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全球经济持续温和复苏
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复苏稳健。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3%,比2016年加快0.6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较强,欧元区经济增长2.4%,美国和日本经济分别增长达2.3%和1.7%;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增长是拉动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主要动力。总体来看,2017年国际金融市场基本稳定,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美国经济稳定增长,但增速不及预期。2018年1月2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4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6%,不及市场预期的3.0%,也低于三季度的3.2%。2017年全年美国GDP增速为2.3%,高于2016年的1.5%,但远未达到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的3%。虽然美国2017年4季度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但依然显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美国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主要是受进口激增的影响,抵消了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的强劲表现。从具体数据来看,4季度美国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季率初值为3.8%,大幅高于3季度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2.6个百分点;4季度美国出口年化环比增长6.9%,但进口大幅增长13.9%,净出口使经济增长减少1.1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拖累;同时,4季度企业库存投资降低也使经济增长减少了0.67个百分点。
欧元区经济持续复苏。2018年1月30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7年4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2.7%,符合市场预期;欧元区经济延续了2、3季度的增长趋势,实现了连续19个季度的扩张,且2017年全年欧元区GDP同比增长2.5%,创下十年以来最高增速,表明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趋稳。从具体数据来看,4季度欧元区失业率逐月递减,并于11月创出新低8.7%,较9月失业率8.9%下滑0.2个百分点;1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分别为60.6和56.6,比9月份分别回升2.5和0.8。从成员国情况来看,德国和法国经济复苏表现良好。德国经济2017年全年同比增长2.2%,比2016年1.9%的增速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创出2011年以来最快增速;2017年4季度法国经济同比增长2.4%,高于预期水平的2.3%。
日本经济持续复苏。2018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4季度日本经济剔除变动因素后比上季度实际增长0.1%,换算成年率为增长0.5%,实现8个季度持续增长,为自2001年4月以来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周期。其中,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5%,出口增长2.4%,连续6个季度增长。2017年全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6%,高于2016年的0.9%,连续6年呈现增长。
新兴经济体恢复增长。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速止跌回升。其中俄罗斯经济扭转了负增长态势。俄联邦统计局月度和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俄罗斯GDP增长在1.4-1.8%之间。阿根廷GDP增长率从2016年的-2.2%提高到2017年的2.5%,巴西GDP增长率从2016年的-3.6%提高到2017年的0.7%。
我国经济平稳增长
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消费需求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新动能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经济连续10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我国贸易结构继续优化,2017年,进出口总额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投资质量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168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年同期和2017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9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出口额累计为153318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2017年前三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为366262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年同期和2017年前三季度均回落0.2个百分点。
表:2016年4季度-2017年4季度GDP及部分经济指标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2014年4季度-2017年4季度国民经济部分指标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综合来看,2017年,全球经济稳健复苏,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石油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原油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但增速有所放缓;下游需求回暖支撑成品油产量回升,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随着降本增效,严控成本效果显现,石油行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受油田后备资源接替不足、计划性减产及寒潮天气等因素影响,原油产量持续下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分化走势。
1.2 政策环境分析
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意见发布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石化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石化行业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行业发展方式依然较粗放,发展质量较国外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方面仍存在企业布局分散入园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及绿色产品自主保障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及绿色核心技术和装备有待突破,行业绿色标准尚需完善及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缺失等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2016年7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制定了《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显著下降,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有所提高。2017年5月,石化联合会在《计划》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石化企业及重点园区,编制完成了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绿色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即《废水治理行动计划》、《废气治理行动计划》、《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行动计划》、《安全管理提升行动计划》、《节能低碳行动计划》、《石油和化工园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在石化联合会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持续努力下,2017年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更高的层面完善行业绿色标准,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石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针对制约石化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导意见》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优化石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规范园区发展。