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中国PI膜(聚酰亚胺)产能稳步攀升 价格整体呈下滑趋势

       聚酰亚胺薄膜(PI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在强极性溶剂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聚酰亚胺(PI膜)在热稳定性、耐低温性、加工性能、机械性能、绝缘性能、阻燃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耐辐射性能等诸多方面表现出其优良的特性。

聚酰亚胺(PI膜)的优良性能及特点

性能

特点

热稳定性

诸如全芳香聚酰亚胺开始分解温度一般都在500℃左右,由联苯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的聚酰亚胺,热分解温度达到600℃左右,是迄今为止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品种之一

耐低温性

4K-269℃)的液态氦中仍不会脆裂

加工性能

聚酰亚胺适用于大多数聚合物的方法进行加工,既使用于利用溶液进行流延成膜、悬涂和丝网印刷,也可以用熔融加工的方法进行热压、挤塑、注射成型,甚至也可以得到熔体黏度很低的预聚物进行传递模塑(RTM

机械性能

抗张强度:未填充的抗张强度都在100MPa以上,均苯型聚酰亚胺薄膜为250MPa,而联苯型聚酰亚胺薄膜(Upilex)达到530MPa;弹性模量:作为工程塑料,弹性模量通常为3-4GPa。据理论计算,由均苯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的聚酰亚胺纤维弹性模量可达500GPa,仅次于碳纤维

耐化学腐蚀性

对稀酸较为稳定,但一般品种不大耐水解,可利用碱性水解回收原料二酐和二胺

热膨胀系数

聚酰亚胺热膨胀系数在2×10-55×10-5k-1,联苯型聚酰亚胺可达10-6k-1,与金属在同一个水平上,个别品种甚至可以达到10-7k-1

耐辐照性

聚酰亚胺薄膜在吸收剂量达5x107Gy时,强度仍可保留86%

介电性能

普通聚酰亚胺的相对介电常数为3.4左右,引入氟、大的侧基或将空气以纳米尺寸分散在聚酰亚胺中,相对介电常数可降到2.5左右,介电损耗10-3,介电强度为100-300kV/mm,在宽广的温度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极好的绝缘性能

其他性能

溶解度谱宽、低发烟率、真空下低放气率、无毒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下游应用领域方面,我国PI膜行业应用广泛,主要参与领域包括电器绝缘类应用、电子基材类应用、热控领域应用以及柔性光电应用。

中国PI膜行业下游应用概览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为推动我国PI膜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9年12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2019年版)》发布,在“关键战略材料”之“三、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明确列示“柔性显示盖板用透明聚酰亚胺”。

2017-2020年中国PI膜行业政策

发布日期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201912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2019年版)

关键战略材料三、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明确列示柔性显示盖板用透明聚酰亚胺

201910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

鼓励类: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的开发、生产、应用-聚酰亚胺纤维(PI)等。

201810

《战路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包括:聚酰亚胺(PI)纤维( 生物基化学纤维制造领域),聚酰亚胺纳米材料和聚酰亚胺纳米塑料薄膜(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造领域)等。

20177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

聚酰亚胺及薄膜被列人2017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目录,归属于先进基础材料下的先进化工材料。热塑性薄膜、高导热石墨聚酰亚胺薄膜和高铁耐电晕级聚酰亚胺薄膜均被列人其中。

20174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推动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需求,扩大高强轻合金、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显示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绿色印刷材料等规模化应用范围,逐步进人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PI膜产能从2010年来逐年递增,到2018年达到8160吨,同比增长5.97%;2019年我国PI膜产能增长至8910吨,同比增长9.19%;预计到2020年中国PI膜产能将达到9800吨。

2010-2020年我国PI膜产能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行业价格方面,整体上看,自2010年来我国PI膜行业价格呈下降趋势,到2017年降至63.4万元/吨,相较2016年减少4.8万元/吨;2018年我国PI膜行业价格为66.1万元/吨,较上年有所回升,同比增长4.26%;预计在2019年我国PI膜行业价格约为65万元/吨。

2010-2019年我国PI膜行业价格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专利分布区域方面,2020年我国PI膜专利申请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占比达到24.3%;其次是广东省,占比为15.6%;然后是北京市与上海市,占比均在7%以上;安徽省、浙江省、山东省专利申请占比分别为5.7%、5.4%、4%。

2020年中国PI膜专利申请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PI膜行业近年来持续发展,产品及原材料企业也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布局生产高端产品。目前我国PI膜产能较高的企业有达迈科技,主要生产电子级PI膜、CPI膜、黑色PI膜,年产能达到2800吨;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PI膜年产量为1500吨;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年产能为到1280吨。

国内各PI膜及原材料企业产品概况及产能

公司名称

公司地点

产品名称

产能(吨/年)

亚胺化方式

制造技术

达迈科技

台湾新竹

电子级PI膜、CPI膜、黑色PI

2800

化学亚胺法

/

时代新材

湖南株洲

电子级TNPI

500

化学亚胺法

流延

丹邦科技

广东深圳

微电子级PI

300

化学亚胺法

流延

鼎龙股份

湖北武汉

柔性基板显示PI浆料

300

/

/

中天科技

江苏南通

高性能PI薄膜

300

化学亚胺法

/

国风塑业

安徽合肥

电子级PI

180

/

/

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

广东深圳

PI

1500

热亚胺法

流延、双拉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

广西桂林

PI

1280

热亚胺法

双拉

溧阳华晶科技

江苏溧阳

PI

230

热亚胺法

双拉

江阴天华科技

江苏江阴

PI

500

热亚胺法

双拉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

江苏宝应

PI

300

热亚胺法

流延、双拉

山东万达集团

山东东营

PI

240

热亚胺法

双拉

今山电子材料

浙江宁波

黑色PI膜、防静电PI膜、高导热PI膜、超高导热石墨膜等

>200

/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LJ)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PI膜(聚酰亚胺)行业分析报告-产业深度研究与发展规划研究
        《2020年中国PI膜市场前景研究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