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6年我国禽肉制品发展概况分析


    禽肉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构成其占据市场的内在动力,而世界范围内的禽产品加工市场需求强劲。当前,我国科研人员应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发展民族品牌和国内外需要的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形成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加工能力,从而促进家禽业的蓬勃发展。

    优化产品结构

    适应消费需求,开发按部位分割的禽肉制品

    结合市场调研,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者将更加关注分割制品,他们希望可直接或进行简单的加热即可食用;未来快餐业的崛起、旅游业的发展必将需要各种各样的分割制品及旅游休闲小包装禽肉制品。集方便、营养于一体的分割制品如鸡肉串、鸡肉熟食、鸡肉肠、鸡肉脯等已在北京、大连、潍坊等大城市崭露头角,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因此,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深精加工产品,开发多品种、差别化、多风味小包装,力争创特色,创品牌。

    让中式传统禽肉制品走向现代化

    对于一些传统的名特优产品,我们应该努力使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保留传统风味特色,实行现代化生产,推行标准化包装,力创名、特、优产品;并积极与世界各国在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开展合作与竞争,使美味、可口、色香味俱佳的中国传统风味禽肉制品继续发扬光大。

    发展低温禽肉制品

    我国目前仍以高温加热的肉制品为主,因灭菌效果好、在常温下有较长的货架期而较为适合当前食品行业卫生条件差、冷藏链不完善的状况,尤其适合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市。但普遍以为肉制品在高温后风味会发生改变,产生过熟味,营养成分(AA、V)易受热破坏;而低温肉制品其加热温度一般在巴氏消毒温度范围内,肉品原营养成分能得到很好保留,风味口感较好,欧美各国肉制品几乎都属于中、低温加热肉制品。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和生产低温肉制品,如江苏扬州食品制造总厂生产的梅林牌低温软包装火腿肉质鲜嫩,保持冷藏条件风味更佳。可以预测,随着冷藏链在中小城市的普及,低温肉制品必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注重产品质量

    要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企业应力争通过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建立起我国禽肉制品生产的HACCP质量管理体系,使国内的禽肉制品质量尽早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快制定和完善产品标准,严把质量关,创建高品质名牌产品;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使伪劣产品无立足之地。

    提高科技含量

    针对目前国内产品的现状、特征,开发产品要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尽快学习或采用一些先进技术如超微粒粉碎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压力气调保鲜、超高压技术、冷冻干燥、无菌包装技术等,以完善加工体系,生产出多样化、高质量、贮存期长的禽肉制品。

    为便于贮存、销售,保证食品卫生,现代消费要求有完善的包装

    近几年来,我国的肉类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有了可喜的进步,在一些禽肉加工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真空包装技术,但绝大多数还无法实现封闭式全自动无菌包装生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二次污,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和货架寿命。

  因此,为了提高包装质量,必须学习无菌包装技术,结合HACCP卫生管理,实行全封闭、自动化无菌包装生产,从而改善产品品质,延长货架期。

    低温制品保质期短(冷藏条件下也只有10—20天)严重制约着生产企业的发展

    近几年,欧美等国家纷纷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如气调包装、辐射保鲜、栅栏技术、超高压技术等)以延长货架期。美国食品安全检查署规定从2000年2月22日起,所有冷藏肉、冷冻肉、经加工的肉和含有肉类的食品都必须用致电离辐射进行消毒处理。我国在这方面仅有初步的研究。着眼未来,科研人员应致力探索保鲜不同条件的禽肉制品的辐射方法和剂量,使低温制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开发功能性禽肉制品

    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食品,而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大都与脂肪、热量、盐等摄入过多有关,因此发达国家已对肉类的脂肪、胆固醇、热量、钠等严格加以控制,生产企业也相继推出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低钠的健康肉制品。在我国四低一高(高蛋白)肉制品的开发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研制出无肉牛排、无肉肉馅以及美容肉制品、药膳肉制品等。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禽肉制品,将是21世纪禽肉制品业面临的新课题。

    生产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的魅力在于它的生产和制作特别讲究安全性和无污染性。如绿色食品德州牌扒鸡系列产品严格执行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口感、味道、色泽都做到保鲜如初,且保质期长,备受消费者推出和信赖。因此,迎合消费者需求。禽肉制品企业应把握发展机遇,确立绿色资源,实施绿色工程,生产绿色食品。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

