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电池行业材料应用趋势及市场占比:正极高镍化趋势加速 高镍三元材料占比提升

        提升正负极材料比容量:正极高镍化趋势加速,硅碳负极商业化应用开启 

        18年正式补贴下,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原有的三元材料体系已经难以达到要求。从更远期看,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到 2020 年,产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300 Wh/kg 以上,系统能量密度达到 200 Wh/kg 以上,循环寿命达到 1200 次以上。提升能量密度最主要的方法仍然是提升正负极材料的性能,中短期内在新的电池技术体系商业化之前,提升能量密度的路线已经形成共识,即正极材料的高镍化,负极逐步采用硅碳负极来代替石墨负极。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图表:不同电池体系对应电动车续航里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高镍材料能量密度有显著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高镍的三元材料包括 NCA 和 NCM811。目前国外松下和 LG 化学,已经实现基于高镍 NCA 和 NMC811 材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国内电池企业也在积极进行高镍三元材料的引进。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17 年中国的正极材料总产量约为 20.8 万吨,同比增长 29.53%。其中 NCM 材料产量 8.6 万吨,同比增长 58.6%,占比由 2016 年的 33.8%提升至 2017 年的 41.4%。在三元材料中,NCM622+NCM811 的占比已经接近 30%,2018 年一季度 NCM811 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8%。 

图表:2017年正极材料产量结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表:2017年三元材料中高镍三元占比已经3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硫酸镍、氢氧化锂和高镍电解液有望在高镍三元材料占比提升中受益。高镍三元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镍含量的大幅提升,相比于 523,811 的镍含量提高 58%。在制备高镍三元材料时,对结窑炉密封性的要求、对车间环境(水分、温度等)的要求都比较高,而且烧结温度的限制使得制备必须以氢氧化锂作为锂源。此外随着镍含量的提升,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与热稳定性会大幅降低,需匹配相应电解液。因此在高镍材料占比提升过程中,硫酸镍、氢氧化锂和高镍电解液是主要的受益方向。 
 
图表:高镍动力电池对各类材料消耗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按照中性假设下,NCM811 占比逐步由 18 年 10%提升到 2020 年的 35%,预计对电池级硫酸镍的需求量将从目前的 3.8 万吨提升至 2020 年 21.3 万吨,增长了 4.6 倍。氢氧化锂需求量从 0.2 万吨增长至 2020 年的 4.2 万吨,增长约 20 倍。金属钴的需求量从 2017 年的 1.2 万吨增长到 2020 年的 2.1 万吨,增长 75%,2018 年钴的需求量增速会有一个明显下降。 

图表:未来三年高镍三元占比提升对主要材料的需求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面三种明显受益的材料中,钴和氢氧化锂的竞争格局较好,行业前几大巨头通过控制资源,形成了对市场的较好把控。硫酸镍市场较分散,但受到吉恩镍业可能退出市场以及供给侧改革环保整治的影响,镍价近期开始上行,行业格局正在向好,在动力电池需要的高纯硫酸镍上,先发企业优势明显,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除正极的高镍化之外,我们也认为负极材料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多年来,负极材料一直是石墨主导,目前也到了能量密度瓶颈,未来主要方向是发展硅碳负极。与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相比,硅具有极高的质量比容量(理论比容量高达 4200 mAh/g)。

        针对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 300 Wh/kg 的要求,负极材料主要采用高性能氧化亚硅 /碳复合负极材料。理论上,采用硅碳负极后,正极不变的情况下,电池能量密度最多可提升 40%以上,空间较大。 
 
图表:负极材料能量密度提升对整体电池能量密度的作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硅碳负极材料的量产上,日本企业走在全球前列。松下提供给特斯拉的 18650 电池在传统石墨负极材料中加入 10%碳包覆氧化亚硅,应用到量产车型 Model3 上,提升能量密度 10%左右。2017 年开始,国内陆续有企业实现了硅碳负极的量产,伴随着动力电池企业对能量密度提升的强烈需求,18 年开始,硅碳负极将快速上量。目前贝特瑞、杉杉股份等传统的负极龙头企业在硅碳负极上也走在前列,都已实现批量化生产,预计 18 年出货量会大幅增长。此外星城石墨、国轩高科的硅碳负极材料也在量产计划中。 
 
        中短期看,氢氧化锂的产能建设周期跟需求有一个时间差,氢氧化锂行业的格局较好,赣锋、天齐、雅化、江西锂业等几大巨头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预计到 2020 之前,全球氢氧化锂的供给都会处于一个持续的缺口之中,相对看好氢氧化锂的价格表现。 

图表:全球氢氧化锂供求平衡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