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饮料行业监管趋严 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饮料是供人或者牲畜饮用的液体,它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0.5%的制品,饮料也可分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它的作用是解渴、补充能量等功能。

我国饮料行业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发布相关政策规范饮料行业发展,如《“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国家的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的完善,推动了行业规范运作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饮料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名称

内容

2016.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化监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监测覆盖面,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

2016.05

《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

要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并提出了2020年,消费品工业传统优势得到巩固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太,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三品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的主要目标。

2016.1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方面的战略任务。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人民币,2030年达到16万亿。太健康产业尤其保健食品及其饮料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时期。

2016.11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

该规划指出要不断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实用性;提高风险监测工作质量,提升监测科学性;夯实风险评估工作基础,保障风险评估权威性;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提高通报及时性;加强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防控食品安全引发的营养健康问题等。

2017.01

《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0年的主要目标,即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等。

2017.02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

该规划指出要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源头治理,严格过程监管,强化抽样检验,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快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快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2017.05

《“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明确“十三五”时期食品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目标,细化重点任务与措施,全面推进食品科技创新工作和产业化发展。

2019.05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要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鼓励企业获得认证认可,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食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忧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打造有影响力的百年品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两年,制造业“去产能”计划不断推进,饮料产量呈不断下滑态势。2016年我国饮料产量为近几年的最高值,生产18345.2吨,随后产量开始下降,到2020年全国饮料产量为16347.3万吨,较上年减少1416.2万吨,同比下降7.97%。

2015-2020年中国饮料产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营业收入方面,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营业收入也随着产量逐年减少,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营业收入3007.3亿元,较上年减少1807.1亿元,同比下降37.54%。

2016-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利润总额方面,由于产量下降,企业收入减少,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利润总额也呈小幅下降,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利润总额428.8亿元,较上年减少5.7亿元,同比下降1.31%。

2018-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利润总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中国饮料产量大区分布相对均衡,其中华东地区产量最高,占比22%;其次华南地区产量占比21.5%;西南地区产量占比20.1%;华中地区产量占比14.8%;华北地区产量占比8.6%;西北地区产量占比7.2%;东北地区产量占比5.8%。

2020年中国各地区饮料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中国饮料产量排名前十的地区分别是广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浙江省、陕西省、福建省、湖南省、河南省、贵州省、河北省。其中,广东省居全国首位,饮料产量3108.6万吨;四川省饮料产量2002.2万吨,排全国第二。

2020年中国各省市饮料产量排名前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饮料行业将进一步健康发展,饮料行业需求将不断提高,产能更加扩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优化。

未来我国饮料业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TF)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我们的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中国饮料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未来商机预测
        《2021年中国无糖碳酸饮料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现状与未来规划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中国调味品稳步发展 行业并购逐步成为趋势

2025年中国调味品稳步发展 行业并购逐步成为趋势

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2022年已经达到2955.59亿元,观研天下估计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223.87亿元。

2025年05月16日
我国零食量贩行业增速显著高于零食市场 企业快速扩张下开始走向双寡头格局

我国零食量贩行业增速显著高于零食市场 企业快速扩张下开始走向双寡头格局

以来伊份、良品铺子为代表,零食集合店从街边炒货店衍生出品牌连锁店,零食很忙、万辰体系进一步推动零食集合店进入零食量贩业态。零食量贩其核心 DNA 是低价,以品牌标品为例,零食量贩的价格通常可比指导零售价便宜 20%以上。

2025年05月15日
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背景下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减糖政策推动代糖行业发展

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背景下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减糖政策推动代糖行业发展

代糖本质并不是糖,但可以和糖一样帮助食物产生甜味,也被称为甜味剂,其与糖最大的区别在于代糖几乎不参与代谢、不产生热量、不升高血糖,因此规模发展迅速,截止2024年全球代糖产品市场规模达到221亿美元,我国代糖产品市场规模也突破100亿元的规模。

2025年04月22日
消费升级+蛋品加工技术进步双重推动我国蛋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大关

消费升级+蛋品加工技术进步双重推动我国蛋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大关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蛋品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包括蛋制品、蛋粉、蛋制食品等,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蛋品加工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速达到了7%。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国内消费升级和蛋品加工行业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在中国市场,甘蔗多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了9400.06万元。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增加,甘蔗多酚作为一种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等功能的天然代糖,其市场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目前,国内芝麻的生产主要集中与河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个省份,占全国芝麻的种植面积80%以上,稳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河南省年产芝麻在18-19万吨左右,湖北省年产芝麻在11-13万吨。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