充分考虑国家、区域石化产业布局规划要求,结合区域内产业特色。三是加快升级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实施从基础设计至生产运营阶段全流程工艺、技术和装备不断升级进步,从源头上减少三废产生。四是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围绕下游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清洁油品、环保溶剂油等绿色石化产品。五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一批绿色制备、末端治理、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术。六是健全行业绿色标准。加快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标准制定与实施,适时将石化产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适时发布《绿色石化工艺名录》《绿色石化企业名录》,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绿色标杆,引领全行业提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石化产业绿色发展,首先企业发展要实现绿色化。因此,为增强企业参与感,力促企业与政府共同推进行业绿色发展,逐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转变,《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行业升级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从基础设计到生产运营阶段,全流程推动工艺、技术和装备不断升级进步,加强企业精益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三废产生,实现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转变。
为有力保障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严格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确保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对应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依法依规予以取缔和关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行业绿色升级改造、绿色产品发展、技术创新平台、创新战略联盟、创新示范基地给予支持。加大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支持力度,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等方面依法依规建立绿色通道。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增强企业绿色发展主体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环保的红线意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多项举措保障天然气市场稳定运行
(1)全方位保障天然气市场供应
2017年9月,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开始出现,并由京津冀周边的华北地区,蔓延至山东、河南、宁夏、内蒙古等地,甚至连新疆、四川、青海、陕西等天然气主要产气省也出现用气紧张的现象。最为直接的结果是,完全由市场定价的液化天然气(LNG)价格短时间内出现暴涨。而此次天然气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也不同于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各地方机构均陆续出台通知保障2017年冬季天然气市场供应。
三大因素影响2017年冬季天然气供不应求。一是,2017年冬季天然气供应端发生几起计划外事件,造成天然气供应短缺,原定计划中的海外资源并没有实现应有的产量。如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供应能力减少了2000-3000万立方米/日;中石油集团从中亚地区进口的天然气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5000万立方米/日,使新投运的陕京四线无法发挥作用,集中导致北方地区供应短缺。二是,天然气下游需求端迅速增长。2017年以来,LNG汽车市场回暖;北方“煤改气”工程的大力推进,导致2017年年华北各省份LNG消费增速普遍在20%以上,远高于全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此外,环保监管力度加大,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提升。三是,2017年可以称为天然气的政策年,从环保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价格市场化到全面推进天然气利用,均为天然气短缺起到一定助推作用。总体来看,天然气市场在多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供应较往年更加紧张。
全方位保障天然气市场供应。2017年10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增产天然气、消除管输瓶颈、做好迎峰度冬工作,这是继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集煤炭企业召开保供稳价直购直销的座谈会之后,在北方即将全面进入供暖季之前的又一重要举措。《通知》表示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天然气供需形势较为严峻。如遇持续低温天气,矛盾将更为突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要优化开采方案,力争迎峰度冬期间国内天然气产量比去年同期只增不减,尽可能增加煤层气、页岩气、煤制气等非常规资源的生产供应。《通知》明确各地要承担起本地区保供的主体责任,按照签订的《2017年度保证民生用气责任书》有关要求,明确任务目标,完善综合保供措施。各供气企业要认真履行供气合同和社会责任,做好供应保障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供用气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供应保障责任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和兑现供气合同不到位、出现重大停断供事故的企业,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2017年12月,针对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增供保供措施,建立联合监测调度机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主要采取以下六大措施:一是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增加产量。二是进一步落实LNG现货采购。三是有序开展资源互济,实现“南气北调”。四是充分挖掘能源品种替代潜力。五是充分发挥储备天然气调节作用。六是发挥非居民大用户的调峰作用。
纵观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现象,其根源还在行业发展存在问题,也暴露了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和价格改革不相匹配的矛盾,以及国家政策与地方落实不到位的矛盾。此次全方位、多举措的保障天然气供应事件,应给未来天然气行业发展敲响警钟,必须正视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才能避免每年不断重复出现的同一个局面、不断牵动各方力量艰难应对的老生问题。
(2)切实维护天然气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2017年10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全国城市供水、供气、供暖、电信领域价格重点检查的通知》;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冬季采暖价格监管切实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通知》,部署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全国供气、供暖领域价格重点检查。检查发现,一些供气、供暖企业存在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以及在工程改造、安装中乱收费等行为,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突出检查重点,督促相关企业和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价格政策。同时,根据举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于2017年12月20日开始,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大庆分公司等17家企业涉嫌违反反垄断法问题开展调查。
