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2年汽车行驶记录仪产品技术发展分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广东、四川、吉林、湖南、上海、浙江、广西、江西、河南、新疆、黑龙江等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汽车行驶记录的应用工作取得进展,已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的客运、货运企业约 350 多家,车辆约 2 万辆。
我国对行驶记录仪的研究始于 1984 年,1985 年国内某大学研究开发了汽车行驶记录仪并申请了专利,由于技术不太成熟,没有投入实际生产。1988 年汽车黑匣子的研究项目曾被国家计委等部门列入国家级重大新产品试产计划。1994 年、1995 年,国内出现了汽车行驶记录仪热,全国大概有二十几个省市的公安局都下了一道“关于安装使用汽车黑匣子”的通知,行车记录仪市场蓬勃发展,全国大概有一百七八十家生产或销售行车记录仪的企业,因技术不成熟和推广方式不当,1996 年、1997 年陷入了低谷,但众多厂家投入了研发、生产,推动了记录仪技术的进步,为推广使用记录仪打下了基础。2001 年 10 月 24 日公安部、交通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通字[2001] 83号《关于加强公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的文件,明确了长途客车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的规定。
2003 年 4 月巧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GB/19056-2003),并且在 2003 年 9 月 1 日开始实施该国际标准,标志着汽车行驶记录仪在我国进入实用阶段到 2004 年 7 月底,全国生产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企业已达 80 多家,已经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通过国家标准检测的 68 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广东、四川、吉林、湖南、上海、浙江、广西、江西、河南、新疆、黑龙江等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汽车行驶记录的应用工作取得进展,已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的客运、货运企业约 350 多家,车辆约 2 万辆。
2009 年 10 月 19 日,《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修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无锡、北京、天津、上海各地的专家对记录仪标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制定出了基本的标准草案。
2011 年 7 月,在哈尔滨举行了 GB/T19056《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审定会议。会议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委会主办,来自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广东、山东和浙江三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济大学以及汽车生产企业、道路运输企业和记录仪和车载终端生产企业的专家共 20 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可国标修订应该与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保持兼容,以方便设备生产厂家能够生产出一种产品同时符合两个标准的要求。会议决定记录仪的打印模块由必选改为可选,营运车辆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模块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应按照 JT/T794 的相关要求,营运车辆行驶记录仪的驾驶人身份识别卡采用非接触式 IC 卡。此外,会议还对连续驾驶时间等术语重新进行了定义,并建议 JT/T794 标准尽快修订相关术语的定义与国标保持一致。
目前国内研制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具备下列功能:
1.记录功能。可实时监测并记录汽车行驶的各种状态信息,如行驶速度、制动情况、鸣笛,前照灯、小灯和左右转向灯使用情况等。
2.分析处理功能。发生交通事故后,存储信息可帮助有关部门快速确定事故原因。
3.监督管理功能。汽车正常营运中,不仅能帮助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而且还可帮助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汽车的运行情况。
4.故障诊断功能。汽车发生故障,可提供故障诊断指示,帮助汽车维修人员尽快判断并排除故障。
5.预先设定功能。如大修后汽车限速,正常行驶时的按规定三级限速。当汽车超速行驶时,汽车黑匣子可按不同限速分级声光报警。
6.写入功能。可输入使用车辆的牌照号、车型、驾驶员信息等。
7.时段划分功能。汽车行驶记录仪管理软件可统计分析任何时段的行车速度、行驶里程、停车次数、停车时问、超速次数、超速时间以及收、发车时间等,为汽车管理人员提供所关心的各种数据。
另外,国内生产的汽车行驶记录仪,适用于以 12V 或 24V 直流电源供电的汽车,可配用电子传感器和软轴式机械传感器。可接收并记录每个停车站的上车人数以及离开起点站与到达终点站的时间。无须拆装就可随时随地提取记录数据。除管理人员外,驾驶员无法控制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工作状态。管理人员输入数据操作简便、容易。适用操作系统广泛,甚至 Windows 平台也可进行操作。管理软件的功能强大,系统可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和数据备份。产品体积小,安装方便。
我国车辆上配备行车记录仪,不仅是为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规范交通管理,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所以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于当代中国的快速稳定发展更为重要。因此,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和性能也要随着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从国内外研究的趋势来看,汽车行驶记录仪势必将与汽车其它电子系统(如 GPS/GIS、短距离无线数据通讯、视频监控、CAN 总线、故障诊断等)相结合,向大容量、模块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使它成为确保现代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和高效物流动态营运管理的不可或缺的记录处理、显示和数据传送的综合装置,也必将成为智能交通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