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探讨我国食醋安全生产与监管

        导读:探讨我国食醋安全生产与监管。政府部门要持之以恒的加大对食醋生产企业的严格监管,加强对假冒名醋窝点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起,取缔一起,惩罚一起。依据《食醋卫生标准》GB2719-20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1.我国食醋安全生产现状

1.1食醋简介

        食醋是一种酸味调味剂,是粮食发酵后产生的,其主要原料就是粮食作物。通过一定程度的发酵使得含碳水化合物的液体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某种细菌作用下酒精与空气中氧反应即生成醋酸和水。可以说,食醋酿造就是使酒精进一步氧化为醋酸的过程。

1.2食醋安全生产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食醋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目前食醋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程度低,地域性限制的现象仍然存在,据中国调味品协会调查,如今我国食醋的产量约为300万吨每年,但是国内有6000家生产企业,其中30%为品牌企业生产,70%为中小企业生产。以山东省为例,食醋获证企业就有160多家,其小型企业占大多数,传统的生产工艺是其主要生产技术,现代微生物技术在这些企业应用的不多。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许多小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企业放弃了传统的酿醋工艺,偷工减料制售劣质食醋,甚至有些企业直接用冰醋酸勾兑制作假冒的食醋。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冲击着食醋市场,从而导致食醋市场竞争秩序严重混乱,食醋市场面临着很大威胁。

1.2.2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生产技术落后是我国很多小型食醋企业面临的困局,无论在原材料控制还是出厂检验方面都需要改进,食醋的质量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据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05月11日通报的食醋产品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254家企业生产的264种食醋产品,有9种产品不符合标准或产品明示质量要求,其中7批次总酸含量低于标准要求。根据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调查得知,在2010年2013年4月的6次食醋抽查中,全省有52项次质量指标不合格产品,占总不合格项目数量的比例达44.4%,不挥发酸、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酸是不合格质量主要指标。

        在生产环境问题上也不容乐观,例如前段时间曝光的安徽省利辛县马店镇“美味源酿造厂”食品安全问题。

        该厂常年生产勾兑劣质酱油和食醋,厂房内肮脏不堪,家禽到处乱跑,鸡屎遍地都是,灌装瓶随意堆放,洗刷瓶子的池水非常脏,厂房角落存放着没有用完的食品添加剂及颜料。

2.食醋安全生产监管措施

2.1加强生产环节监管

        为提高我国食醋产品质量,规范其生产过程,应切实从源头加强食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生产环节严格监管。在指标监管方面,制定严格的国家及地方食醋生产标准,并责令企业按照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在环境监管方面,相应的消毒、更衣、洗涤、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设施企业必须具备;企业必须将生产设备、工艺管线、厂房、仓库及周边环境及时检查清理,以防垃圾变霉;食醋酿造所需要的原料加工设备企业必须具备;食醋酿造所需要的设备及辅助设施企业必须具备,生产需要的发酵、淋醋、储存、灭菌、灌装等设施必须具备;与食醋产量相适应的厂房、仓库及运输工具企业必须拥有。

2.2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要持之以恒的加大对食醋生产企业的严格监管,加强对假冒名醋窝点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起,取缔一起,惩罚一起。依据《食醋卫生标准》GB2719-20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配制食醋》SB10337-2000等产品标准对食醋产品进行定期抽检,保障食醋生产质量安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健康和安全。

2.3提高社会监督

        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食醋安全重要性和食醋安全问题给人民造成严重危害的认识,大力普及食醋安全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充分认识和了解食醋风险的各种来源,同时要提高消费者购买食醋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对发现的违法生产食醋行为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积极举报,使消费者成为解决食醋安全问题的主要参与者。

2.4修订相应规章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

        虽然我国有《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产品质量法》及其实施办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往往在实际执法中,并不是所有工作情况都可以有法可依,不够具体化及自由裁量范围较大的问题依旧存在,适时修订这些条款势在必行,在逃避抽查、地方保护和具体的抽检流程等方面应修订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3.结语

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缺的调味品食醋,必然成为食品质量检查的重要一项。目前,由于企业自身加强管理、人民群众积极监督、社会媒体大量关注,加之质量监督局等部门的有力监管,食醋生产环境有所改善,质量安全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那些生产食醋的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等原因极易产生质量问题,而且在小型企业占有比例也较高,如果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很广,所以要持之以恒加强监管力度。

参考资料《中国市场运营分析及未来五年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在中国市场,甘蔗多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了9400.06万元。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增加,甘蔗多酚作为一种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等功能的天然代糖,其市场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目前,国内芝麻的生产主要集中与河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个省份,占全国芝麻的种植面积80%以上,稳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河南省年产芝麻在18-19万吨左右,湖北省年产芝麻在11-13万吨。

2025年03月19日
中国奶油品牌竞争加剧 市场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附企业运营及优势分析)

中国奶油品牌竞争加剧 市场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附企业运营及优势分析)

在市场规模方面,伴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烘焙食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越来越受欢迎,占比也日渐增加。这一趋势促使我国奶油行业迅速扩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油行业市场规模为114.85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63.79亿元。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产品线深度与宽度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且设备及冷链建设仍需加强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产品线深度与宽度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且设备及冷链建设仍需加强

近年来,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已达183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餐饮端对半成品食材的需求日益增强,半成品食材的兴起为速冻食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糯米粉市场规模已破1800亿元大关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糯米粉市场规模已破1800亿元大关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改良种植技术、优化肥料使用、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糯米的产量和品质,糯米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23年我国糯米产量达到了295万吨,较2022年增长了2万吨。

2025年02月26日
新式茶饮、咖啡等快速发展推动稀奶油需求增加 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式茶饮、咖啡等快速发展推动稀奶油需求增加 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国内尽管对稀奶油有着较高需求,但是市场上所需稀奶油等深加工乳制品基本依赖进口,雀巢、安佳、总统、欧德堡等国际品牌在国内稀奶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本土份额相对偏小,但国内品牌在供应链和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未来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扩大。

2025年02月13日
我国有机生鲜乳市场供应量及需求量正不断扩大 有机生鲜牛乳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我国有机生鲜乳市场供应量及需求量正不断扩大 有机生鲜牛乳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机生鲜乳因其无污染、无添加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乳制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产品品种日益丰富。2023年我国有机生鲜乳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6.9亿元,较2022年增长8.31亿元。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西点行业人均消费量逐年增长 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 蛋糕是最大细分品类

我国西点行业人均消费量逐年增长 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 蛋糕是最大细分品类

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餐饮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西点食品的接受度不断上升,需求也愈发的多元化,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西点食品逐渐成为了消费者主流的饮食选择,进而推动了我国西点行业的发展。2024年上半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704亿元。

2024年12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