    走出国门求发展

    加工企业要立足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国际市场,根据产品供求数量、卫生检测要求,审时度势,选择突破口。近几年来,日本的肉鸡业不断萎缩,其绝大部分鸡肉依赖进口。我国毗邻日本,且劳动力便宜。国内几家大型的肉鸡合资企业都是以鸡肉串为主出口日本,出口量可能在生产量的10%左右。以长远看应巩固日本市场,并力争将冷鲜肉打入日本市场。欧盟原为我国鸡胸肉出口的较大市场,最近欧盟数次率团来华考察,再度合作的希望不是没有,关键是要在卫生防疫上狠下工夫。

    立足国内抓管理

    加入WTO后,必将会有更多的外资或中外合资肉类加工企业进入中国,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挑战,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机遇。我国的肉鸡企业不仅要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要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管理模式和现代营销方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婴配液态奶行业:市场尚未形成大规模 普通配方液态奶是最主要细分市场

我国婴配液态奶行业:市场尚未形成大规模 普通配方液态奶是最主要细分市场

婴配液态奶在国外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2024年全球婴配液态奶行业市场规模为2.05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德国、芬兰、韩国、日本等地区市场的生产销售较多。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肉罐头市场产需持续下滑 双汇发展、金字火腿与光明肉业处于行业头部地位

我国肉罐头市场产需持续下滑 双汇发展、金字火腿与光明肉业处于行业头部地位

近年来我国肉罐头行业市场规模保持下降态势,主要在于国内需求规模有所降低,尤其罐头保质期较长,一旦下游需求降低,产量也会随之缩减。2024年我国肉罐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00.72亿元,止住跌势,较上年有略微增长。

2025年06月26日
我国现制饮品行业持续更新迭代 茶饮规模持续扩张 大众市场潜力较大

我国现制饮品行业持续更新迭代 茶饮规模持续扩张 大众市场潜力较大

近年来,在资本加持、跨界者涌入、加盟模式等因素下,国内现制茶饮店快速扩张,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5年1月15日,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总数超39万家。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薯片行业:市场饱和下难有高增长 非油炸薯片成新增长点

我国薯片行业:市场饱和下难有高增长 非油炸薯片成新增长点

从产销率来看,随着流通环节效率提升,以及渠道铺设覆盖更合理的情况下,库存周转率得以持续提升,相应的我国薯片行业产销率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2024年我国薯片产销率约为91.45%。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功能饮料市场逆势增长 “新蓝领”和熬夜党成为主要消费对象

我国功能饮料市场逆势增长 “新蓝领”和熬夜党成为主要消费对象

但是,我国饮料市场近年来竞争格局变化较快,最明显的变化是可乐销售额下滑,被其他类别饮料市场瓜分,茶饮、功能饮料市场增长较快。2024年虽然可口可乐的销售额仍然排名第一,但是较2020年已经有大幅度的下滑,而东方树叶、东鹏特饮、脉动等饮料追赶上来。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开心果行业仍长期依赖进口 市场呈若干全国性品牌与众多区域性品牌共存特征

我国开心果行业仍长期依赖进口 市场呈若干全国性品牌与众多区域性品牌共存特征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开心果行业参与者较多,竞争格局分散。由于开心果炒货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呈现若干全国性品牌和众多区域性品牌共存的特征。目前仍有较大的散装作坊市场。

2025年06月10日
后疫情时代我国现制饮品保持高速增长 低价依旧是行业发展重要抓手

后疫情时代我国现制饮品保持高速增长 低价依旧是行业发展重要抓手

从不同价位段现制茶饮品牌规模来看,平均单杯价格不低于 17 元人民币的高端现制茶饮店,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品牌价值的重视,持续快速扩张,不断从低价市场获取市场份额,2024年高价现制茶饮市场份额达到25.9%。

2025年05月29日
2025年中国调味品稳步发展 行业并购逐步成为趋势

2025年中国调味品稳步发展 行业并购逐步成为趋势

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2022年已经达到2955.59亿元,观研天下估计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223.87亿元。

2025年05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