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我国小品种油进口情况分析

  二季度进口增幅或超一季度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菜籽油10.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万吨,增幅为18.5%;预计二季度我国进口菜籽油数量将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增幅可能高于一季度。

  一季度进口油菜籽数量急剧下降,国产菜籽压榨基本结束;国内菜籽油价格居高不下,进口菜籽油到港成本低于国内价格;3月底开始国家严格对进口阿根廷豆油质量检验标准,是导致菜籽油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0-2015年菜籽油行业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今年进口量将达60万吨
  监测显示,3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平均到港价为898.6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7640元/吨左右;一季度我国进口菜籽油平均到港价883.5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7510元/吨左右,远低于国内8100~8300元/吨的四级菜油价格。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下降、油菜籽进口量减少,国内菜籽油供应量较去年降低已成定局,加上今年国家将油菜籽托市收购价格提高200元/吨,菜籽油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将使我国对进口菜籽油的需求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将会达到60万吨甚至更高,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棕榈油进口连创历史纪录
  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在连续三年超过500万吨后,2009年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棕榈油进口量首次突破600万吨,达到644.1万吨,较2008年增加115.9万吨,增幅高达21.9%。其中,棕榈油硬脂进口量急剧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44~56度棕榈油硬脂132.7万吨,较2008年增长109%;进口19~24度棕榈油451.4万吨,增长11.8%;进口初榨棕榈油59万吨,增长1%;进口其他棕榈油及其分离品1万吨,下降63%。

  进口印尼棕榈油数量大增
  我国仍是马来西亚棕榈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但随着进口印度尼西亚棕榈油数量的快速增加,进口马来西亚棕榈油数量占我国棕榈油进口总量的比重明显下降。2009年我国共进口马来西亚棕榈油392.4万吨,占全部棕榈油进口量的60.9%;进口印度尼西亚棕榈油250.5万吨,增幅高达48.8%。

  去年进口棕榈油到港价下降
  2009年我国进口棕榈油平均到港价格为655.1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5610元/吨左右,较2008年下降33.6%。其中,进口19~24度棕榈油平均到港价为683.2美元/吨,较2008年降低33.1%;进口44~56度棕榈油平均到港价为572美元/吨,降低32.9%;进口初榨棕榈油平均到港价为626.9美元/吨,降低30.5%。

  广东仍是进口量最大省份
  2009年我国进口棕榈油地区分布继续呈现极不平衡的局面,主要是由我国棕榈油消费和流通格局所决定。2009年广东、江苏和天津三省市棕榈油进口量达到488.8万吨,占全 国棕榈油进口量的比重为75.9%。

  广东仍是我国棕榈油进口量最大的省份,该省2009年棕榈油进口量达到213.5万吨,占全国棕榈油进口量的33.1%,较2008年增长13.5%。江苏和天津棕榈油进口量继续分列国内二三位,其中,江苏2009年进口棕榈油179万吨,占全国棕榈油进口量的27.8%,增长25.7%;天津进口棕榈油96.3万吨,占15%,增长7.8%。

  各省市区进口数量存差异
  除广东、江苏和天津之外,2009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超过30万吨的省份还有两个,分别是山东和福建。其中,山东进口棕榈油39.6万吨,占全国棕榈油进口量的6.2%,较2008年增加40.9%;福建进口棕榈油36.2万吨,占全国棕榈油进口量的5.6%,较2008年增加25.3%。

  2009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超过20万吨的省市区还有:上海进口棕榈油22万吨,同比增加15.8万吨;浙江进口棕榈油21.2万吨,同比增加4.9万吨;广西进口棕榈油20万吨,同比增加3.3万吨。

  此外,2009年河北进口棕榈油12.1万吨,同比增加2.3万吨;海南进口棕榈油2.7万吨,同比增加0.6万吨;辽宁进口棕榈油1.6万吨,同比增加1.2万吨。

  进口继续增加趋势不变
  最近几年,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除国内食品加工和化工行业对棕榈油需求持续强劲外,国内棕榈油分提能力和分提技术不断提高,棕榈油与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的勾兑比例不断提高,导致食用棕榈油消费量不断增加也是重要原因。

