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73万辆(中国市场销量41万辆),在汽车中的占比达到1.6%,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已经进入1%-10%的快速渗透期。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渗透的同时,各国对新能源车的配套电池性能和成本进行目标指导。能量密度提升可以解决新能源车使用的续航痛点,成本下降是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正面竞争的取胜之钥。从当前大力研发的高镍三元NCM811和NCA系列,到远期对固态电池的憧憬,代表了对续航的极致追求,2019年,400公里将是高品质新能源车的起点,2025年,能量密度有望提升至500wh/kg,续航达到燃油车水平。
目前全球各大车企均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明确的规划。例如,大众推出全新MEB平台,专门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计划到2020年推出30款电动车型,在中国市场实现销售40万辆的目标。奥迪公布的“Audi.Vorsprung.2025.”战略规划显示在2025年实现年销售约8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宝马将在2025年前推出25款新车型。福特计划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占福特总销量的10%-25%。日产计划到2025年计划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100万台。本田2025年推出20款以上的电动化车型,到2030年,本田旗下电动化系列产品将占其全球汽车销量的65%。现代起亚集团2020年计划推出26款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30万台。进入2019年,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球化态势更明显,国际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稳定进入各大车企供应链:LG化学进入大众、通用、福特、日产和现代的供应链,并对大众新能源汽车实现深度绑定;松下进入大众、戴勒姆、特斯拉、福特、日产和丰田供应链,并对特斯拉实现深度绑定。车企对电池的选择更偏向多元化,如大众集团同时将上述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其中,LG化学和三星将为欧洲产电动车提供电池,宁德时代将覆盖中国地区,SKI为大众汽车美国地区提供动力电池。
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大市场,吸引了特斯拉、LG、三星SDI、松下和SKI企业进入,在国内布局动力电池项目,它们主要配套合资新能源汽车,未来通过合资车与自主车的较量实现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份额争夺。随着补贴逐渐退坡,国内外车企将在中国市场展开公平较量,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国内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还有2年的准备时间来迎接挑战。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布局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积极走出去,实现对国际主流车企的电池配套。如宁德时代进入宝马、大众、日产等世界主流乘用车企动力电池供货体系。国内出货量第二的比亚迪也不再固守动力电池封闭供应体系,而是将动力电池业务拆分,开始对外进行电池配套。预计其动力电池业务会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拆分完毕,并在2022到2023年实现独立上市,届时,比亚迪动力电池也将实现对合资车企和海外车企的电池配套。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已经超过松下,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锂电材料方面,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四大锂电材料已经基本完成国产化替代,其中电解液国产化率100%,负极98%,只需要少量需要进口;而隔膜国产化率最低,国产隔膜基本满足动力电池需求,但限于产能,国内仍有企业批量使用进口隔膜。正极材料因为涉及电池出口,会优先采用有专利保障的正极材料。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