表:部分违规企业处罚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针对2017年4季度国内天然气价格特别是华北地区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以及各地督查发现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天然气市场价格秩序。一是协调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千方百计增加资源供应,加强运行调度,稳定市场预期。二是部署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部署LNG主产区(港区)、主销区等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提醒告诫LNG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三是立即开展LNG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部署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开展市场巡查,重点检查捏造、散布涨价信
息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坚决查处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以及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天然气价格已经放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这些领域主要查处哄抬价格、恶意囤积、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而居民用气供暖价格仍由政府制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这一领域进行严格监管,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突出检查重点,督促相关企业和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价格政策。同时,要加强对供气供暖领域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3)成品油价格体制稳步推进
2016年1月13日,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设立了“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在此规定下,2017年1月12日至12月28日的25轮调价周期内,成品油价格共经历了11上调,6次下调,因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下一轮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而暂缓调整亦有8次。全年涨跌互抵后,汽油价格累计上调435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上调420元/吨。
2017年全年,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上调次数明显高于下调次数。从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来看,全年价格上调次数多于下调次数,主要是在国际油价稳中有升的支撑下,叠加国内成品油需求旺盛而带来的利好因素。二是上半年成品油价格以下调为主,下半年成品油价格以上调为主,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2017年上半年,美国原油产量再次提升,对原油上涨的利好因素带来一定冲击,国际油价在波动中出现回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应下调。进入2017年下半年,全球石油需求进入旺季,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产油国持续减产协议共同推动国际油价大幅反弹。12月份,北海输油管道意外关闭,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进一步下滑,支撑当月国际原油现货价格,并最终实现持续6个月的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随之上涨。三是,年内成品油价格不调整原因全部为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下一轮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而非“地板价”出现。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回升,2017全年国际原油价格远高于40美元/桶,国际原油市场交易再次活跃,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体制机制起到积极影响。
可以预见,自成品油设立地板价以来已近2年的时间,仅2016年上半年价格不调整是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即“地板价”),2016年下半年至今价格不调整均是因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下一轮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即“搁浅”)。随着国际油价震荡上行,虽然较80-100美元/桶的高位来讲,回升仍有一定难度,但国际油价再次跌破40美元/桶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地板价是否有必要存在、会不会被取消是未来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此外,2017年11月29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成品油现货交易上线试运行,数据显示,当日共成交11.01万吨95#汽油、92#汽油与0#柴油,交易总额达到6.57亿元。国内成品油现货交易的正式起航,不但为即将面世的原油期货造势,对国内成品油定价调整机制也将带来全新的价格参考。
表:2017年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注释:目前国内油价不调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称为“地板价”不调整,即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另一种称为“搁浅”,即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下一轮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2、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2.1、 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全球经济前景乐观
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巩固,市场前景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7年全球产出增长上调至3.7%,较201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高0.1个百分点,比2016年增速高0.5个百分点,表明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良好;将2018年和2019年全球增长预测均上调0.2个百分点至3.9%,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加强且市场前景乐观。同时,《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还指出,虽然受经济活动回升和更宽松金融条件相互促进的影响,全球经济短期内的周期性反弹将更强劲,但在中期内仍存在下行风险。从中长期来看,资产估值过高和严重收缩的期限溢价提高了金融市场调整的可能性,从而可能抑制增长并挫伤信心;同时,内向型政策的实施、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以及一些国家的政治不确定性也会带来下行风险。
