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童装市场的开拓潜力。我国的童装产业会成为我国服装产业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发展不仅是数量和规模上的,更是质量的不断升级。
a 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改变是人口因素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家庭子女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西方国家。联合国的《儿童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均明确指出儿童的年龄范围为 0-18 周岁,在医学界则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 0-14 周岁,而 14 周岁到18 周岁期间则一般统称为青少年儿童。根据我国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显示,0-14 周岁的人口约有 2.23 亿,占总人口的 16.8%。伴随着我国迎来第三次生育抛物线的顶端,到 2015 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进入高峰期。
占我国服装市场百分十之产量的童装,产量每年可以达到四十六亿件之多,而全国每年因为童装创造的价值约五百亿元之多,是全国服装消费的百分之十,达到了全球儿童类服装消费的百分十八,甚至更多。而在往后的时间中,我国新生儿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我国的消费水平会持续走高,这些都会成为童装市场发展的推动因。市场需求的可预见性,发展空间的巨大性,可以看出未来的数年之中,我国的童装产业会成为我国服装产业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发展不仅是数量和规模上的,更是质量的不断升级。
b 家庭构成形式改变
中国的童装市场份额的增加除了儿童人数的增加外,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构成形式的改变。我国在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前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了达到控制人口数量增加的目的,规定一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由于这个政策的有力实施,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下降,改变了过去一个家庭多子女的现象,家庭的规模在减小。出现了现在经常提到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独特现象为,家庭中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总过六个人的爱全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这种爱除了体现在精神上之外,更多的表现在物质上的满足。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们通常称为“6+1”的家庭模式。
c “6+1”家庭的购买行为
家庭中六个长辈满足一个孩子的购买需求是这种家庭模式的普遍表现,在中国的家庭购物消费额的组成中一半都是用于子女支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家庭规模的缩小,生育控制政策的实施,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而在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的独生子女家庭中,都会存在着过度消费与过度培养的问题。过度消费会造成孩子消费心理的不健全发展。而过度培养会导致儿童不能健康的成长,同时阻碍了从小独立反映自身的优点与特长,造成大多数孩子发展的雷同性。这些原因都在影响着家庭的购买消费行为,表现也呈现多样性。
家庭消费模式以儿童为中心,在我国占大多数的中等收入家庭,已经形成长辈省吃俭用,孩子过度消费的状况。随着八零后父母的增多,“6+1”的家庭模式的形成,一个孩子六位长辈,夫妻双方的父母更是为了这个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倾其所有,宠爱有加,满足其在物质上的更多要求。这就是各种儿童食品、玩具、教辅书籍不断畅销的原因。也是我们童装市场不断扩大的消费群体。儿童对家庭日常购买决策有重大影响,甚至可以直接决策[4]。在现今的许多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要求往往会改变家庭已经计划的指出项目。例如某家长带着孩字去商场买一件冬季的棉服,来到商场之后孩子却看上了一套伍佰元的电动玩具,这时候家长不愿购买,觉得价钱过于高,但是孩子撒娇、耍赖,软磨硬泡,最后家长的溺爱之心给孩子购买了电动玩具。但是就要放弃购买棉衣的计划,伍佰元对于普通家庭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种类似的情况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会经常出现。孩子的购物年龄逐渐提前,很多很小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爱的玩具、服装、零食等。甚至可以用逢年过节的压岁钱独立购买。
《中国童装市场竞争分析及盈利空间评估报告(2014-2018)》由中国报告网童装行业分析专家领衔撰写,主要分析了童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同时对童装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趋势预测和专业的童装行业数据分析,帮助客户评估童装行业投资价值。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