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疆原料奶生产的组织结构分析,冷链送奶等很多环节都存在着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由于农户散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新疆原料奶生产主要的经营形式,因此使他们成为原料奶生产环节稳定安全的经营主体,提高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是解决低产量问题的关键。
根据奶牛饲养规模的大小,我国原料奶生产规模大体可分散养户(饲养奶牛为1-10头),小规模户(饲养奶牛为11-50头),中规模户(饲养奶牛为51-500头)和大规模户(饲养奶牛为>500头)。
现阶段,新疆奶牛养殖主要以散养及小规模户为主,也是新疆原料奶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增长点。2010年5头以下的饲养户数占全部养殖户的85.72%。2010年新疆奶牛养殖总户数为575,574户,平均饲养规模为5头;拥有规模化奶牛场(小区)377个,规模化养殖比例仅为9%。100头以上~1000头规模化饲养场通常包括养殖小区、养殖合作社(两者的平均存栏头数在1000头以下)存栏数占14.47%,较2009年的5.61%增长了2.6倍;大规模饲养场(存栏头数在1000头以上)占存栏数的4.72%,较2009年的1.7%增长了2.8倍。(见表3-4)。
从单产来看,规模越大单产越多,说明规模化的养殖,对于提高产奶水平具有很好的作用,见表3-5,其中散户养殖的奶牛单产为5400千克,而大规模养殖为6344千克,这主要是因为管理水平比较高。但是利润率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大规模奶牛养殖利润率低于小规模的养殖,这主要是由于规模越大所产生的养殖生产成本越高,所以现阶段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利润空间仍然高于大规模养殖场。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农户散养的原料奶成本低,但在奶牛卫生防疫,机械化挤奶、冷链送奶等很多环节都存在着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由于农户散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新疆原料奶生产主要的经营形式,因此使他们成为原料奶生产环节稳定安全的经营主体,提高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是解决低产量问题的关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