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有利政策及未来发展预测分析(图)


         2017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49.0万辆,同比增长45.7%,45.4%。全年结合行业惯例,下半年最后两个月抢装的大量消耗,我们预计今年全年将超过70万辆产销。尤其是网传2018年补贴继续大幅度退坡,11.12月销量提升明显,而2018年上半年将可能继续行程低迷模式,预计车企、电池厂、原材料都将多方承压,但基于我国2020年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和市场的推动,我们预计,明年的整体产销量将在90-100万辆,同比增速30%-40%。
图: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数据

        全球多个国家,尤其是部分欧洲地区早在2016年就指定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降低石油能源的开采,保护环境均是重要部分。而作为迭代产品,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不二选择,因此中长期看,我们还是继续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图:全球各国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政策喜忧参半,优筛龙头企业
        网传2018年补贴将大幅退坡,龙头企业高技术迎战。10月20号电车汇网传《提前退坡20%,2018年补贴政策调整已上报主管部门》,表示除燃料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将继续退坡20%。这大大超出之前所说的2018年延续2017年补贴政策的市场预期。若按此实行,电池厂和主机厂的利润被严重压缩是个不争的事实。目前,锉、等原材料均大幅上涨,而主机厂和电池厂的部分成本需要靠补贴持平。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竞争态势调查与投资商机分析预测报告

        这在短期内对于企业是个猛烈的打击,而长期看来也倒逼企业大力研发,提高电池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等,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正向竞争状态。无法再成本加以控制,企业只能在技术端进行提升,而龙头电池企业如CATL、国轩高科,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对此有更好的应变能力。

图:近期主要新能源汽车政策发布
  

        双积分制落地,车企规划未来战略

        今年9月份颁布的双积分政策基本符合市场的预期,政策决定从2018年4月1日正式实行,自2019年度起实施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计分核算。18年不合算,19年为10%,20年为12%,两年合并考核。结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要求新能源汽车产销200万辆,两者相配套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双积分是CAFC积分和NEV积分,CAFC积分是平均燃料消耗值,而NEV积分则是新能源汽车积分,两个积分互为补充,核心目的在于降低油耗和发展新能源汽车。CAFC可以通过降低燃油车的单车油耗和生产电动车双方进行,而NEV可以通过生产新能源汽车达到一定目标值进行。对于国内合资品牌而言,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是已经结合国外市场开始了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产品设计,所以CAFC的积分优势较好。而自主品牌多着力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如比亚迪、吉利汽车等,因此NEV的积分优势明显。

        11月发布的《关于2016年度、2017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2016-2017年的油耗积分纳入考核,车企若得负积分,必须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抵偿:用车企过去生产的,关联企业结转的油耗正积分抵偿负积分,也可以用2016-2017年车企的新能源积分或者购买其他车企的新能源积分,按1:1的比例抵偿油耗负积分。
图:积分使用方法
  
        到2020年统一考核时,若负积分未抵消,则车企将面临暂停传统车新产品生产销售、本年原产品生产销售的禁令,进口车辆将暂停原产品的进口销售等。而其中不论是NEV还是CAFC为负,都需要购买NEV积分来进行冲抵。目前,经测算NEV积分有盈余且情况较好的,主要是以下自主品牌:比亚迪、吉利汽车、众泰汽车、北汽集团、江淮汽车、奇瑞汽车,而CAFC的负分压力较大的包括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

        双积分的进行推动了NEV积分的交易,对此政策没有规定或指导,一切以市场化交易进行。我们预计NEV积分总量充足,市场交易充分。我们预计2016-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在80万台,正积分240万分,而同时CAFC负积分在150万分。基于双积分的交易规则,若当年未能出售,后续也将清零,因此市场的议价空间还相对比较宽裕。但购买NEV正积分的资金必将影响企业最终利润情况,尤其对于长城汽车等传统燃油车为主企业,在这两年需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

        面对多重新能源政策的指引,国内外主要车企均发布新能源汽车规划,以备应对政府和市场的需求变化:

