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家政策发力 弥补加氢站行业发展短板 未来产业空间提升较大

       加氢站是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燃气站。在产业链方面,制氢产业环节位于加氢站的上游,可分为氢气储运、氢气制备装置两个环节;中游则是加氢站建设与运营;而下游是氢燃料电池应用领域,包括燃料电池各类车型以及固定式电源、便携式电源等。

加氢站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氢能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燃料电池车迅速扩容,全球加氢站建设提速,截至2019年全球共投入运营的加氢站数量达432座,并且有226座加氢站处于计划建设阶段。

2014-2019年全球加氢站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中,亚洲和欧洲是全球加氢站主要分布区。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亚洲、欧洲、北美加氢站数量分别为178座、177座、74座,而亚洲略高于欧洲,成为全球加氢站建设数量最多的区域。

2019年全球加氢站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国内市场,虽然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是能源领域的一颗新星,但是在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上仍然受到诸多阻碍,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有待突破、氢能便利度较低以及成本过高。

       具体分析:1、下游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仍然有待加强

       在燃料电池应用方面,与国际一级水平继续比较,无论是在核心零部件技术,还是乘用车的各项指标,我国仍需加大研究力度。

国内外燃料电池技术水平比较

领域

技术指标

国内先进水平

国际一级水平

燃料电池电堆

额定功率等级

36KW(在用)

60-80Kw

体积功率密度

1.8KWL(在用)3.1KWL(实验室)

3.1Kw/L

耐久性

5000h

>5000h

低温性能

-20

-30

应用情况

百台级别(在用)

数千台级别

核心零部件

空压机

30KW级实车验证

100KW级实车险证

双极板

金属双极板-试制阶段;石墨烯双极板小规模使用

金属双极板技术成熟、实车验证;石墨烯双极板完成实车验证

膜电极

电流密度1.5A/cm2

电流密度2.5A/cm2

氧循环装置

循环泵技术空白,30KW级引射器可量产

100KW级燃料电池系统用氧气循环泵技术成熟

储氧系统

35Mpa储氧系统

70Mpa储氧系统

关键原材料

催化剂

铂载量约0.4g/kw

铂载量0.2g/kw

小规模生产

产品化生产阶段

质子变换膜

性能与国际相当,中试阶段

产品化生产阶段

炭纸/炭布

中试阶段

产品化生产阶段

密封剂

国内尚未公开资料和产品

产品化批量生产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氢能使用便利度不够高

       目前,我国加氢站数量较少,2018年仅为23座,2019年也不超过100座,2020年上半年累计建成11座加氢站。因此,这致使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局限性加大,不利于其普及和推广。

2017-2020年上半年我国加氢站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而且,从氢能产业集群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其中京津冀、华东、华南(佛山-云浮)、华中(武汉)等产业集群较大。

       我国氢产业集群以及加氢站建设情况

产业集群名称

建设情况

京津冀氢产业集群

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张家口

重点企业:亿华通、氢璞创能、伯肯节能,东旭光电、中国神华、首钢氧气,华能集团、大陆制氢、北汽福田

加氢站:已建永丰站、在建张家口站,未来三年兴建19座加氢站(张家口19座)

产业化基地:在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能1万套/(亿华通);在建制取氢气产能6000T/年,满足1500辆客车使用

华北氢产业集群

主要城市:郑州—潍坊—淄博—聊城

重点企业:东岳集团、潍柴集团、中通客车、宇通客车、中国重汽、祁星电动

加氢站:已建郑州宇通站、在建聊城中通站、滨州滨化站

产业化基地:已建质子交换膜材料产能50/

华东氢产业集群

主要城市:上海如皋苏州-镇江嘉兴合肥

重点企业:重塑能源、江苏清能、爱德曼装备、华昌化工、富瑞特装、舜华新能源、淳华氢能、上汽集团

加氢站:已建安亭站、上海电驱动站、上海神力站、常熟丰田站、南通百应站,在建神华如皋站、六安金安站、张家港开发区站、嘉兴爱德曼站、盐城澳新站,南定江桥站、松江新桥站、金山站、青浦站,三年内建成50多座

产业化基地:在建年产燃料电池电堆/系统5000(江苏清能、爱德曼装备,明天氢能)

