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监管体制和行业主管部门
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为: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等。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产业供需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行业同时受多个自律组织的指导,主要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社团组织,是在中国境内从事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汽车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依法组成的自律性、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主要职能是政策研究、信息服务、标准制定、贸易协调、行业自律、会展服务、国际交流、行业培训等,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搭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行业协会, 受国资委管理,工作指导单位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制定行业标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及教育教学研究、开展全国性的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承担政府委托课题等。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我国政府对汽车及相关行业一直持鼓励发展态度。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主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如下表所示:
颁布时间 |
发布机构名称 |
主要政策、法规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7年11月 |
交通运输部 |
《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 |
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在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配送、汽车租赁、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大天然气等清洁燃料车船推广应用。 |
2017年6月 |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
《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 |
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布局,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鼓励汽车企业做优做强,引导汽车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品牌附加值;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加强汽车产能监测预警;规范汽车产业监督管理。 |
2017年4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推进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协同创新、转型升级。以加强法制化建设、推动行业内外协同创新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汽车为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控总量、优环境、提品质、创品牌、促转型增效益,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
2017年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
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落实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目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持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保障高品质动力电池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着力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基础研究,2025年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 |
2017年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和监督管理。 |
2016年1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融合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设计和产业化。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 |
2016年5月 |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
《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 |
十大重点工程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重点开发节能汽车各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推动新能源汽车车身和结构轻量化等。 |
2016年5月 |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 |
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 |
2016年4月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
解决新能源动力电源的重大需求,并实现PEMFC电动汽车及MFC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和推广应用。 |
2016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
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汽车产品持续符合强制性标准法规要求。 |
2015年11月 |
中共中央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壮大。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 |
2015年5月 |
国务院 |
《中国制造2025 |
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 轨。 |
2012年6月 |
国务院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
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突破低阻零部件、轻量化材料与激光拼焊成型技术,大幅提高小排量发动机的技术水平。 |
2011年12月 |
国务院 |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
抓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设备、民用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
2011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 |
规定乘用车车船税按排气量划分为七档征收,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 |
2010年5月 |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 |
《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
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 |
2009年3月 |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 |
《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 |
在全国启动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通过国家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
2009年3月 |
国务院 |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作为汽车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
2006年12月 |
国家发改委 |
《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 |
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把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和自主品牌培育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产品。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汽车工业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汽车市场
自2010年以来,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工业行业逐步回升。数据显示,到2017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 9,730 万辆,销量达到9,680 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目前随着发达国家市场的饱和,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逐渐向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转移。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汽车产量在全球汽车产量总量的占比为29.82%,市场份额已位居世界首位,同时也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我国汽车市场情况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一直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且呈逐年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到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 2,014 万辆,汽车销量增长 2,033万辆。根据相关人士分析,未来数年内,在内外部环境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从而拉动汽车行业的需求持续增加。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从细分领域来看
新能源汽车领域:在能源与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应对节能减排的需要,我国于本世纪初开始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79.40 万辆,同比增长53.58%;销量达77.70 万辆,同比增长53.25%。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自主品牌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努力下,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竞争力逐渐提升,市场份额也逐年提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范围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1,084.67 万辆,同比增长 3.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88%。国外品牌中,德系占19.62%,日系占17.01%、美系占12.30%、韩系占4.63%和 法系占1.84%。
2017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范围内各国品牌乘用车销售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3、影响汽车行业有利因素
行业有利因素 |
|
国家政策支持推动汽车行业增长 |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明确指出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016 年 3 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等。在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 |
广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又为汽车行业的快速、稳定增长 |
随着消费者的时尚意识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对汽车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已显著提升,对汽车产品需求的类型、风格定位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新生代消费群体蓄势待发,并会在短期内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 |
新兴汽车生产企业崛起对产业格局的影响显著 |
在全球环保压力愈加紧迫的大环境下,在国内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新兴汽车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产业格局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投入。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