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展望2018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新业态、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政策积极效应将不断释放显现,我国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总基调并保持平稳运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8年和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上调至6.6%和6.4%,这是IMF2017年第五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会”发布的2018中国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呈前高后低趋势,一季度为6.8%左右,二、三季度为6.7%左右,四季度为6.5%左右,全年增速为6.7%左右,整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从消费需求来看,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一方面,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战略深入落实,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在消费领域广泛渗透,带动养老、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网络购物、共享单车等新型消费快速增长。从投资需求来看,201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稳中趋缓,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一方面,随着房地产管控政策不断出台,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将持续拖累放缓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工业领域供求关系继续改善,将促进工业投资保持稳步增长,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等战略驱动下,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装备、智能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投资需求将加速增长并促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从进出口需求来看,2018年我国进出口将保持增长趋势。一方面,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进口能力增强,加之“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响应并取得实质性建设成效,将带动我国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高基数效应、投资增长减缓和货币政策收紧影响,2018年进出口增速将低于2017年。
2.2 石油行业面临战略机遇展望
当前,全球经济延续复苏,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工业需求增长稳中有升,企业深化改革、结构调整不断推进,面对新旧能源替代、能源结构转型、环境监管从严等新的挑战,石油行业供给侧改革依然十分紧迫。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将构建新型能源供需架构,重塑能源发展的未来。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应顺应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加快行业互联网布局。尽管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石油仍是我国能源利用的主体,是能源互联网中可再生能源消纳、智慧能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目前,我国油气领域已建成了由数十个子系统组成的油气生产和供给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产业链生产监控和运营管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可以为传统石油行业营销模式的转变提供很多机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途径。预计未来能源互联网将打破传统的能源产业格局,产生新业态和商业模式,为我国新一轮能源革命奠定基础,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3 上游原油市场走势展望
2017年,国际油价在连续四年下跌后,重拾涨势,全年油价呈现“V”型反转走势:一季度油价高位窄幅震荡,二季度油价震荡下行,三季度油价大幅反弹,四季度继续走高。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2017年国际原油市场WIT原油平均价格为50.79美元/桶。布兰特原油平均价格为54.15美元/桶。受基本面支撑,2018年1月15日,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70.22美元/桶,创3年多来新高。预计2018年,全球原油供需相对稳定,国际原油价格将有望保持稳定上升格局。但是,美元、投机、地缘政治等因素也将对油价走势构成一定影响。
从供给来看,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已经达成共识,将在2018年底之后继续合作控制产量,保持现有的180万桶/日的减产规模。同时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产量受到限制,两国2018年的石油产出不会超过2017年水平,利比亚被要求实施110万桶/日的生产限额,尼日利亚同意冻产在180万桶/日。与此同时,EIA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月19日,美国原油库存下降110万桶至4.1158亿桶,这也是2015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整体看,减产协议执行良好,美国原油库存回落,加之美元持续下跌,将继续为油价提供上行动能。不过,国际油价上涨将刺激美国页岩油增产潜力,预计2018年美国页岩油产量或将持续增长,但综合考虑页岩油和原油增减正负效应,全球原油供需或将出现阶段性供不应求,油价仍将会呈现震荡上涨。
从需求来看,由于2018年春季是传统的原油需求淡季,因此国际原油价格或将再次承压。随着201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向好,同时迎来夏冬季需求旺季,原油需求回升,原油价格将高于上半年。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仍将保持增长,预计增幅为172万桶/日,高于2017年的150万桶/日。供需依然相对宽松。近期,OPEC发布的2018年1月份月报中上调了2018年原油需求预期。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至159万桶/日,此前预期为153万桶/日,表明原油市场逐步进入恢复平衡的轨道上,支撑原油价格上行。
综上所述,2018 年国际油价总体将保持上涨势头,但涨势或不及2017年。国际原油年均价格有可能上升至 55-60 美元/桶之间,涨幅在 8%左右。其中 WTI 原油年均价格约为 55 美元/桶,布伦特原油年均价在 60 美元/桶上下。但值得注意的是,若中东等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可能会打乱现有的供需格局,引发国际油价剧烈波动。
2.4 石油行业市场走势展望
全球原油供需有望实现再平衡,我国正在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石油行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速。在此背景下,2018年,石油行业景气指数或将弱势反弹,在国际原油回升提振下,上游开采行业生产有望继续释放,助力行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行业投资或不及预期;原油价格上涨导致下游成本回升,炼油加工企业效益或将低于上年,但仍保持较好水平。从具体运行指标来看:
原油产量缓慢下降。尽管2017年,我国石油行业投资有所回升,但受原油进口强劲的冲击,我国原油产量持续下降,加之由于资源劣质化趋势明显,油气开采规模化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单位产量的资本支出也随之提高,企业开采意愿降低。此外,随着我国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占比将增加,上游开采企业主营业务将逐渐变成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原油产量必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由于低效、无效产量已基本出清,我国原油下滑幅度或将持续缩小。预计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进一步下降至370万桶/日。
成品油供需依旧宽松,主要品种需求基本稳定。2018年,受经济结构转型、房地产市场调整、环保力度加大、替代能源发展等因素影响,成品油消费需求增速回落,预计2018年,我国成品油需求量为3.31亿吨,同比增长1.9%,增速较2017年降低1.3个百分点。根据新建产能投产计划,2018年国内炼油能力将净增3600万吨/年,成品油产量及其增速将继续扩大。预计2018年,我国成品油产量为3.78亿吨,同比增长4.8%,增速较2017年增加1.3个百分点,供需宽松态势将延续。汽油需求将维持中速偏低增长。虽然随着监管加强,调和油资源将受到抑制,从而利好汽油需求,但由于乘用车市场增速下滑,加之新能源汽车免税政策实施及双积分政策释放、共享单车兴起、乙醇汽油推广等多重因素叠加将拖累汽油需求增长。预计2018年,我国汽油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3亿吨,增速或与2017年基本持平。柴油需求将有所回落。2018年,我国工业生产将平稳增长、大宗商品需求保持强劲及超载车辆治理等将对柴油需求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但随着环保趋严,农业、农用车用油减少,铁路运输、渔业以及两高一剩行业加速转型,对柴油的刚性需求带来了回落压力。预计2018年,我国柴油需求量估为1.7亿吨,增速不及2017年。煤油需求将保持较高增长,但增速放缓。随着我国机场建设稳步快速推进,航空出行逐渐增多,民用航空客运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拉动煤油需求保持快速增长。但高速铁路的加速布局和发展对航空冲击趋于明显。预计2018年,我国煤油需求量为3660万吨,增速或较2017年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