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茶发源于中国,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人发现茶以及喝茶饮茶的习俗已有近 5000 年的历史。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参考《中国龙井茶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一)我国茶叶发展历史悠久
茶发源于中国,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人发现茶以及喝茶饮茶的习俗已有近 5000 年的历史。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 4700 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先秦时期,茶在我国主要作为贡品使用,一般不进行买卖。我国历史上开始把茶作为商品出现在西汉时期。西汉文学家王褒在《僮约》中就记载“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的事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本产于四川地区的茶叶,通过长江运输和进贡等方式,逐渐传入我国北部和东部地区,但在当时,饮茶仍然属于上层人士才可以享受得到的生活。南朝梁萧子显《南方书•武帝本纪》:“我灵座上,慎勿以牧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践,咸同此例。”唐代,饮茶开始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习惯。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公元 760 年“,茶圣”陆羽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专著《茶经》,并被称为“茶博士”,奉为“茶神”。
宋代以后,饮茶已经普及,王安石在《议茶法》中写道:“夫茶是为民用,等于油盐,不可一日以无。”
(二)茶文化的概念
茶和茶文化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后者产生于前者的发展历史中。茶是本,茶文化是神。文化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文化不仅是指精神和观念层次的文明,如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还包括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层次、客观层次的文明成果。因此,“茶遗产依据是否有人为因素而分为自然遗产(大自然造化的结果) 和文化遗产(人为结果,所以又可称之为人文遗产)。”具体来说,“如果从文化内部结构来分析,大致可分为物态茶文化、制度茶文化、行为茶文化、心态茶文化”。茶文化的物态文化是直观上摸得着、看得见的,如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以及疗效研究等。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包括茶叶的生产管理规范,即历史上的“茶政”,如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茶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品茶时追求的审美艺术,其具体表现为“茶道”等。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是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的结合,是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所表现的观念、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茶道。总的来说,茶文化就是人们在品茗饮茶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态上、行为上、制度上、心态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