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方便面行业的三大挫折

2006年方便面市场,充斥着太多的新产品的泛概念化。企业过渡炒作宣传、产品原材料涨价、食品安全卫生等问题林林总总,造成了而今方便面行业2000年以来保持高增速发展的首次回落。当然,任何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都脱离不了巅峰与低谷,正是在波浪式至进到谷底的过程中,才促进了进步与创新,方便面行业同样如此。



  卫生安全与行业标准引争议



  2006年9月19日河南商报爆出惊人消息:回机结块面粉专供某著名品牌方便面。一整版图文并茂的报道,有食品行业的权威教授指出:“结块、发黄、变味的面粉就是发霉了,不但营养价值下降,还直接造成人体的急慢性中毒,甚至致癌、致畸等病变。



  作为行业榜眼的这家著名方便面企业迅速启动了危机应对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传播的多元化、广泛性以及企业未能就此危机做出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最终还是导致了众多消费者加深了对方便面食品安全不确定性观念。作为国内的一家著名方便面品牌,他的一举一动已不在是简单的企业行为,甚至是带有行业规则的潜台词。这对方便面行业的伤害甚至超出了“丙烯铣胺致癌”的概念炒作。



  一波未平,风波再起。有媒体报道说:“国家轻工部对奶粉、糖果、罐头、方便面等12类包装食品的塑料袋包装做出了保质期为三个月的新规定”。而目前市面上方便面产品的标注保质期为六个月,个别品牌甚至达到9-18个月。媒体迅速跟进,对方便面行业更是穷追猛打,使得方便面企业又一次成为公众的众矢之的。



  此规定一经媒体曝光,众多业内人士、权威学者就抱有一定疑问。质疑出台新规的部门:国家轻工业部是已取消的政府部门,在食品行业涉及的主管部委中早已不在此列,而此次出台规定的是一家名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协会组织。笔者在查阅其网站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如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是轻工业全国性、综合性的、具有服务和管理职能的工业性中介组织,以服务委宗旨,为促进中国轻工业的发展而努力。”



  新规定是否具有强制性。新规定已经出台,但它能否受到国家质监部门的认可,后经走访得知,该规定不具有强制性,只是协会的推荐性规定,也是协会对食品行业寄予的希望,国家相关部门不会在执法过程中以此规定为根据。



  个别媒体是否有意模糊新规定出台的背景,并方向性的针对方便面行业。此次新规定涉及酒类、糖果、罐头、方便面、甜炼乳等众多行业,为何仅有媒体只针对方便面一家行业?为何屡出食品安全问题的罐头、糖果等行业未受如此关注?



  油炸VS非油炸,谁赢了谁?



  在我国发展了近20年的方便面市场,他的主流产品油炸方便面从未向今年这样收到如此挑战,而挑战者却曾是业内二线阵营的中旺集团。随着“油炸方便面含有丙烯铣胺致癌说”这颗重磅炸弹抛给了主流方便面企业,激起业内、外各界不同的强烈反应,五谷道场迅速跻身成为方便面行业的新贵,而对手也在悄悄结成了一个利益联盟以打击非油炸。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异常热闹的企业公关宣传大战,“油炸致癌、非油炸也致癌”,在两大阵营的相互攻击中,媒体紧跟热点,争论不断升温,消费者茫然了。这场争论方便面企业中没有赢家,消费者在猜测中踯躅徘徊,在产品安全的两难选择中放弃了。当然,这不是方便面行业今年销量增速变缓的全部因素,但却是2006年一个多事之秋的开端。



  06年底,中旺集团凭借五谷道场的迅速窜红被评选为本年度中国成长百强(非上市公司)冠军,甚至被认为其成长速度超过了去年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但在这“眼球冠军”的光鲜背后,是令多方扼腕叹息的伤害,这个被伤害者不是康师傅、统一,不是华龙、白象而是整个方便面行业,这也包括中旺集团。因为在争论中,整个方便面行业的信誉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消费者们在思考“谁说了假话”的同时,已经放慢了购买产品的频率。而所谓真相公布于众、风波平息之时,方便面的企业们已损失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粮油涨价,行业被动升级



  从今年的11月份开始,强劲的粮油涨价风潮席卷了全国各大城市,城市居民感受最深的就是生活必需品的不断上涨,而这仅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接踵而来的是食品行业的涨声一片,而对方便面行业的影响将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序幕。



  作为方便面最为重要得两大原材料,面粉与棕油在此次涨价中表现最为活跃,这也直接导致了众多方便面企业在重压之下寻求、拓展、研发更具附加值的新产品。



  笔者在走访观察终端时发现,低端方便面产品受到此次涨价的冲击最为严重。号称行业的大哥大康师傅也不得不依靠产品“减肥”不加价的方式来抵御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的压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端产品则完全能够消化涨价带来的利润降低。



