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6年交通运输政策调整对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影响分析。能源运输领域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问题,政府职能越位现象由于利益关系难以根本解决,政府通过能源运输行业限制、运输载体审批、运输价格管制、港航行政垄断等,仍牢牢掌握着过多的资源配置权。
自2014年6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几近腰斩,目前徘徊在50美元/桶附近,油价大跌吸引中国等原油消费大国逢低吸纳,这也成为油轮运费上涨的催化剂,给近些年持续不景气的油运业带来利好。航运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带来了政策调整的窗口。近期交通运输部密集召集国有各大石油公司,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以及国内主要航运企业,包括中海集团、中远集团、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等,就国内沿海原油运输政策进行研讨,就打破现有管理模式、简政放权、优化政府职能听取各方意见,对未来运输政策调整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国内水路运输及辅助业管理规定有关事项》通知,明确加强对市场准入事项的管理,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并具体明确了十三项管控事项。交通运输部各级领导还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将全面深化沿海原油运输领域改革,力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效果明显,对加强水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范水路运输经营行为、维护水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水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通运输部能源运输政策调整的动因一、制度性障碍迫使政府转变职能
能源运输领域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为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问题,政府职能越位现象由于利益关系难以根本解决,政府通过能源运输行业限制、运输载体审批、运输价格管制、港航行政垄断等,仍牢牢掌握着过多的资源配置权。交通运输部管理者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两种角色于一身,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领域,导致能源运输领域市场化程度较低。
二、行政性管理造成能源行业承担不必要的高成本
能源运输行业内局部垄断现象严重,市场准入模糊导致国内国际市场分割,造成不公平竞争。由于对运输企业和运输船舶采取许可证式的管理控制,造成国内和国际能源运输市场割裂,能源企业在国内无法自主选择优质运力,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
三、非市场化运输价格机制造成运输环节难以优化
由于运输价格采取单一的政府指导价,不能充分反映资源成本和市场供求。船东不能根据供给调动运力的投入,货主不能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同时随着船舶工业发展,船舶建造价格大幅降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无法转移给货主。
四、航运企业过度依赖政府造成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一家A股退市的央企,有着130多年历史的长航集团,曾是中国内河最大的航运企业。2008年,它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下称中外运)合并,号称是国资委推动央企“强强联合”整合的首例模板。
但是,五年间两家公司貌合神离,中外运眼看长航集团债务问题愈演愈烈,深恐引火烧身。长航集团长期依靠垄断长江运输资源,没有参与过竞争,应对市场竞争和风险的能力不足,最终总债务157.4亿元,净资产为-23.8亿元,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不断下降,整个长航集团情况危急,2013年长航集团账面上的资产负债比达113.5%。
长航集团出现百亿级的亏损,以及两家上市公司被迫退市,企业长期过度依赖政府的弊端显现。长航集团业务结构、运输货种结构及客户结构过于单一,难以有效抵御行业景气风险。沿海及内河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0%,业务结构单一,缺乏能够平滑行业景气波动的资产及业务。此外因沿海及内河业务在政府指导下管理,盲目扩张国际市场,导致市场竞争力凸显不足,忽视风险才造成“巨轮不幸触礁”。
能源运输政策调整影响了“谁”通过竞争市场手段对能源运输资源进行配置,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2014年我国国内石油消费量为5.18亿吨,全年净进口石油3.0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5%,国内石油产量超过2亿吨,进口原油二次中转量超过千万吨,面对收入近百亿的国内能源运输市场,未来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一、对上游能源企业的影响
上游能源企业可加大能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重点海域油田、陆地新区、新领域、新层系的开发生产,积极探索,切实增加原油供给。运输审批权交给市场,上游企业将通过市场化手段选择运输企业、运输设备供应商,提高选择运输船舶、物流设施的安全标准,避免因行政控制和干预而使用低标准运输船舶和物流设施,引起不必要的油污风险。特别是海上运输,对于老旧单壳油轮使用的诟病已持续多年,因上游能源企业不能自由选择适宜的运输船舶,需承担不必要的海上能源运输安全和污染风险。
二、对能源运输行业的影响
能源运输政策调整将有助于能源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提高,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有助于能源运输物流网络配套衔接、船舶装备技术提升、物流服务高效,并形成有序的油轮运输交易市场。
对于第三方能源运输企业,面对能源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周期性风险,以及市场价格波动,企业将通过有动力地提升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保持市场份额,有助于运输企业通过协议方式与能源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能源运输行业面临如国际航运业类似的激烈竞争,特别是油轮更新速度加快,大型石油公司对油轮的安全性要求日益严格,只有在运价、船舶位置、吨位、船龄、船型及船舶管理人等各方面均符合承租人要求的船舶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三、对能源下游炼化企业的影响
对于国内能源行业来讲,下游炼化企业在传统模式下往往是运输成本的直接承担者,而国内炼化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偏弱。由于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造成炼化企业盈利水平较低,同时炼厂又承担较高能源运输成本,以致怨声载道。
本次能源运输政策的调整,炼厂成为直接受益者,由于能源运输油轮运力的过剩和竞争的加剧,国内能源运输价格会松动,打破政府指导价的限制,炼厂拥有了一定议价能力,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另外,能源运输政策调整期间,国家逐步放开了对能源,特别是原油进口的限制,国内原油贸易市场将逐步形成,能源供给端放大,参与者增加,特别是提供了更多贸易商机会,因此,炼厂的采购选择权扩大,通过更加灵活的采购策略,运输成本可有效转嫁和降低。
四、对交通运输部的影响
交通运输部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从调配资源逐渐转为明确不同监管机构职能,充分整合监管政策。积极促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油气市场体系。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通过建立完善行业法规、体系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资质标准和监管体系,来实现能源运输也健康稳定发展。
另外,笔者认为交通运输部注意力会集中到通过推动运输业的改革促进石油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
通过实施长远的运输战略,包括影响交通能源需求和供给的综合政策措施,以减少能源使用和排放,包括水路、公路、航空等能效标准,以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使用效率。
能源运输产业前景能源的生产、储运和消费,与国民经济运行息息相关。
从中国的石油进口来看,除极小部分从俄罗斯进口采用管道运输之外,绝大部分约占全部石油进口的95%是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的。
海上石油运输都是由油轮来承载的。而一国油轮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确保该国能源运输的需求,同时还将带动相关的生产和服务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海上石油运输体系还涉及相关的人才培养、法律法规的建立、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等方面。
本次能源运输政策调整,势必引起行业向更加平稳、均衡、可持续、有质量的方向发展,笔者从其他物流产业发展的经历分析,由于能源需求的稳定发展,能源运输行业将维持中速增长将成为常态。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价是无形的手,政府调控是有形的手。政府应尽量少直接干预市场,应该让市场调节价格,从运输产业向现代化、标准化升级入手,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行业发展。此番运输政策调整有助于打破原有垄断格局,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形成。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