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国外皮化企业在我国市场发展历史回顾,另一方面,出于环保、成本上涨等多种压力,台湾、韩国、欧洲等一些传统制革国家和地区的制革业开始走下坡路,呈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世界制革业格局的巨大变化势必会影响与之唇齿相依的皮化产业,国际上几家大的皮化公司开始纷纷把市场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中国。
说起国外皮化进入中国市场的简史,从事皮革行业30多年的嘉德精化中国区总经理周坚禁不住向我们追根溯源起来。周坚以为,国外皮化踏入中国市场的进程,可以概括为“准备充分,循序渐进”,大致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期,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彼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巴斯夫、拜耳、山德士、汽巴-嘉基等国外化工巨头,通过印刷一些产品介绍资料并发放到中国市场的方式,来让中国相关产业人群对他们有所熟知。此外,国外皮化公司还采取邀请中国皮革行业相关负责人去国外参观、技术培训等方式,为进入中国市场做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国外皮化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在此期间,一些台资、港资制革企业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的南方地区,而韩资制革企业则进入北方地区。由于一直以来,这些外资制革企业大量使用国外如巴斯夫、拜耳等大公司的皮化产品,因此,这些国外大皮化公司的产品也随之在中国开始落脚并大量销售,而广东无疑成为国外皮化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国外皮化从我国南方开始,从牛羊皮制革开始,渐渐被中国大部分制革企业所接受。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国外皮化长驱直入到中国。这一阶段,世界皮革产业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中国大量制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中国皮革行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出于环保、成本上涨等多种压力,台湾、韩国、欧洲等一些传统制革国家和地区的制革业开始走下坡路,呈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世界制革业格局的巨大变化势必会影响与之唇齿相依的皮化产业,国际上几家大的皮化公司开始纷纷把市场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中国。
第四阶段是2003年至今,国外皮化雄踞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感受着国产皮化不断崛起带来的压力。这期间,不仅有以LANXESS(前身为拜耳)、TFL、Clariant、BASF、Stahl五大公司为首的国外皮化产品占据着中国皮化市场绝对的主力地位,也有第二、三梯队的国外皮化公司不断涌入中国,意欲从巨大的中国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国外皮化公司之间的厮杀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激烈,更有在国外皮化夹缝中生存壮大起来的国产皮化带来的竞争压力。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皮革产业全景调研与盈利战略分析报告2014-2018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