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展望

春种秋收,马铃薯这颗金种子,已经在陇原大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马铃薯这一金色产业正在成为全省涉及范围最广、生产规模最大、少数在全国能够“叫得响、吃得开”的重点主导产业。

  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使马铃薯成为甘肃省最具比较优势和广阔开发前景的农作物之一。因此,经过多年的努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去年种植面积达到了830万亩,总产量890万吨,比2004年增加36万吨;全省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20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了150万吨;建成了1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购销网点达到1500多个,年销售鲜薯300万吨以上;每年产脱毒原原种3000万粒,居全国首位;主产区定西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达到了482元。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做大做强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真正实现由马铃薯大省向马铃薯强省的转变,今年2月15日召开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甘肃省明确了今后马铃薯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的原则,紧紧围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工转化、贮藏销售等三个环节,重点做好“组建一个中心、实施两大工程、建设三大基地、推广四项技术、发展五类龙头”五项工作。即组织实施好中国西部马铃薯育种中心,解决专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实施两大良种推广工程和机械化作业工程,解决马铃薯的良种供应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建设陇中淀粉基地,陇南秋冬播菜用薯基地,河西、沿黄全粉、薯条薯片专用薯基地,实现品种布局的区域化;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脱毒种薯、旱作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控、科学施肥技术;发展马铃薯种业龙头企业、精淀粉加工龙头企业、全粉加工龙头企业、薯条薯片及休闲高档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企业。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依据这一总体思路,今后甘肃省将重点抓好4项工作:

  ——实行政府补贴,建立完善良种供应体系。今后省上及主产区各级政府,将加大对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脱毒种薯繁育推广的投入,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一方面在加快建设中国西部马铃薯育种中心的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确定专项资金,组织河西、定西、陇东、陇南四个区域的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切实抓好淀粉型、加工型、菜用型三大类马铃薯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另一方面,逐步建立“政府+种业龙头+良繁基地+农户”的供种体系。

  ——依托技术部门,建立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各主产区的农业主管部门将组织区域内的农业技术部门,采取“建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办法,以优良品种脱毒种薯繁育、旱作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控、科学施肥等技术为重点,按照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分区域、分品种抓好单项、综合等各类示范点、片、带建设,以此辐射带动农户,普及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优质高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基地生产供应能力。同时,有效利用省上和国家的农机补贴,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等生产技术。积极组建机械作业合作组织,促进跨区联合作业,大力提高马铃薯主产区农业机械在适宜区的利用率。

  ——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精深加工开发体系。各级政府将充分发挥投资导向和宏观调控职能,在企业规模上按照“抓大、扶中、汰小”的原则,重点扶持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适度扶持5000吨~1万吨的加工企业,逐步淘汰小型加工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依据地域和主栽品种的特点,发展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及高档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促进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并按照产品有计划地规划好加工企业分布,并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扶持薯渣开发利用研究,发展循环经济。

  ——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完善贮藏销售体系。一是支持、引导建立以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民销售中介服务组织,把主产区生产基地的农户和运销户以及农业技术部门连接起来,形成规模不等的马铃薯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从事马铃薯经销的运销公司、专业协会、贩运大户,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二是对现有的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扩建、配套完善,分区域建成几个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功能齐全的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鼓励社会投资,对现有的中小型批发交易市场配套完善,推行“市场+贮藏窖群”的模式,提高贮藏、销售能力。四是实行品牌化销售。各市场和中介组织,要强化管理,增强品牌意识,对外销鲜薯要进行分拣分级、分品种,精品包装,统一品牌,优质优价,要特别注重外销品种的细分。五是企业、协会、农户都应充分认识贮藏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依据自身的力量,大力发展贮藏设施,从整体上提高贮藏能力,调节市场需求的时空分布,延长上市时间,平衡稳定市场价格,确保增效。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在中国市场,甘蔗多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了9400.06万元。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增加,甘蔗多酚作为一种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等功能的天然代糖,其市场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目前,国内芝麻的生产主要集中与河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个省份,占全国芝麻的种植面积80%以上,稳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河南省年产芝麻在18-19万吨左右,湖北省年产芝麻在11-13万吨。

2025年03月19日
中国奶油品牌竞争加剧 市场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附企业运营及优势分析)

中国奶油品牌竞争加剧 市场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附企业运营及优势分析)

在市场规模方面,伴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烘焙食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越来越受欢迎,占比也日渐增加。这一趋势促使我国奶油行业迅速扩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油行业市场规模为114.85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63.79亿元。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产品线深度与宽度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且设备及冷链建设仍需加强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产品线深度与宽度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且设备及冷链建设仍需加强

近年来,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已达183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餐饮端对半成品食材的需求日益增强,半成品食材的兴起为速冻食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糯米粉市场规模已破1800亿元大关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糯米粉市场规模已破1800亿元大关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改良种植技术、优化肥料使用、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糯米的产量和品质,糯米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23年我国糯米产量达到了295万吨,较2022年增长了2万吨。

2025年02月26日
新式茶饮、咖啡等快速发展推动稀奶油需求增加 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式茶饮、咖啡等快速发展推动稀奶油需求增加 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国内尽管对稀奶油有着较高需求,但是市场上所需稀奶油等深加工乳制品基本依赖进口,雀巢、安佳、总统、欧德堡等国际品牌在国内稀奶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本土份额相对偏小,但国内品牌在供应链和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未来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扩大。

2025年02月13日
我国有机生鲜乳市场供应量及需求量正不断扩大 有机生鲜牛乳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我国有机生鲜乳市场供应量及需求量正不断扩大 有机生鲜牛乳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机生鲜乳因其无污染、无添加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乳制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产品品种日益丰富。2023年我国有机生鲜乳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6.9亿元,较2022年增长8.31亿元。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西点行业人均消费量逐年增长 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 蛋糕是最大细分品类

我国西点行业人均消费量逐年增长 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 蛋糕是最大细分品类

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餐饮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西点食品的接受度不断上升,需求也愈发的多元化,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西点食品逐渐成为了消费者主流的饮食选择,进而推动了我国西点行业的发展。2024年上半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704亿元。

2024年12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