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5年我国粳稻粳米市场状况分析(下)

3、新稻大量上市后稻米价格呈现不同走势十月份国内粳稻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由于市场供给数量有限,2004 年产稻谷出库价格保持高位稳定;而在开秤价格形成时期,新稻谷收购价格波动较大。十一月上旬,随着江苏地区粳稻收购工作的逐步开展,同时市场各方对于粳稻减产已基本达成共识,收储企业、米厂及经销商收购积极性均较高,从而推动收购价格持续小幅上涨,当前东北稻谷及华东粳稻收购价格均较开秤初期平均上涨60 -100元/  吨。十月中旬,东北大米及华东粳米市场价格开始呈现持续小幅回落态势,一方面是由于新米上市数量逐步增加,粳米市场供给状况出现明显改善;另外,新米水分含量普遍为16-17%,高水分不利于贮存,米厂及经销商均加大销售力度,而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供需关系的变化使得米价出现回落,此局面持续近一个月时间。十一月中旬至今,受粳稻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标一粳米出厂价格开始止跌并逐步趋于稳定。稻米市场的分化,既反映了国内大米消费市场变化的特点,也表明了全国稻米供求的总体形势,大米加工业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激烈。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具备一定规模日加工能力100 吨以下的大米加工厂4741个,100 - 200吨的754个,200-400 吨的123 个,400-1000 吨38个,1000 吨以上的10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28个,占21.7%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3个,占0.4%  ;民营企业4415 个,占77.9%  。上述企业大米总产量为2300 万吨,不足我国年度产量的1/4,而尚未进入统计规模的小米厂所占比例很大,新稻上市时期,米厂均提高开工率,粳米供应因此快速增加,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状态,受此影响,十月份下旬至十一月上旬粳稻粳米走势存在差异。
  
  4、当前国内制米企业的生产效益不容乐观
  
  基于中等粳稻开秤后收购价格持续涨势,而标一粳米出厂价格保持稳定,当前米厂加工收益基本临近盈亏平衡点。下面以安徽南部地区年加工能力为15 万吨的米厂为例,简单进行米厂加工收益分析:出糙率为78 -79%  (出米率67% )新粳稻进厂收购价格0.92  - 0.93  元/斤,标一粳米出厂价1.31  - 1.32  元/斤,碎米出厂价0.90  元/斤,糠麸销售价格0.57  元/ 斤,稻壳销售价格0.057  元/ 斤,直接加工成本80 元/吨,吨加工收益最高为20 元/吨。
  
  三、粳稻米走势将逐步趋同且长线看好,预计春节前涨幅有限
  
  影响粮价后期走势的根本性因素依然为供需关系,但储备轮入、农户心态、运输状况及其它因素也将通过调整供需状况从而成为阶段影响粮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首先,供给总体偏紧使得粳稻米市场长势看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当前预计,2005/06年度(2005年10 月-2006年9月),我国稻谷新增供给总量为1.83亿吨,其中2005年稻谷产量预计为1.83亿吨,年度进口量预计为50万吨。2005/06年度稻谷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53亿吨,饲用消费量为1200万吨,国内消费量为1.81亿吨,出口量为140万吨,总消费量预计为1.82亿吨,期末结余量150万吨。我国2005/06年度稻谷总产量将略高于年度消费总量,但依稻谷品种和品质不同,市场供求状况也将不尽相同。该年度籼稻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东北稻谷和华东地区粳稻市场将继续保持紧平衡状态。同时,今年粳稻出糙率普通下降3 -4%,粳米供给不足的局面将因此被放大。
  
  其次,春节前粳稻米供给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当前主产区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粳稻上市数量逐步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今年粳稻市场价格位于近五年最高水平,另外今年稻谷质量同比下降也改变了农户售粮心态。时下粳稻收购主体为米厂及收储企业,随着经营风险意识的增强,经销商为规避高价位风险而多选择退市观望,粳稻市场阶段供应较为充裕,收购主体的心态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粳稻米价格的上涨空间。
  
