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布局及供需现状分析(图)

        1、动力电池行业属性:产品有差异性,马太效应明显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比功率、充放电效率以及稳定性、成本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动力电池并不直接面向消费端,电池企业唯一的差异化战略就是提供质量更可靠、成本更具竞争力、电池性能更好的产品,从而进入下游汽车的供应链。电池企业间的技术壁垒、成本优势(取决于规模、技术与产业链布局)与客户壁垒,形成了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护城河。

        电池原材料是单一品,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并无太大差异,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成本、工艺能力。动力电池是各种材料的集成品,不止在外形结构和技术路线有多种组合,同一类产品也差异巨大。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配方、管理等每一个环节的细微差距积累起来,造成了优质电池和普通电池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当前各家厂商技术和产品性能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领先的龙头电池企业可以迅速确立并不断巩固在行业内的优势,最终的结果是行业形成垄断或者寡头垄断格局,下游整车的电池供应被少数企业把持,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逐渐出局。
 
图:动力电池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2、2014-2016年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局面已成

        中国的锂电池行业起步较早,但在2014年以前锂电池主要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动力电池的产能相对有效。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爆发极大地刺激了电池厂商和新进入者扩产的动力。从2014年下半年起,动力电池季度产能环比复合增速达到25%,单季产能从2014年1季度1.7GWh增加到2017年上半年的32GWh。

        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连续不达预期,动力电池装机增速显著趋缓,目前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局面已经形成,产能利用率从高峰时的接近100%回落至不足40%,随着新产能的继续投放,到2017年底国内电池产能可能已达100-200GWh,预计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将持续维持在低位。

图: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分季度)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图: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分季度)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投资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3、阶段性过剩:扩产周期与需求增长错配,当前供给大于需求,但小于远景需求

        尽管目前处于过剩局面,但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绑定客户,从而提高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正反馈循环,以获取更多份额等待行业拐点到来;此外,动力电池扩产周期约2-3年,且呈现脉冲式增长的特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却是以比较稳定的状态持续增长,电池企业提前储备后产能等待需求爆发也是合理决策。

        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开始显著分化。截止到2017年6月,国内动力电池的综合产能利用率约31%,其中CATL的产能利用率仍然高达94%以上,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等巨头的产能利用率也都维持在40%以上,中航锂电、比克电池以及亿纬锂能等二线及以下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率已滑落至平均线以下。预计随着2017年产能的陆续集中投放,产业内产能利用率的分化将不断加剧,伴随而来的是电池企业盈利能力的全面分化,盈利较差甚至亏损的中小厂商将加速出局。

图:2017年上半年主要电池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化十分明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小厂商扩产进度放缓。2017年是动力电池产能集中投放的重要年份,2018年之后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进度逐渐分化,中小企业的扩产预期减弱,由于市场份额在快速向龙头集中,中小企业的产能逐渐成为无效产能,因此总体而言,龙头企业的产能可能成为格局稳定之后的实际有效供给。

图:电池企业的产能情况及规划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长期看,动力电池的长远需求在1000GWh以上,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全球动力电池的总需求将从2016年的21GWh增长到2030年的1300GWh,15年内复合增速达35%,因此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大的扩产空间。

        此外,储能业务稳步成长,将成为消化锂离子电池过剩产能的重要去向。尽管储能电池技术种类多样,但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技术,目前的主要障碍在于锂电池较高的成本。根据储能技术的市场需求,锂电池成本降至0.9元/Wh时即具备应用价值。未来几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仍将持续走低,尤其是过剩比较严重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行空间和压力都较大,一旦储能市场被打开,目前产能过剩的局面将迅速得到缓解乃至扭转。

        4、结构性过剩:磷酸铁锂过剩,高端三元不足

        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动力电池总产能约63GWh,其中三元电池产能25.5GWh,占比约40%,这一比例到2017年有望提升至47%。然而,随着下游需求动能切换的完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升带来旺盛的三元电池需求,主要厂商目前在三元电池的产能布局仍有不足。

        从2017年前四批的乘用车配套情况来看,主流动力锂电池的下游配套集中度较低,CATL(15%)位居第一,比亚迪(11%)、孚能科技(7%)、国轩高科(5%)和普莱德(5%)位列其次。总体来看,三元动力锂电池市场快速扩张,乘用车配套领域当前占比较低,电池配套也相对分散,三元电池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性能,加大下游市场开拓,因此,高速增长的三元锂电的市场格局仍有待观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行业:逐步走向产业化 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该赛道

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行业:逐步走向产业化 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该赛道

随着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技术、成本方面的进一步突破,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逐步走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增速不断提升,有望成为重要的负极材料之一。2019年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产量为0.13万吨,2023年产量达到了1.26万吨。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燃料油行业进口依赖度高 外贸船燃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我国燃料油行业进口依赖度高 外贸船燃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2023年世界燃料油市场消费量约3.9亿吨。目前,亚太、中东为燃料油的主要消费地区,二者合占燃料油消费的63%;欧洲地区燃料油市场规模第三,约占14%,但由于欧盟在推进环保转型方面起到一定引领作用,预计未来欧洲地区燃料油市场占比将有所下降。

2024年09月12日
国内光伏产业迎来转型升级 新兴市场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国内光伏产业迎来转型升级 新兴市场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2024年7月9日,工信部电子司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新版《规范条件》主要有六方面修订,一是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二是提高部分技术指标要求;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引导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五是鼓励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六是

2024年08月30日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经过近十年努力,我国深海油气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以固定式深水海洋平台、全海式油气生产装备、海上施工装备技术为代表的深海油气工程建设一体化能力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一跃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自主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之一。截止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8.78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07月26日
我国水务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供水能力建设发展空间大 智慧水务将为重要方向

我国水务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供水能力建设发展空间大 智慧水务将为重要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水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01.37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4380.16亿元。这是由于近两年阶梯式计价方式的持续铺开,部分高价水用量的提升带动了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增速的加快。

2024年07月03日
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白名单”再次扩容下市场及规模或更加规范和壮大

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白名单”再次扩容下市场及规模或更加规范和壮大

2021年-2022年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影响,2022年底发布的第四批年“白名单”企业数量出现翻倍增长,2023年11月发布的第五批次“白名单”企业数量更是一次增加27家。

2024年06月17日
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全面进步 行业量产可期

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全面进步 行业量产可期

固态电池的最大优势在于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此外在轻量化、循环寿命和工作温度范围等方面也具备优势,但是锂枝晶生长影响安全、离子传输困难导致动力性能差。目前材料成本约为1.5-2.5元/wh,产线仍需改造。

2024年05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