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核技术应用行业细分领域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图)

       一、核药进入医保目录,潜在市场有望打开
2017 年 2 月 23 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 年版)》。其中,诊断性核药首次上榜,如表所示。我们认为,入选医保目录,将为核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打开广阔成长空间。
图表:入选医保目录的诊断性核药种类(药品分类:XV09-诊断用放射性药物-乙)
 
       核药,是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核药按照临床核医学的用途可分为体内核药与体外核药。其中体外核药主要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免疫诊断试剂,而体内核药又可按照具体用途分为诊断用核药与治疗用核药。诊断用核药主要用于获得体内靶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影像或功能参数,从而进行疾病诊断,也称为显像剂或示踪剂。放射性同位素在进入人体内后,会由于人体的自身机体活动与代谢在人体内扩散与转移,与此同时放射性同位素会按照自身的衰变规律进行衰变,并释放出相应的射线,通过对人体相应器官放射性射线能量以及分布情况进行检测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该器官的病理与生理变化。
图表:临床常用诊断用核药及适用领域

       诊断性核药当中的锝-99m 半衰期极短,仅有 6.02 小时,衰变方式为γ衰变,无β射线释放,同时其所释放γ射线能量仅为 0.141MeV,这使得使用锝-99m 进行显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小,而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消除,因此成为了诊断性核药中的主力军。根据东诚药业重组云克药业草案中介绍,诊断用核素药物中锝-99m 及其标记化合物占 80% 以上,广泛用于心、脑、肾、骨、肺、甲状腺等多种疾患的检查;此外碘-131、镓-67、铊-201、铟-111 等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也有较多的应用;随着 PET/CT 显像仪器的推广应用,碳-11、氮-13、氧-15,尤其以氟-18 等短半衰期正电子放射性核素的应用也逐年增多。
图表:锝-99m 聚合白蛋白注射液
 
图表:锝检测装置
 

       治疗用核药进行疾病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其产生的局部电离辐射对病变组织进行辐照,从而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作用。治疗用核药种类较多,其中碘-131 用于治疗甲亢的应用时间较久,碘-131 在进入甲状腺后通过释放 β与γ射线对甲状腺进行辐照从而达到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缓解甲亢的效果。根据东诚药业重组云克药业草案介绍,国内治疗用核药已经在锶-89、钐-153、铼-188 缓解骨转移癌的疼痛,钇-90 微球用于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碘-125、钯-103 等放射性密封籽源治疗难治性实体肿瘤,碘-131、钇-90Y 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分子药物用于霍金斯淋巴瘤和实体瘤的治疗,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图表:临床常用治疗用核药及适用领域
 

       二、加速器处理污水取得应用突破
       2017 年 3 月 15 日,微信公众号“中国广核集团”刊文报道,中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废水示范工程在浙江金华启动运行。2017 年 11 月 21 日,该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已拿到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正式完成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我们认为,这将为核技术在工业废水治理领域的应用,打开广阔的成长空间。使用电离辐射处理污水处理是使用工业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流对污水进行辐照,使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分解或降解、有害微生物发生变性等,达到消毒净化的目的。电离辐射处理污水具有适应面广、反应速度快、降解效率高、无二次污染、降低后期污泥处理投资成本,已经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为世界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核材料行业市场发展动向调查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预处理适用于一般性污水,所含顽固性污染物较少。通过电子束辐照预处理,可使污染物分离或分解、微生物变性,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与生物毒性,进而改善其可生化性,后续便可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可排放标准,进行排放。针对传统工艺处理、以及辐照预处理仍无法达标排放标准的废水,亦可采用电子束辐照进一步深度处理,使残留的顽固性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从而实现达标排放或者中水回收利用。
图表:污水辐照预处理工艺流程
 
图表:污水辐照后处理工艺流程
 
       经济效益明显,大规模推广具备基础。根据中广核技官网介绍,示范工程中,企业的原处理工艺是在生化处理后,出水采用混凝沉淀加臭氧氧化,只能达到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纳管标准。而采用电子束辐照加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直接排放标准要求。如实现直接排放,与原工艺相比较,每吨废水处理费用可节省约 1.4 元。

       国内趋于严苛的环保标准,为工业废水治理带来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根据中广核技官网介绍,按照 2014 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 205.3 亿吨计算,每天排放超过 5600 万吨,每套电子束辐照装置处理能力 5000吨/天,按照 5%的工业废水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处理计算,需要电子束辐照装置 600 套,对应市场规模近 100 亿元。

       三、“燕龙”出世,核能供暖不会远
       2017 年 11 月 28 日,在原子能院泳池式轻水反应堆(49-2 堆)实现安全连续供热 168 小时之际,中核集团在京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可用来实现区域供热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DHR-400)。再度印证我们年初判断—在华北地区推广小型堆供热将助力城市雾霾治理,近年来相关示范、试验项目有望落地。

       “燕龙”堆的演示项目是由坐落于北京北郊的原子能院内的泳池式轻水反应堆(49-2 堆)改造而来,49-2 堆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研究堆,于 1964 年 12 月 20 日实现首次临界,距今已有近 54 年。这 54 年间,我国核工业工作者基于 49-2 堆开展了一系列核能实验,其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正值 49-2 堆半百之际,原子能院工作者将其进行适当改造,用于试验性供暖,使其再度焕发第二春。49-2 堆生于燕赵大地,长于燕赵大地,而基于其原型衍生的核能供热系统亦有望在缓解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上大展身手。目前主流的核能供热系统有壳式供热堆和池式供热堆两种类型,其中壳式供热堆由目前主流压水堆核电站技术演进而来,而池式供热堆以游泳池实验堆为原型,从技术上层面来讲,二者的建造与运行的技术均已相对成熟。“燕龙” 的原型堆 49-2 堆,为池式供热系统,安全性方面更为可靠。

       池式供热堆的堆芯放置于地下水池的深处,核裂变所释放的热量,将水加热后送到水池外的换热器,经过两次换热后,便可用于城市集中供暖。在“燕龙”中,一回路为热源,堆芯进行裂变反应产生热电;二回路位于一回路与城市热力管网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三回路即为城市热力管网。与传统核电系统不同,“燕龙”中的三个回路中的压力逐级升高,即三回路压力>二回路压力>一回路压力,从而限制一回路中的放射性向城市热力管网释放,保障安全,此外游泳池式堆单位功率容积更大,堆内冷却水量充足,进而能够降低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概率,保持充足冷却能力。
图表:池式供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
 

       核能供暖相对燃煤锅炉供热更具经济性。根据田嘉夫、赵兆颐在《低碳城镇的核供热能源》中介绍,一个 50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集中供热区域,由燃煤锅炉供热时,每年大约消耗煤炭 20 万吨,如采用 200MW 核反应堆供热,每年可用 1 吨核燃料取代 17 万吨煤炭,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核能供热与锅炉供热每年燃料费用的比例大致为 1:5;从建造成本来看,核供热堆建造成本大致为燃煤锅炉建造成本 2 倍,但其使用寿命可达 60 年,较燃煤锅炉寿命要高出 2-4 倍,因此在燃料费用与建造成本两方面核供热堆较燃煤锅炉均具有优势。从环境效益来看,核能供热基本没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的排放,可有效缓解雾霾。
       我们认为,从技术上来讲核能供热完全可行,后续有望在国内启动相关示范项目,为消除公众疑虑,进行商业化推广奠定基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