。
1.2葡萄酒的分类
葡萄酒的分类方法依据其种类而言,各不相同,分类方法繁多。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的分类原则,首先将葡萄酒分为:普通葡萄酒和特种葡萄酒,然后再按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1.3葡萄酒的文化
葡萄酒文化,广义上讲,是指人们长期以来,在与葡萄酒有关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本质上说,葡萄酒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葡萄酒文化所涉及并研究的对象侧重于葡萄酒的社会属性,即葡萄酒在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在一首与葡萄酒相关的著名古诗中这样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首描写将士从军的绝妙诗作。诗中的“葡萄美酒”就揭露了葡萄酒在战争、政治中所扮演的绝妙角色。
据《太平御览》记载:东汉末年,扶风人孟伦因给周让送了一斛葡萄酒,便得了一个凉洲刺史的官衔。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个葡萄酒“爱好者”,他在高昌得到葡萄新品种及酿酒方法后,便自己动手酿酒。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对葡萄酒做了详细的记述。由此可见,葡萄酒在社会活动中对人们
的政治、经济、文化、医学、民风民俗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微博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2.1什么是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它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并发布的简短的微型文本。它在2006年5月诞生于美国,2007年5月,曾创办过国内Facebook(现为人人网)的王兴推出了国内首个独立微博网站。现目前有新浪微博、搜狐微博以及腾讯微博等,是基于互联网web2.0和web3.0技术的一种网络应用和手机应用,通过虚拟的社会网络关系,通过迅捷的广播式传播方式以及短小的(140个字符以内)传播内容达到实时传播、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交往等传播目的。
2.2微博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2.2.1微博使传播方式产生变化
微博对内容的140字的限制导致大量原创内容产生,创造出更多的新词,使传播内容更加生活化。同时,也有少量迸富有哲学光芒的精干短小的话语,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微博传播的简短性也决定了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以“5•12大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微博上的消息比新闻社还早了22秒发布。这体现在无数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以简短的、不需要过多修饰的词句发布在网上,而不受任何传统媒体的限制,从而使传播方式产生较大的变化。
2.2.2微博使信息传播规模产生变化
微博实现了点对面的传播形式。微博设有转发功能,微博用户可以将收到的信息进行转发。而该用户的所有关注者都可以看到该条信息并继续转发。因此形成的传播速度与规模就会呈现几何级增长,形成可观的信息传播结果。
2.2.3微博使传播格局产生变化
微博使信息的传播不再是从上到下的,而是没有中心的开放式传播,改变了普通人的社会影响力,也使精英和大众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微博的直播性、传播快捷性、大众化和评论多样性,标志着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
2010年8月8日,舟曲泥石流发生的当天,当因为交通原因,媒体无法到达现场的时候,一个名叫王凯的男孩将灾情通过手机拍照进而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上。多家媒体包括新华社在报道中都大量引用了他的照片,从而使大众能尽快了解灾情状况。
人们第一时间发表和转发微博,这不仅仅为人们快速提供更多了外界信息,同时也为网民提供了“爆料”的平台,对互联网的舆论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2.3微博的文化传播特性
2.3.1便捷性
微博关键特点之一就在这个“微”字,故又被称为“一句话博客”,简洁、便利是其主要特性。微博具有的短小和便捷性,适合人们打发零碎、无聊的时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还产生了“移动性”,例如上下班等车、排队、等人时,都可以随时用手机登陆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发泄情感或打发时间等。
2.3.2即时性
微博拥有强大的时效性和对敏感事件、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它能十分迅速及时地抓住当前的重大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和客户端等方式来及时更新自己掌握的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身为摄影记者的博友火烨,在2009年我国株洲高架桥事件中,利用中国最早的微博——饭否网,发表了他用手机拍摄到的新闻现场,速度比新华社通稿还快。
2.3.3平民性
微博让交流具有了更日常、更生活化的意味。作为一种“平民媒体”,微博以其简单性、大众性、开放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与传统媒介信息发布的高门槛相比,微博更接地气。微博成了个人信息表达的舞台,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表达、分享、传播的欲望,人人都有关注和被关注的机会。微博为人们提供了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复杂情绪的宣泄渠道,人们可以表达主流媒体所不屑的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以及传统媒体无法出现的对公众人物的议论和调侃。
3微博对葡萄酒产品文化传播的影响
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因素,给葡萄酒产品赋予了一种另类的身份,更成为一种小资文化的代表。我们可以运用微博的特性,为葡萄酒产品文化的传播制造契机。
3.1微博为产品文化传播带来契机
3.1.1低成本与强互动性
对于产品而言,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宣传推广就能带来好的效果是商家梦寐以求的。如果既能操作简单又能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就可以与消费者展开互动,更加了解消费者需求。这对产品文化的传播会更加有利。所以,利用微博进行产品的营销及文化传播,好处就在于它的低成本与强互动性。
3.1.2提升产品亲和力,拉近消费者距离
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运用微博的简单性和大众性,用适当的手段提升产品的亲和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能增加产品的购买率并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
3.1.3及时掌控产品行情,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一部分微博用户会将自身对某个产品或者品牌的真实想法通过文字或图片表达出来。可以通过微博对产品或者品牌进行搜索,获得相关的用户讨论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控,以便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关注点或者意见,及时掌控产品行情,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3.2微博对葡萄酒产品文化传播的影响
3.2.1微博改变葡萄酒产品文化传播方式
微博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葡萄酒文化的传播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和教育用户。尤其在微博这样个性化比较强的平台上,消费者不会对高高在上的简单说教感兴趣。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动。所以,可以通过微博用个性的表达方式来诠释葡萄酒的文化,并可以通过小资文化标签的方式,使消费者将小资文化与葡萄酒结合起来,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以此使葡萄酒产品文化为消费者所认知。
3.2.2微博改变葡萄酒产品文化传播渠道
传统的葡萄酒产品文化通过营销渠道和广告进行传播。
但微博的诞生使得产品的宣传及产品文化的传播都多了一个行之有效的传播渠道。某外国酒庄曾通过免费寄送葡萄酒产品给微博大v品尝并由大v在微博上发布品酒感受而获得大量产品销售机会,并使该酒庄葡萄酒品牌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虽然微博有草根性特征,但意见领袖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微博的葡萄酒产品文化传播渠道可以比传统渠道更加丰富、便捷、规模更加弘大。
4结语
综上所述,微博的诞生不仅掀起了一场互联网领域的革命,在商业领域,微博的便捷性、及时性、传播性也在营销界、传播界引起一场变革。对产品文化的传播已经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层面上,而是要让消费者与受众也成为传播的参与者。葡萄酒产品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的产物,在其文化传播的方式中更要贴近时代与受众的需求。利用微博的特性为产品文化的传播做出变革性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