  统一一贯的高举高打的高端策略收获颇丰,本已滑落的排名凭借自身的高端产品,从利润层面足可以重回方便面行业的三甲阵容。但排名的上升完全是上游市场层面的变化带来的,这或许是高层的远见卓识,或许是运气。



  华龙的高、中、低端全面发展,油炸、非油炸两条腿走路的策略目前来看也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产品根据地,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区域,在积攒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渠道,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后,产业升级战略方向的蜕变已悄然进行。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在华龙争夺方便面市场上第一阶段演绎的淋漓尽致,精彩的三大战役何时上演,能否天翻地覆慨而慷,我们也衷心期待。



  国内最为重要的农业大省河南,也是生产方便面数量最多的省份。依靠白象、斯美特、南街村等品牌的跑马圈地,河南已然拥有了全国方便面近三分之一的生产总量。豫军的规模优势、数量优势凸显行业,然而如何将庞大产品数量转变为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是河南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白象在豫军中一支独秀,销量跻身行业三甲,但集中优势兵力占据低端农村市场的策略,在涨价风暴中受到了比诸如康师傅、统一更为严重的冲击。然而,地处中原河南的地域、资源优势(粮食生产大省、交通运输的便利、当地政策的扶持等等)也是白象与其它著名品牌的方便面企业竞争中的制高点。出新品、加大研发投入,尽快完成产业升级,非油炸、杂粮方便面等等新产品的市场表现,也在标志着方便面行业的产业链升级已在进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婴配液态奶行业:市场尚未形成大规模 普通配方液态奶是最主要细分市场

我国婴配液态奶行业:市场尚未形成大规模 普通配方液态奶是最主要细分市场

婴配液态奶在国外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2024年全球婴配液态奶行业市场规模为2.05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德国、芬兰、韩国、日本等地区市场的生产销售较多。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肉罐头市场产需持续下滑 双汇发展、金字火腿与光明肉业处于行业头部地位

我国肉罐头市场产需持续下滑 双汇发展、金字火腿与光明肉业处于行业头部地位

近年来我国肉罐头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下降态势,主要在于国内需求规模有所降低,尤其罐头保质期较长,一旦下游需求降低,产量也会随之缩减。2024年我国肉罐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00.72亿元,止住跌势,较上年有略微增长。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现制饮品行业持续更新迭代 茶饮规模持续扩张 大众市场潜力较大

我国现制饮品行业持续更新迭代 茶饮规模持续扩张 大众市场潜力较大

近年来,在资本加持、跨界者涌入、加盟模式等因素下,国内现制茶饮店快速扩张,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5年1月15日,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总数超39万家。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薯片行业:市场饱和下难有高增长 非油炸薯片成新增长点

我国薯片行业:市场饱和下难有高增长 非油炸薯片成新增长点

从产销率来看,随着流通环节效率提升,以及渠道铺设覆盖更合理的情况下,库存周转率得以持续提升,相应的我国薯片行业产销率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2024年我国薯片产销率约为91.45%。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功能饮料市场逆势增长 “新蓝领”和熬夜党成为主要消费对象

我国功能饮料市场逆势增长 “新蓝领”和熬夜党成为主要消费对象

但是,我国饮料市场近年来竞争格局变化较快,最明显的变化是可乐销售额下滑,被其他类别饮料市场瓜分,茶饮、功能饮料市场增长较快。2024年虽然可口可乐的销售额仍然排名第一,但是较2020年已经有大幅度的下滑,而东方树叶、东鹏特饮、脉动等饮料追赶上来。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开心果行业仍长期依赖进口 市场呈若干全国性品牌与众多区域性品牌共存特征

我国开心果行业仍长期依赖进口 市场呈若干全国性品牌与众多区域性品牌共存特征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开心果行业参与者较多,竞争格局分散。由于开心果炒货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呈现若干全国性品牌和众多区域性品牌共存的特征。目前仍有较大的散装作坊市场。

2025年06月10日
后疫情时代我国现制饮品保持高速增长 低价依旧是行业发展重要抓手

后疫情时代我国现制饮品保持高速增长 低价依旧是行业发展重要抓手

从不同价位段现制茶饮品牌规模来看,平均单杯价格不低于 17 元人民币的高端现制茶饮店,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品牌价值的重视,持续快速扩张,不断从低价市场获取市场份额,2024年高价现制茶饮市场份额达到25.9%。

2025年05月29日
2025年中国调味品稳步发展 行业并购逐步成为趋势

2025年中国调味品稳步发展 行业并购逐步成为趋势

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2022年已经达到2955.59亿元,观研天下估计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223.87亿元。

2025年05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