华南氢产业集群

主要城市:佛山云浮-广州-深圳-福州-厦门

重点企业:国鸿氢能、大洋电机、雄韬股份、雪人股份、飞驰客车、五洲龙

加氢站:已建佛山丹灶站、瑞晖站、深圳龙岗站、中山沙朗站、云浮思劳站,在建云浮新区站、罗定站

产业化基地:已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能5000/(国鸿重塑):在建氢能公交客车产能5000/年(飞驰+五洲龙);在建燃料电池系统产能20000/(国鸿重塑)

华中氢产业集群

主要城市:武汉-长沙

重点企业:武汉理工、新能源、众宇动力、喜马拉雅、氢阳能源、东风特专、开沃汽车、杨子江汽车

加氢站:在建武汉氢雄站、车湖高新站、襄阳试验场站,计划三年内再建21

东北氢产业集群

主要城市:大连-抚顺

重点企业:新源动力、斯林达安、沐与康集团

加氢站:已建大连高新站、三年内再建20

西北氢产业集群

主要城市:西安-太原

加氢站:在建长安区站,未来三年兴建11(西安8座、大同3)

产业化基地:已建燃料电池/系统产能1000/(百应能源);在建燃料电池系统产能5万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加氢站成本高

       目前,我国氢气售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氢气成本过高,占比达到70%。并且,在一个日加氢能力为200kg的加氢站中,成本需要1000万元左右,而欧洲在相同条件下则需要800-1000万元之间。

中国加氢站氢气售价价格组成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日加氢能力为200KG的加氢站成本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V不过,近十年国家给予了加氢站较大的政策支持,在2019年更是把加氢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0月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加氢站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或者规划

政策或者规划名称

要点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指出地方应完善政策,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政府工作报告》

要求“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

要在2年内对氢能立法,氢能源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

提出了2020-2030年加氢站建设的规划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

指出,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氢能源汽车数量达到5万辆,加氢站数量200座;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加氢站数量达1500座,实现燃料电池汽车1500万辆

《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

要在2年内对氢能立法,氢能源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补贴政策,截止2019年全国共有20个省市发布相关政策,以鼓励加氢站建设。这些政策将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积极性,进而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部分省市加氢站补贴方案

/

时间

补贴政策

广东

佛山

20184

对加氢站2018年底前建成、2019年内建成、2020-2022年内建成等依梯度分别给予200-800万元补贴

中山

201811

加氢站补贴标准为100万元站

广州

20194

对加氢站项目采用后补助支持方式,支持额度不超过项自总投资的20%,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上海

20196

加氢压力>70MPa(含兼容35MPa)的每站补贴500万元,加氢压万>35MPa的每站补贴200万元

江苏

苏州

20196

单个加氢站按照实际建设中设备投资的20%给子一次性补贴。单个加氢站建设最高补贴额不超过400万元

张家港

20191

对于加氢能力达到500kg/d35MPa加氢站或加氢能力达到200kg/a70MPa加氢站,按加氢设备投入金额的30%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于加氢能力达到1000kg/d35MPa加氢站或加氢能力达到400kg/d70MPa加氢站,按加氢设备投入金额的30%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浙江

嘉兴

20198

对固定式加氢,站设备投资一次性补贴20%,按20kg补贴氢气销售,每年补助标准降低5/kg

山东

青岛

20199

加氢站正式运营后前3年度按照地方经济贡献100%给子奖励

济宁

201911

500kg/a的撬装式加氢站补贴400万元,对固定式加氢站补贴800万元,对加氢站运营中氢气补贴20/k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但是仅有政策扶持补贴是不够的,在加氢站核心设备以及技术上也需要相关鼓励补助,以当地发展需求为前提,建立氢燃料示范区,进而促进加氢站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根据中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车规划目标来看,预计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加氢站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中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总体目标规划情况

产业目标

现状(2019)

近期目标(2020-2025)

中期目标(2026-2035)

远期目标(2036-2050)

氢能源比例(%)

2.70

4

5.9

10

产业产值(亿元)

3000

10000

50000

120000

装备制造规模

加氢站()

23

200

1500

10000

燃料电池车(万辆)

0.2

5

130

500

固定式电源/电站()

200

1000

5000

20000

燃料电池系统(万套)

1

6

150

550

数据来源:中国氢能联盟(WYD)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加氢站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