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黄酒行业发展壮大的一年,全国黄酒总产量达到220万千升,销售收入增长26.59%,利润增长25.68%,税收增长25.71%,这些都是黄酒分会在统计了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后得出的结论。而官方数据则仅为60万千升左右。2007上半年对于黄酒行业来说比较热闹,元旦、春节两节黄酒销量节节攀升,不少企业销售情势良好。规模以上企业数据统计显示,1-4月份全国黄酒总产量为32.5万千升,其中,浙江地区为2.3万千升,上海2.2万千升,江苏23.1万千升。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25.64434亿元,比同期增长25.4%左右。
一、黄酒行业内的圈地运动
2006年,不少企业开始进行圈地扩产,有在当年竣工投产的,如上海金枫的年产4万千升的项目,浙江善好酒业年产2万千升的项目,张家港酿酒的2.5万千升项目等。也有如塔牌、福建老酒以及宁波阿拉、会稽山、女儿红、绍兴白塔、绍兴唐宋酒业、乌毡帽和上海新晖酿造等扩产项目正在筹建中,都将于今年下半年部分交付使用。
应该说,黄酒行业的一波波圈地运动是黄酒行业复兴的一个信号,它预示着中国黄酒市场潜力不断被打开,市场容量逐年增长。黄酒产量连年增长,但是,与其他酒种的增长幅度相比,黄酒的增幅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这与黄酒行业自身的特点有关,也与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有关。前文提到去年全国黄酒总产量为220万千升,但是以饮料酒销售的仅为60万千升,换言之,有近3/4的黄酒是以料酒消费的。黄酒企业在圈地的同时也应当关注黄酒文化的推广及市场的开拓。
二、品牌意识不断提升
现如今的酒行业,品牌已经不再是什么新名词了,不少企业也都将品牌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在黄酒行业也同样如此,像古越龙山、会稽山等全国性品牌在品牌运作上走在了行业前列。与央视的联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财大气粗的同时,也看到了两家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另外,上海冠生园和酒、上海金枫、张家港沙洲优黄、浙江善好酒业等地区强势品牌也通过电视、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疲劳轰炸”的模式提高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这些知名品牌的宣传攻势也让许多二线品牌看到了品牌的影响力,他们转变思路,开始走市场化道路,遵循市场的普遍规律来操作品牌。
三、活动丰富
三月,重庆糖酒会,与其他酒种相比,黄酒行业的整体声势并不大。四月,全国酿酒行业年会,酒行业人士聚首北京,黄酒行业人士也在此相逢。五月,中国黄酒国际化高峰论坛以及中国黄酒学会举办的北方黄酒研讨会,集中了南北黄酒界的主要力量研讨黄酒行业的发展之路。除了这些全国性的活动外,也有不少地方性的活动丰富着这个行业。
透过这些活动,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黄酒行业需要“炒作”。不论哪个行业都需要行业的炒作和企业自身的炒作,当然,这里所指的炒作是良性的,而非绯闻似的制造新闻。
就拿黄酒国际化而言,是媒体为这个行业加注的一个全新概念,集合整体的力量推动行业的发展。黄酒行业产品出口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就黄酒出口的数量和形式来说量较少且形式较为单一。通过媒体的推进,让企业意识到出口行为是一种国际化趋势,继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一、区域限制依然明显
虽然说,古越龙山、会稽山等已经跨过长江来到了非黄酒成熟市场,但其销量毕竟还是有限的。会稽山依然还是浙江当地的老大,古越龙山也是上海、江苏的主打品牌,上海金枫石库门、上海冠生园和酒、善好酒等最大的市场始终是上海及其周边。长三角地区始终是黄酒消费的全国重镇。
目前,北京、四川、重庆、西藏等地的黄酒消费趋势明显。但是,在国内不少区域还有许多消费者不知道黄酒究竟是什么。从一定层面来说,在长三角等地兴盛的黄酒并没有走向全国化。
二、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
黄酒行业的同质化一直是令整个行业头疼的问题,从石库门“上海老酒”的成功引发了行业内上海老酒扎堆的现象之后,越来越多的黄酒产品开始出现撞车现象,包括有意与无意的行为。
不少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就仿造成熟的市场产品特点纷纷推出清爽型和营养型黄酒。之前就提及南北黄酒间的差异来自于不同的生产工艺,但由于市场的需求,北方黄酒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原有的产品特色走上了跟风之路,进一步加重了产品同质化对行业的负面影响。
三、环境氛围营造不足
环境氛围营造能力就是对应前面提及的炒作话题。整个黄酒行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并不多,除了g古越龙山、g第一食品、g轻纺城这几支股票的涨跌牵动人心外,黄酒并不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等三五不时地举办活动以吸引大众的关注。
黄酒行业的发展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环境,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黄酒的春天在黄酒人等候多时之后如期而至,黄酒发展的契机已经来临。地利――各地黄酒企业间的协同联合,把分散在各地的黄酒文化结合起来。人和――消费者对黄酒的认知,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和谐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目前最为欠缺的部分。不少品牌纷纷转向利好的中高端产品,但是除了宣传中的保健营养外,高价黄酒的文化内涵并不高。黄酒行业始终强调要把黄酒文化发扬光大,但是事实上,黄酒行业的文化挖掘力度并不大,且可以说目前的黄酒文化还较为散乱,没有如葡萄酒一样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
四、生产规模不足
目前黄酒行业中有不少企业的生产规模不行,除了集约化生产的硬件条件外,不少企业内在的软件条件也不足。有的企业依然还是以销售原酒的方式“为他人做嫁衣”。
据统计,黄酒发展至今生产企业已有700家左右,平均年产量2000-3000千升,其中,生产规模在千吨以下的企业占80%,万吨以上的30多家,行业内销售收入前5位的企业已获得全行业55%左右的收入,但是前5位企业的产量规模仅占行业的14%左右。目前,仍有不少企业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仅有1/4左右的企业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