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布局及供需现状分析(图)

        1、动力电池行业属性:产品有差异性,马太效应明显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比功率、充放电效率以及稳定性、成本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动力电池并不直接面向消费端,电池企业唯一的差异化战略就是提供质量更可靠、成本更具竞争力、电池性能更好的产品,从而进入下游汽车的供应链。电池企业间的技术壁垒、成本优势(取决于规模、技术与产业链布局)与客户壁垒,形成了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护城河。

        电池原材料是单一品,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并无太大差异,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成本、工艺能力。动力电池是各种材料的集成品,不止在外形结构和技术路线有多种组合,同一类产品也差异巨大。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配方、管理等每一个环节的细微差距积累起来,造成了优质电池和普通电池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当前各家厂商技术和产品性能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领先的龙头电池企业可以迅速确立并不断巩固在行业内的优势,最终的结果是行业形成垄断或者寡头垄断格局,下游整车的电池供应被少数企业把持,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逐渐出局。
 
图:动力电池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2、2014-2016年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局面已成

        中国的锂电池行业起步较早,但在2014年以前锂电池主要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动力电池的产能相对有效。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爆发极大地刺激了电池厂商和新进入者扩产的动力。从2014年下半年起,动力电池季度产能环比复合增速达到25%,单季产能从2014年1季度1.7GWh增加到2017年上半年的32GWh。

        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连续不达预期,动力电池装机增速显著趋缓,目前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局面已经形成,产能利用率从高峰时的接近100%回落至不足40%,随着新产能的继续投放,到2017年底国内电池产能可能已达100-200GWh,预计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将持续维持在低位。

图: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分季度)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分季度)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投资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3、阶段性过剩:扩产周期与需求增长错配,当前供给大于需求,但小于远景需求

        尽管目前处于过剩局面,但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绑定客户,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正反馈循环,以获取更多份额等待行业拐点到来;此外,动力电池扩产周期约2-3年,且呈现脉冲式增长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却是以比较稳定的状态持续增长,电池企业提前储备后产能等待需求爆发也是合理决策。

        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开始显著分化。截止到2017年6月,国内动力电池的综合产能利用率约31%,其中CATL的产能利用率仍然高达94%以上,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等巨头的产能利用率也都维持在40%以上,中航锂电、比克电池以及亿纬锂能等二线及以下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已滑落至平均线以下。预计随着2017年产能的陆续集中投放,产业内产能利用率的分化将不断加剧,伴随而来的是电池企业盈利能力的全面分化,盈利较差甚至亏损的中小厂商将加速出局。

图:2017年上半年主要电池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化十分明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小厂商扩产进度放缓。2017年是动力电池产能集中投放的重要年份,2018年之后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进度逐渐分化,中小企业的扩产预期减弱,由于市场份额在快速向龙头集中,中小企业的产能逐渐成为无效产能,因此总体而言,龙头企业的产能可能成为格局稳定之后的实际有效供给。

图:电池企业的产能情况及规划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长期看,动力电池的长远需求在1000GWh以上,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全球动力电池的总需求将从2016年的21GWh增长到2030年的1300GWh,15年内复合增速达35%,因此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大的扩产空间。

        此外,储能业务稳步成长,将成为消化锂离子电池过剩产能的重要去向。尽管储能电池技术种类多样,但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技术,目前的主要障碍在于锂电池较高的成本。根据储能技术的市场需求,锂电池成本降至0.9元/Wh时即具备应用价值。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仍将持续走低,尤其是过剩比较严重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行空间和压力都较大,一旦储能市场被打开,目前产能过剩的局面将迅速得到缓解乃至扭转。

        4、结构性过剩:磷酸铁锂过剩,高端三元不足

        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总产能约63GWh,其中三元电池产能25.5GWh,占比约40%,这一比例到2017年有望提升至47%。然而,随着下游需求动能切换的完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升带来旺盛的三元电池需求,主要厂商目前在三元电池的产能布局仍有不足。

        从2017年前四批的乘用车配套情况来看,主流动力锂电池的下游配套集中度较低,CATL(15%)位居第一,比亚迪(11%)、孚能科技(7%)、国轩高科(5%)和普莱德(5%)位列其次。总体来看,三元动力锂电池市场快速扩张,乘用车配套领域当前占比较低,电池配套也相对分散,三元电池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性能,加大下游市场开拓,因此,高速增长的三元锂电的市场格局仍有待观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目前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成组率在60%-7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60Wh/kg,三元锂离子电池系统在150Wh/kg-200Wh/kg。头部电池企业研发的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容量的电芯,及更高成组率的系统,使得在相同体积/重量下的电池包电量不断提高,可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2025年06月23日
能源安全意识升级 清洁能源成为“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能源安全意识升级 清洁能源成为“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截止2024年末,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2025年06月20日
发展固态电池成为产业化所需 政策推动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发展固态电池成为产业化所需 政策推动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电池正在重构国际电池及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固态电池技术是发展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和低成本的下一代电池的重要保证,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均在加快布局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

2025年06月20日
政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废电拆解市场空间广阔

政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废电拆解市场空间广阔

2023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8亿吨,处置量为8.7亿吨,占产生量的20.3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固废产生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固废资源化利用发展前景广阔。这为企业加快布局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走向更有价值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发展基础。

2025年06月17日
受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放缓 市场渐萎靡且尚未形成明显龙头效应

受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放缓 市场渐萎靡且尚未形成明显龙头效应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面回落,其中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均下降。作为与房地产紧密关联的产业,石材行业受到明显冲击,2024年全年,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板材销量为7.24亿m2。

2025年06月13日
钠离子电池突破技术瓶颈 行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

钠离子电池突破技术瓶颈 行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

钠电依托良好的低温和安全性能将逐渐抢占锂电池市场,同样续航下钠电比铅酸更轻,价格相似,钠电有望进一步抢占部分铅酸电池市场。储能电池:多维度优势。西北等地不同季节温差较大,对储能电芯低温性能要求较高,同时锂电池起火事故的发生,也让安全性成为重要的考量之一。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稀土回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湿法工艺与火法工艺不断优化

我国稀土回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湿法工艺与火法工艺不断优化

近年来,全球稀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也使得稀土回收行业发展较为困扰,跟随波动,2024年,我国稀土回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8.68亿元。

2025年06月09日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行业未来发展可期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行业未来发展可期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需求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而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