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电池高镍三元行业添加剂类型及市场利润分析(图)

       1 电池高镍化给电解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元材料将替代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中811、NCA等高镍三元材料的渗透率将逐渐提升,不仅是为了提高能量密度,也是为了减少钴的用量、降低电池成本。

       但高镍三元电池的安全、高温、循环问题都比较突出,给电解液带来了很多挑战,如高镍三元正极的吸水性强、稳定性低,在高温条件下镍元素的催化作用会加速电解液的分解,使电解液氧化、产气,极片产生裂缝并且溶出的锰、钴等过渡金属离子还会破坏负极上的SEI膜,导致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容量、循环和安全性都受到严重影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 高镍时代最重要的是添加剂,新宙邦暂时领先

       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是降低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反应活性、改善电极和电解液界面的相容性。那么如何改善呢?在电解液的三大组分中,锂盐(所谓新型锂盐其实也是添加剂)和溶剂的变化都不大,LiPF6锂盐、碳酸酯类溶剂仍然是主流,因此提升电解液性能的关键仍是在于添加剂,高镍时代的电解液面临的种种问题都需要通过特种添加剂来解决。根据新宙邦的描述,高镍电池对电解液的三大挑战,电解液在正极表面被氧化分解的问题,需要添加正极成膜添加剂来进行抑制;过渡金属溶出破坏负极SEI膜的问题,需要添加更好的负极成膜添加剂来抵抗;安全性的问题,可添加过充添加剂和阻燃添加剂。

       VC、FEC、PS是用量最大的几种添加剂,但添加剂远远不止于此,各种新型添加剂不断在涌现。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例如最传统的负极成膜添加剂是VC,硅碳负极则使用FEC,DTD也已经开始应用;最传统的正极成膜添加剂是PS,RPS也逐渐得到应用;防过充添加剂以往用的最多的是CHB,目前氟代芳香烃也开始出现;另外像天赐材料、新宙邦等企业在开发的二氟磷酸锂和LiFSI等新型锂盐属于锂盐类的添加剂。此外,各个电解液厂商还在研发自身独有的添加剂品类,如新宙邦开发了负极成膜添加剂LDY269和正极成膜添加剂LDY196。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钒电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市场一直认为配方无太大的壁垒,电池厂就可以提供,电解液厂商只需根据电池厂给的配方进行混配即可,不会有太大的附加值。但我们认为,电池厂给的配方只能根据市场上常见的添加剂配出,而电解液厂商有很多自有的添加剂,自有添加剂的制造工艺、性能表现都是电池厂完全不掌握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以LDY196为例,该添加剂是新宙邦自主开发的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类型的正极成膜添加剂,该添加剂不但能在正极上成膜,抑制电解液在正极上的分解和锰、钴等金属离子的溶出,还带有一定的负极成膜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高温存储和高温循环性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硅碳负极普遍使用的FEC添加剂容易在高镍正极上分解产生气体,使硅碳负极在软包或者方形电池上应用带来很大的挑战,采用新宙邦的LDY196正极成膜添加剂后,可以降低高温储存的产气,同时提高高温循环性能,降低漏电流和镍等金属的溶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宙邦应用LDY196等新型添加剂开发了LBC3401A28、LBC424A21两款电解液产品,分别应用于高镍三元圆柱和高镍三元软包/方形电池,目前国内外高端动力电池客户均有采购,其中的LBC3401A28电解液能满足动力电池循环1000周后容量仍保持在80%以上,领先于竞争对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 价值量显著高于普通电解液,带来利润弹性

       虽然811等高镍产品在正极企业出货量中的占比还不大,看起来似乎弹性有限,但是动力523(毛利率15%、加工费3万元每吨)、钴酸锂等传统正极产品利润微薄,动力811(毛利率30%到40%,加工费8万元每吨)的盈利能力远高于传统产品,利润弹性比产量弹性要大的多,所以当升科技、杉杉股份等标的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同。

       我们认为高镍时代到来之后,电解液环节的利润弹性可能不小于正极。去年年底时,普通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3-4万元每吨,523三元动力电池电解液5-6万元每吨,622三元动力电池电解液6-8万元每吨,811的电解液只会更贵。在高镍电解液上领先的企业,盈利向上的弹性大。

       继续推荐新宙邦,公司是LG、三星、索尼和松下等海外巨头重要供应商,还将在海外直接设立生产基地配套国际动力电池巨头,尽享电动车全球化的浪潮;国内方面,6月之后补贴标准切换,向更高能量密度的升级势不可挡,公司在高镍上布局领先将最为受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