  第三,储备轮入成为推动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今年江苏省储备收购数量为150  万吨,同比去年增加,当前华东部分地区存在收储企业与米厂争夺粮源现象。收购主体采购积极性较高从而推动新粮收购价格稳步上涨,储备收购对粳稻市场价格的提升作用在春节将继续。
  
  第四,运输状况是影响粳稻米走势的潜在因素。目前我国粳稻米库存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地区,流通主要依靠铁路及公路运输,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不仅铁路运输出现瓶颈效应,公路运输也日趋紧张,运费也呈现上涨态势。当前国内运力紧张态势依旧,秋粮陆续上市及日益临近的春运将加重运输压力,从而使得东北地区稻米外运难度依然较大,运输不畅将阶段制约东北稻米的上涨空间,销区粳米价格也将因此而出现较为频繁的小幅波动。
  
  第五,其它因素对粳稻米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粳稻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小麦和籼稻市场均表现出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口粮间的替代效应使得粳稻米市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综合上述,虽然当前粳稻粳米市场价格呈现不同走势,但粳稻价格的稳中趋升最终将打破粳米出厂价格阶段稳定的格局,二者走势逐步趋同,并且以小幅上涨为主。随着粳稻上市数量的逐步增加,供需关系得到改善,储备输入及运输状况将成为左右东北及华东地区春节前粳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预计节前东北粮价将呈现高位企稳格局,而华东粮价则稳中趋升,但上涨空间不会太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我国甘蔗多酚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链逐步完善

在中国市场,甘蔗多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了9400.06万元。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增加,甘蔗多酚作为一种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等功能的天然代糖,其市场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我国芝麻酱行业正处成长期 企业规模效应和全球化竞争力发展空间大

目前,国内芝麻的生产主要集中与河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四个省份,占全国芝麻的种植面积80%以上,稳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8万公顷。河南省年产芝麻在18-19万吨左右,湖北省年产芝麻在11-13万吨。

2025年03月19日
中国奶油品牌竞争加剧 市场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附企业运营及优势分析)

中国奶油品牌竞争加剧 市场整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附企业运营及优势分析)

在市场规模方面,伴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烘焙食品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越来越受欢迎,占比也日渐增加。这一趋势促使我国奶油行业迅速扩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油行业市场规模为114.85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63.79亿元。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产品线深度与宽度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且设备及冷链建设仍需加强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产品线深度与宽度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且设备及冷链建设仍需加强

近年来,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中国速冻食品市场规模已达183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餐饮端对半成品食材的需求日益增强,半成品食材的兴起为速冻食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糯米粉市场规模已破1800亿元大关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糯米粉市场规模已破1800亿元大关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改良种植技术、优化肥料使用、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糯米的产量和品质,糯米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2023年我国糯米产量达到了295万吨,较2022年增长了2万吨。

2025年02月26日
新式茶饮、咖啡等快速发展推动稀奶油需求增加 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式茶饮、咖啡等快速发展推动稀奶油需求增加 国际品牌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国内尽管对稀奶油有着较高需求,但是市场上所需稀奶油等深加工乳制品基本依赖进口,雀巢、安佳、总统、欧德堡等国际品牌在国内稀奶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本土份额相对偏小,但国内品牌在供应链和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未来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扩大。

2025年02月13日
我国有机生鲜乳市场供应量及需求量正不断扩大 有机生鲜牛乳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我国有机生鲜乳市场供应量及需求量正不断扩大 有机生鲜牛乳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机生鲜乳因其无污染、无添加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乳制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产品品种日益丰富。2023年我国有机生鲜乳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6.9亿元,较2022年增长8.31亿元。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西点行业人均消费量逐年增长 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 蛋糕是最大细分品类

我国西点行业人均消费量逐年增长 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 蛋糕是最大细分品类

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餐饮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西点食品的接受度不断上升,需求也愈发的多元化,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西点食品逐渐成为了消费者主流的饮食选择,进而推动了我国西点行业的发展。2024年上半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704亿元。

2024年12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