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标GB/T 4754—2017对于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分类,包括以下细分行业: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其他原油制造、煤炭加工、炼焦、煤制合成气生产、煤制液体燃料生产、煤制品制造、其他煤炭加工、核燃料加工、生物质燃料加工、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加工。
新常态背景下,追求质量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健康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积极稳妥地化解产能过剩”成为2017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普遍认为,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作为宏观经济运行问题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产能过剩问题迫切需要治理和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重化工阶段,对石油等一次能源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10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作为主要能源生产行业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对石化产业的上下游具有较强的牵制作用,因此测度其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石化产业的产能过剩现状。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截至2018年5月,我国共有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企业2015家,亏损企业478家,2017年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企业1889家,亏损企业325家,亏损面为17.2%。相比2017年,今年1-5月份企业数量增加126家。
截至2018年5月,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总额为1133.6亿元,亏损总额60.1亿元,亏损深度为5.3%。
2017年石油石化行业运行概况
原油表观消费量增速较快,但产量持续下降,产量与消费量间呈现不平衡态势
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4.9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油占比18%,为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从增长速度来看,煤炭消费量增长仅0.4%,而原油消费量增长达4.9%,增速显著高于煤炭。在经济企稳向好,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及原油进口“两权”的地方炼厂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炼油能力由近两年的停滞转而进入增长轨道,拉动石油消费增长,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6.06亿吨,同比增长4.9%。
但与此同时,原油产量持续下降,上游生产企业继2016年首次大幅调减原油产量之后,2017年产量持续下降,全年约为1.9亿吨,同比下降4%,但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原油产量的下降主要系在当前国际油价仍处于低迷的大环境下,上游生产企业兼顾能源安全与经济效益的考虑,均在产量方面采取保守策略,趋向稳中有降。从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产量及加工量情况来看,2015-2017年,产量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中石油的原油产量2017年较2015年下降幅度达23.5%。
原油进口量持续扩大,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增加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下降、需求增长等原因,2017年原油进口量继续较快增长,全年进口量为4.2亿吨,同比增长10.7%,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8.4%,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我国原油进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同时允许一定数量的非国营贸易进口。其中,国营贸易进口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没有数量限制。非国营贸易进口执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允许量,从2002年起开始,每年下达非国营贸易配额,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从事部分数量原油的进口,并逐年增加配额。2017年12月28日,商务部2018年首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下放,2018年全年非国营进口配额达到14,242万吨。32家地方炼厂获批非国营原油进口量9,045万吨,地方炼厂进口原油使用权以及原油进口权基本全面并轨运行,地方炼厂原油供应将逐步实现自采自用。
原油加工量增幅扩大,地方炼厂开工率走高,地炼市场份额五连增,市场竞争加剧
2017年获得“两权”的地炼增加进口原油,导致国内原油加工量持续增加,全年加工量为5.7亿吨,同比增长5%,增幅较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从开工率来看,2017年以来国内炼厂总开工率基本保持平稳,但是地炼开工率由54%左右提高至接近70%,开工率显著走高。
2017年,新增10家企业获得2,036万吨原油配额,总配额达到10,563万吨。自地炼突破加工原料瓶颈后,炼油量和产量大幅提高,拉动市场份额急速扩张。2017年1-10月,地炼原油加工量和汽柴油产量的市场份额均占到全国的1/5以上,较上年显著增加,地炼市场份额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五年增加。此前由于操作不规范等因素的存在,地炼的成品油依托价格优势,不断挤占主营炼厂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地炼产能持续增加、成品油消费税监管进一步趋严,地炼的价格优势明显缩水,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地炼企业将不得不整合,部分可能将关闭甚至破产。
2018年展望
原油需求维持增势、产量保持稳定,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油价反弹周期尚未结束,仍存上涨空间
2018年随着制造业回暖和企业利润提升、居民交通燃油需求增加、航空煤油消费量走高,原油需求在2018年仍将维持增势。尽管油价有所回升,但目前来看还不足以拉动国内油田的大幅增产,从各大油田目前公布的经营战略来看,大型油田主要以“稳油增气”为主,国内原油产量将保持稳定,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原油对外依存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
国际石油市场将进一步走向再平衡,原油价格反弹周期未结束,仍然存在一定上涨空间,但美元走势及地缘政治局势可能增加油价波动幅度。
地方炼化企业继续加快发展,炼化产能过剩形势或将延续,供给侧矛盾突出
2018年地炼原油配额大幅增长,成品油资源过剩,业内竞争将加剧。商务部已发文明确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1.4亿吨,较2017年增长62.6%。同时,以浙江恒力等企业为代表的大炼油项目建成,预计地炼将实现原油进口、原油加工量、汽柴油产量、市场份额的“六连增”。2020年前随着恒力石化、舟山石化、盛虹石化等千万吨级民营炼化一体化大项目陆续建成,地方炼厂产能将达到2.3亿吨/年。随着新建成炼厂的先后投产运行,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当前国家确立了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随着炼化产能过剩的加剧,面临的供给侧改革矛盾突出。下一步应着力优化炼化产业链及布局,建立市场化油气价格形成机制。
当前国家确立了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随着炼化产能过剩的加剧,面临的供给侧改革矛盾突出。下一步应着力优化炼化产业链及布局,建立市场化油气价格形成机制。
在具体改革路径上,一方面通过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炼化产业,特别是地方炼厂的整合进程。目前部分地炼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缴纳成品油消费税,而大型地炼企业以及国营大型炼厂在缴税方面比较规范,这就使得大型地炼和国营炼厂处于不公平竞争地位,并使成品油售价偏离市场公允价格。2018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明确规定:所有成品油发票均须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中成品油发票开具模块开具,这使得成品油生产和经销企业此前惯用的变票换票行为受限,逃避交纳消费税的情况将进一步得到遏制。新规有助于扩大大型炼厂的竞争优势,有助于加快我国地炼产能的整合和规范化。
另外一方面通过构建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建立完全市场化的价格机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提升市场的竞争性,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充分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已上市的化工产品期货品种,结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新上市的原油期货品种,促进期货现货结合、长期短期结合,完善交易品种,建立反映中国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指数体系,繁荣石油石化产品贸易。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