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 OEM 新能源战略:2020 年,从量变到质变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汽车电机市场发展现状及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2012-2016 年,全球各大 OEM 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从试探到真正发力,既有外部排放法规、政府补贴政策的推动,也有特斯拉等新进入者带来的竞争压力,2016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 100 万辆,其中乘用车 77 万辆。

       法规因素:碳排放或者油耗法规逐年严苛,影响主机厂的技术路线。比如,德国大众集团过去看重柴油机节油技术,因为“排放门事件”,制定激进的新能源战略,彻底转身;中国政府提出 NEV 积分政策,强制主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并明确量化指标。

       竞争因素:传统汽车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主机厂按部就班推进产品战略,特斯拉从零起步,摒弃传统供应链,迅速成功崛起,向传统巨头施压。比如,丰田一直主推 HEV重混技术,2016 年末成立 EV 部门,并由丰田章男亲自负责,弥补短板。

       进入 2017 年,根据网上车市报道,全球将有超过 40 款新能源乘用车上市,供给侧全面打开,爆款车型概率大增,我们预计 2016-2020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速66.6%,2020 年销量接近 600 万辆,渗透率 5.7%。

       2020 年开始,基于全新电动平台的车型将陆续上市,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消费者开始大面积接受电动车,我们预计 2020-2025年销量复合增速 52.3%,2025年销量3200万辆,渗透率 26.3%。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1、 车型:供给端全面打开

       特斯拉是全球率先从产品端打开市场的车企,Model 系列车型的畅销证明电动车完全有能力摆脱补贴依赖,依靠产品力赢得消费者青睐。

       2016 年开始全球各大 OEM 密集上市新能源车型,车型数量更多、定位主流消费市场、智能化卖点足,将满足更多消费需求,提升产销规模。

       新车数量大幅增加:全球新能源车型的量产时间主要集中在 2016-2017 年,2015年以前上市的车型仅 11 款,新车上市明显提速。

       新车定位主流消费市场:2013 年之前,新能源车型较少,大多作为技术示范用途,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如大众 e-up!、宝马 MINI E;2013-2015 年,市场定位更清晰、产品力更强的车型陆续出现,如 Tesla Model S;2016 年开始,全球主流 OEM 集中投放新车,A 级以上轿车、B 级以上 SUV 比例明显提升。

       新车智能化程度更高,卖点足:电动车电子电气架构具备天然优势实现智能化,特斯拉是同级别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车型,Autopliot 2.0 通过 OTA 实时更新,同时全液晶仪表、大尺寸中控 IVI 也成为新车重磅卖点,智能化标签与传统燃油车形成鲜明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 供应链:动力电池寡头垄断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与传统汽车的核心差异在于动力系统,其中电机的供应格局与传统动力总成较为类似,OEM 深度参与,而动力电池系统目前完全由第三方供应,但考虑其重要性,我们认为主流 OEM 将自建电池工厂,便于把握技术路线、控制质量和成本。

       电机系统:整车企业内部配套与电机供应商配套并存,大众、宝马、丰田、日产等集团目前以内部配套为主,戴姆勒、福特、通用则以外部配套为主,供应商主要有博世、东芝、日立、大陆、LG 等。

       动力电池系统:全部为电池供应商配套,松下、ASEC、LG 化学、三星 SDI 四家寡头垄断,2016 年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 31%、15%、10%、4%,合计占比 60%。2017年,特斯拉 Gigafactory 将投产,随着 Model 3 订单陆续交付,松下的出货量将继续井喷。

  资料来源:互联网
  资料来源:互联网

       3 、2020 战略:全新电动平台,带来质变

       2020 年之前,新能源车型大多基于传统汽油车平台开发,受限于空间布臵、电气架构等问题,整车综合指标无法做到最优,对消费者而言吸引力不足。但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用户习惯持续培育,新能源汽车使用氛围改善明显。

       2016~2020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从 77 万辆增至 600 万辆,复合增速 66.6%,渗透率提升至 5.7%,其中特斯拉、大众、通用、日产-雷诺、福特以及宝马、奔驰将是主力。

       2020 年之后,基于电动平台的全新车型开始量产,并上市销售,整车动力性、空间尺寸、智能化程度均领先汽油车,售价逐步逼近汽油车,经过前期市场培育,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将大幅提升,新能汽车推广提速。2020~2025 年,销量从600 万辆增至3200 万辆,复合增速52.3%,渗透率提升至26.3%。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大众集团:2016 年 5 月,提出 2025 战略,计划 2025 年前投放纯电动车型 30 款,全球销量 200~300 万辆,占总销量的 20~25%,并投资 100 亿欧元海外新建电池工厂。

       2015 年 10 月,大众开始研发 MEB 模块化生产平台,适用于纯电动条件下续航里程达 250 公里至 500 公里的紧凑型轿车和轻型商用车,研发工作计划于 2019 年完成。

       与 MQB 平台相比,MEB 平台更加灵活,空间进一步升级(A 级车拥有 B 级车的空间),底盘重新设计,重心更低,操纵稳定性更好,电动动力总成,加速更快,搭载智能感知和人车交互配臵,使用更便利。

  资料来源:互联网

  
资料来源:互联网

  
资料来源:互联网
 数据来源:互联网,中国统计数据库,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销率保持98%以上 本土企业已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销率保持98%以上 本土企业已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供应规模方面,我国汽车制动系统行业产量近年来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汽车制动系统产量达到2596.59万套,2024年达到3238.78万套。

2025年08月16日
我国驾校培训行业:需求下降导致规模有所收缩 规范化、智能化、差异化成发展趋势

我国驾校培训行业:需求下降导致规模有所收缩 规范化、智能化、差异化成发展趋势

我国驾校培训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937.0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92.58亿元。2023至2024年,受到需求下降影响,市场规模有所下降,2024年下降至934.92亿元。总体上,我国驾校培训行业需求有所放缓,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驾驶技能需求的进一步提升,驾驶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2025年08月14日
市场机遇渐渐浮现 我国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产销两旺 行业正处快速发展期

市场机遇渐渐浮现 我国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产销两旺 行业正处快速发展期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和盈利空间。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毛利率波动较大。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汽车天线行业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汽车天线行业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智能网联化趋势让汽车成为新的移动终端,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新型汽车必备的要素。智能网联汽车对于车辆的内部数据交互及对外通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无线作为数据传输能力的重要产品,在整车智能化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一环。2024年我国汽车天线行业市场规模为36.29亿元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汽车轮胎行业:消费升级下高端市场迎机遇 绿色化与智能化成核心发展方向

我国汽车轮胎行业:消费升级下高端市场迎机遇 绿色化与智能化成核心发展方向

2024年橡胶轮胎外胎产量较上年同期增1.46%至118689.4万条,再创历史新高。从全年趋势看,2024年中期,全国轮胎产销差强人意,在第四季度迎来较大增长,全年累计产量突破10亿条。

2025年07月01日
激光雷达受益于车载传感器融合发展 产品价格下探带动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渗透率提升

激光雷达受益于车载传感器融合发展 产品价格下探带动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渗透率提升

2017 年,全球第一款真正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的量产车辆奥迪A8问世,搭载法雷奥SCALA激光雷达。同年,禾赛发布40线激光雷达Pandar40,经历几次迭代升级后,禾赛在 2019 年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发布 Pandar40P,此后,Nuro、Aurora、Cruise 和 Zoox 等美国自动驾驶公

2025年05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