图:车企的新能源汽车规划
  
        平台化研发,创造规模经济化
        类比传统燃油车的平台化建设方案,各大主机厂开始成立新能源汽车平台,打造更为优质化、高效能的汽车研发、生产基地。不论是国外知名品牌还是国内自主品牌都已成立或计划成立相应平台,其中共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燃油车的改造版平台AEP:依据传统燃油车的平台化建设,加以底盘改造,重新设置发动机、变速箱改为电池、电机、电控等,以符合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需要。我们认为这种方式优势:降低研发成本,依托原有技术;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从表面看只是发动机、变速箱改为三大电,但与之想配套的各种零部件都需要做变更,由于技术路线的不同,对于后续长期发展不利。

        ②全新研发版平台NEP:以特斯拉为例,并无燃油车的平台先例,自主全新研发平台,以适应车型的研发生产。对此,优势是:研发人员从一开始就更有关注点,结合技术进步进行,但同时对于资金要求十分巨大
图:AEP&NEP对比
 

        目前,国内外知名品牌都已加入新能源汽车平台化研发的进程。
图:国外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平台
 
图:大众MEB平台
 
图:国内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平台
 
        各大主机厂纷纷投入平台化研发进程,主要由于:

        ①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同一平台可生产多款车型,大量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和通用的动力总成,大大降低了采购和制造成本。

        ②一通即通,降低技术难度。在一个平台上的技术突破,可以使该平台上的车型均获益,从而降低了单个研发的成本和技术难度。

        ③成本降低,让利消费者。采购成本、研发成本的降低其终端表现就是车子单价的下降,因此也让利消费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汽车轻量化推进及新能源汽车发展下我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供不应求 市场快速扩张

汽车轻量化推进及新能源汽车发展下我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供不应求 市场快速扩张

中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受汽车轻量化推进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因素的推动,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20-2024年,我国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从2573.17亿元增长至6978.38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3958.17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国内应急指挥车市场平稳增长 “一带一路”深入下本土厂商迎来更多国际市场机会

国内应急指挥车市场平稳增长 “一带一路”深入下本土厂商迎来更多国际市场机会

根据企查查数据,应急指挥车企业主要聚集于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区,上述地区应急指挥车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3以上,行业体现出一定的地域集中性。

2025年10月09日
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下车载功放需求持续攀升 后装市场表现好于前装市场

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下车载功放需求持续攀升 后装市场表现好于前装市场

在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下,消费者对汽车娱乐体验的需求持续攀升,为汽车功放行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汽车功放,作为车载音响系统的灵魂部件,扮演着提升音质、优化驾驶体验的关键角色。近年来,数字功放技术的迅速普及与智能化功能的不断融入,不仅显著增强了产品的综合性能,还极大地提升了其附加值。相较于传统的模拟功放,数字

2025年10月03日
新能源车赋能国内百亿级汽车皮革市场稳增 行业存在较高供应商体系进入壁垒

新能源车赋能国内百亿级汽车皮革市场稳增 行业存在较高供应商体系进入壁垒

人造革多用于中端、低端车型,而真皮在透气性、耐用性、亲肤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多用于中高端车型。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15万元以下、15-35万元、35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真皮方向盘车系占比分别为17.6%、51.4%、86.3%,真皮座椅车系占比分别为7.6%、40.4%、78.9%。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汽车玻璃行业产业链一体化趋势愈发显著 高附加值产品渐成主流发展方向

我国汽车玻璃行业产业链一体化趋势愈发显著 高附加值产品渐成主流发展方向

我国汽车玻璃产量近年来增长较快,2020年我国汽车玻璃产量为0.82亿平米,2024年已经增长至1.32亿平米,我国汽车玻璃产量占全球比例40%左右。

2025年08月23日
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销率保持98%以上 本土企业已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销率保持98%以上 本土企业已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供应规模方面,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量近年来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汽车制动系统产量达到2596.59万套,2024年达到3238.78万套。

2025年08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