  尽管国内棕榈油需求持续增加,但由于去年国内棕榈油进口量大幅增加116万吨,导致进口棕榈油基数较大,加上最近几个月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持续维持高位运行,将制约国内棕榈油进口量的大幅增加。

  预计今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仍然不会改变,但进口增速将会放缓。

  二季度进口增幅难超一季度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14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2.4万吨,增幅为9.1%。

  汇总数据显示,去年二季度我国进口棕榈油140.1万吨,预计今年二季度我国进口棕榈油量将会继续增加,但增幅难以高于一季度。主要原因是目前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FOB报价已超过阿根廷豆油FOB报价,棕榈油开始失去价格优势(去年10月份南美豆油FOB报价与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FOB报价的价差最高时曾一度达到150美元/吨)。

  全年进口有望达到680万吨
  船运调查机构ITS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1~2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94.7万吨,环比减少15%;另一机构预估,同期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101万吨,环比减少9.9%;其中,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棕榈油29.6万吨,环比减少10.3%。受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马来西亚发生干旱的影响,预计今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难以出现增加,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将会保持相对坚挺,进而制约我国棕榈油需求的大幅增加。

  但考虑到今年国内油料产量难以增加,加上豆油和菜籽进口量大幅减少,虽然大豆和菜籽油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加,但仍难以弥补国内油脂需求的缺口。今年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可能会继续增加,全年进口量有望达到680万吨甚至更高,再创历史纪录。

  小品种油:进口有望再增
  棕榈油、豆油和菜籽油一直是我国传统进口的主要食用植物油品种。

  汇总数据显示,2000~2007年,上述三大品种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占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的比重一直在99%左右,2008年最高曾达到99.7%。但2009年我国进口其他品种食用植物油数量大幅增加,导致三大品种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比重下降至97.9%。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葵花籽油进口量达到15.3万吨,远远高于2008年的5668吨;此外,2009年我国还进口了2.1万吨花生油、1.4万吨橄榄油、1.3万吨亚麻籽油、1594吨芝麻油和1100吨玉米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在中国市场,甘蔗多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了9400.06万元。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增加,甘蔗多酚作为一种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等功能的天然代糖,其市场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目前,国内芝麻的生产主要集中与河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个省份,占全国芝麻的种植面积80%以上,稳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河南省年产芝麻在18-19万吨左右,湖北省年产芝麻在11-13万吨。

2025年03月19日
中国奶油品牌竞争加剧 市场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附企业运营及优势分析)

中国奶油品牌竞争加剧 市场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附企业运营及优势分析)

在市场规模方面,伴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烘焙食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越来越受欢迎,占比也日渐增加。这一趋势促使我国奶油行业迅速扩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油行业市场规模为114.85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63.79亿元。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产品线深度与宽度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且设备及冷链建设仍需加强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产品线深度与宽度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且设备及冷链建设仍需加强

近年来,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已达183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餐饮端对半成品食材的需求日益增强,半成品食材的兴起为速冻食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糯米粉市场规模已破1800亿元大关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糯米粉市场规模已破1800亿元大关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改良种植技术、优化肥料使用、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糯米的产量和品质,糯米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23年我国糯米产量达到了295万吨,较2022年增长了2万吨。

2025年02月26日
新式茶饮、咖啡等快速发展推动稀奶油需求增加 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式茶饮、咖啡等快速发展推动稀奶油需求增加 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国内尽管对稀奶油有着较高需求,但是市场上所需稀奶油等深加工乳制品基本依赖进口,雀巢、安佳、总统、欧德堡等国际品牌在国内稀奶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本土份额相对偏小,但国内品牌在供应链和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未来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扩大。

2025年02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