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中国能源行业消费现状及结构占比分析(图)

      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正当时 
       国内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2002-2007 年,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由此带动能源需求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满足需求为增长提供动力是第一要务,而对于能源的品类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受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速大幅下滑,但随着后续刺激政策的推出,经济增速再度提高,用能需求亦有所抬升,但未回升至前期高点。
2017-2020年1-3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电联
    
    能耗方面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

    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烧碱综合能耗下降0.5%,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0.7%,吨钢综合能耗下降3.3%,单位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4.7%,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7%。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明确要求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5,继续反弹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能够反映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据测算,2018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2015年以来继续反弹回升。

     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7,表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较高。2012年和2013年下降到0.5左右,2014年下降到0.29,2015年最终下降到0.14,2016年开始回升,2017年为0.42,2018年为0.5。需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数据“背离”。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20年中国智慧能源市场现状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数据来源:IEA
       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行业发展迅速 消费总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是国际洁净能源的巨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风力与环境科技公司的发源地。据统计,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7%;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上升1.3%。

2013-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2013-2019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受宏观经济形势、中美贸易摩擦、资管新规等影响,我国清洁能源投资金额有所下滑,但仍达到35.66亿美元。

2014-2018年我国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投资市场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清洁能源的发展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推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推动下,我国清洁能源行业发展迅猛。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清洁能源水电装机3.52亿千瓦,同比增长2.5%;风电装机1.84亿千瓦,同比增长12.4%。

2018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三、我国综合能源服务行业潜在需求大 
      综合能源服务的三大分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综合能源服务入口

综合能源服务三个入口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交易入口

        特点初期进入门槛低,主要是售电公司抢占市场。后期入口门槛将逐步提高,分两个方面:一是客户的维护及开拓成本较高,其中对跨地区、跨省市的售电公司限制表现明显;二是现货交易市场复杂。

        2、服务入口

        这里的服务是指综合能源服务中的深度服务。服务入口优点是客户定位准确,粘性度高,缺点是服务能力构建不易,尤其是未来综合能源服务,可能会缺乏专业及精确的服务能力,这将需要实现整体服务交付。

        3、资产入口

        该入口主要是综合能源服务类中的分布式能源服务,特点是:资金密集以及技术密集,主要表现为该入口既需要足够资金,后续还需要资产维护与拓展服务等要求。

       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

        目前,综合能源服务中的关键业务是供电、供热、微电网及充电桩等管廊基础设施。综合能源服务具有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易于形成规模效应,市场潜力巨大。

2017-2020年综合能源服务市场潜力

类别

2017

2020

单价

消费量

市场规模

消费量

市场潜力

供电

0.58686/千瓦时

63077亿千瓦时

3.7万亿元

6.8-7.2万亿千瓦时

3.4-3.6万亿元

供气

2-3/立方米

2373亿立方米

0.47-0.71万亿元

3600亿立方米

0.72-1.08万亿元

北方城镇供热

20-40/平方米/采暖季

建筑取暖面积156亿立方米

0.31-0.62万亿元

建筑取暖面积190亿立方米

0.38-0.76万亿元

节能服务

-

-

0.41万亿元

-

0.6万亿元

分布式光伏

含补贴自用电价1-2/千瓦时

1-11月发电量为137亿千瓦时

1-110.01-0.03万亿元

发电量约为720亿千瓦时

0.07-0.14万亿元

储能

-

-

-

-

0.1万亿元

微电网

-

-

-

-

>0.01万亿元

合计

-

-

>4.9-4.7万亿元

-

-


数据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综合能源服务投资需求

        根据数据显示,综合能源服务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可再生能源、配电网、天然气,预计“十三五”期间综合能源服务新增投资额约4.26-4.275万亿元。

“十三五”期间综合能源服务相关要素投资规模

投资类型

“十三五”新增投资额

可再生能源新增

总投资

2.5万亿元

水电

0.5万亿元

风电

0.7万亿元

各类太阳能发电

1万亿元

生物质发电投资、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热能利用投资

0.3万亿元

配电网改造累计投资

>1.7万亿元

天然气分布式投资(热电冷多联供)

0.06-0.075万亿元

合计

4.26-4.275万亿元

数据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