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中国石油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2-2016)
中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市场供需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2-2016)
导读:由于当前国际局势正处于复杂深刻的变化之中,为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必须采取各项必要的安全对策,比如加强保障能源安全。就我国具体情况看,威胁能源安全的因素主要在于过度依赖进口石油以及漫长的海上运输线。
一方面,由于当前国际局势正处于复杂深刻的变化之中,为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必须采取各项必要的安全对策,比如加强保障能源安全。就我国具体情况看,威胁能源安全的因素主要在于过度依赖进口石油以及漫长的海上运输线,而石油出口国主要来自于局势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这些客观问题都要求早日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提上日程。另一方面,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油价波动以及所带来的风险,归根结底是由石油资源供需矛盾所引起。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石油资源型省份与需求型省份往往不一致,这就要求石油储备基地的布点要结合实际。
我国石油资源虽总量丰富,但相对量却不足。我国多数省市,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是石油需求型省份,区域石油资源稀缺,经济发达、对石油需求量大。资源型省份在我国不多,只有黑龙江、天津、青海、陕西和新疆等地区。在这些区域,石油资源供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盈余,尤其是黑龙江和青海,具有较大的石油生产和调出能力。资源需求复合型的省份有河北、广东、河南、吉林、内蒙,这些地区的石油资源稍有缺口,某些程度上具有流入倾向; 同时,除内蒙、吉林外,其他省份也均具有每年万余吨的石油产出。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流出潜力,可能会由资源补给型的流入区转化为流入—流出复合区。山东省石油资源虽稍有盈余,但作为全国第二大石化工业基地,对石油需求量也较大。
我国北部石油市场流动以黑龙江为资源地,以天津为第二资源地,以东北、江浙沪、京津、河北及鄂皖湘赣沿江地区为资源流入地,同时又分别以天津港、大连港和秦皇岛港为石油资源进出口地点,覆盖范围远及华北及华东部分地区,纵贯大半个中国,形成一个辐射全国的石油资源调配体系。
我国各省的石油流通职能分析
我国的西北地区的石油调配体系主要以新疆、陕西、青海为资源地,以甘肃、北京、河北、四川及河南为资源流入地区,其覆盖范围远及东部、西南和华北,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这符合我国西部地区作为全国性油气替代基地的发展定位,与其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统一。
环渤海 - 大中原 - 长三角石油调配以山东为石油资源地区,以河南、河北、江浙沪和鄂皖赣湘地区为调入地区,以河南为第二石油资源地,以湖北为主要流入区的同时,将黄岛港作为资源进出口港,该区域属于区域性石油调配市场。
珠三角区域市场石油调配以广东为国内石油源地,以福建、广西和海南为资源调入地区,充分发挥了地缘性优势,就近转化石油资源,虽然避免了远距离运输石油资源,但也缺乏安全性和灵活性。
大西北、大东北和环渤海 - 大中原 - 长三角石油调配体系相交于河北,同时大东北和环渤海 - 大中原 - 长三角石油调配体系在江浙沪和鄂皖赣湘沿江的石油消费地区交汇,因此,使这些地区共享一个资源供给地,各省市区互为补充,使石油调配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同时,从我国石油资源三大中心看,山东省不仅是环渤海 - 大中原 - 长三角的一个起点,也辐射到我国北部; 广东省则同时是珠三角调配体系的起点和终点; 河南省是环渤海 -大中原 - 长三角石油调配体系的起点之一,同时又是大西北和环渤海 - 大中原 - 长三角调配体系的终点。它们不仅连接了多个调配系统,而且增强了单一体系的内部整体性和石油流动,有利于提高石油资源安全性。
总的来说,我国石油生产能力增长有限,生产和消费存在地区性不平衡。因此,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既需要有适应大型油轮停靠条件,又要方便原油运输; 既需要考虑石油消费型省份的需求量,又需要兼顾资源型省份的输出能力。结合我国国情、经济发展状况、国防需求和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石油进口量可能会达到 1 亿吨,相应的石油储备规模应保持在 2500 万吨。石油储备以原油为主、成品油为辅,二者比例按国际惯例保持在 9: 1。如果我国有达到安全量的原油储备,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从而在未来发展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