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下半年天然气价格变化及供需分析(图)

         1.近期LNG价格大幅上涨

         今年9月以来,商品价格整体低迷,LNG却一枝独秀,沿海气价自9月初最低的3400元/吨大幅上涨,最高达到4900元/吨,涨幅高达44%。虽然历年4季度用气都比较紧张,但今年相比往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今年价格旺季来的更早,往年都是10月中下旬才开始启动,但今年8月份就开始上涨,10月份已经进入了跳涨的模式;其次今年价格涨幅也更大,不但相比2季度淡季大幅上涨,甚至比去年同期涨幅也超过了40%。更为关键的是,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入供暖的需求旺季,随着11月份北方的全面供暖,后续需求还将呈现爆发性增长,LNG价格完全有可能再上台阶。这在短期将大幅提升LNG接收站的业绩,毕竟与国内气价相比,进口的成本价格上涨相对有限且滞后,最新价差已经扩大了2145元,以25%所得税率测算,对应100万吨接收站的业绩增厚都在16亿元以上。从更长期看,这也标志着我国LNG接收站行业,将从大家传统印象中的严重供过于求转为供不应求,尤其是对于正在进入该行业,并能够利用近两年气价低点签订长约的企业来说,未来几年将有望获得极好利润,具体逻辑如下:


图:华东LNG价格变化图(元/吨)

         2.LNG接收站盈利有望大幅提升

         今年气价之所以能够大幅上涨,根本原因还在于消费增速远超预期,截至3季度就已达到了16.2%大幅超越了15年3.4%和16年8.0%的消费增速。而从我国供给端看,主要分为自产气、管网进口气和海上LNG进口气,16年总计2003亿方,占比分别为66%,18%和16%。由于过去几年天然气需求增长大幅下滑,所以无论是自产气还是陆上管网气的扩产规划都比较有限,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只有为8.3%和5.2%,远远无法满足增量需求。两者的缺口就只能由进口LNG来填补,导致其前三季度进口量已达到2555万吨,几乎与去年全年相当,增速高达43%,依照今年总消费量2304亿方测算,则4季度进口量将达到1600万吨,对应我国现有接收站7100万吨总产能(截止17年6月),开工率将达到92%,接近满负荷。全年开工率也将提升至60%左右,从过去两年严重过剩恢复至基本供需平衡,如果未来还延续今年的增长势头,甚至可能出现供不应求。


图:2012-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亿方)及增速
 

图:我国LNG接收站产能统计

         四季度北方LNG极度紧张

         今年增量需求主要来自于北方煤改气,尤其是雾霆重灾区的”2+26}’个城市,今年华北各省的消费增速普遍在20%以上,远高于全国增速。在工业用气方面,今年已经改造了4.1万吨的燃煤锅炉,全年增加了66亿方天然气消费量,单季度新增16.4亿方;在民用气方面今年完成了276万户,如果以每户燃气取暖用气1300方测算,则4季度新增需求为18亿方,由此测算4季度华北消费量将增长至209亿方。但上述地区单季度的管网和LNG满负荷输送能力也只有131亿方和39亿方,缺口达到39亿方,需要从其他区域调拨LNG来填补。但LNG的运输半径一般在300公里以内,超过部分每百公里要增加60-80元/吨,这也就带动了整个北方地区的LNG供需紧张。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商机战略评估报告


图:北方管网供气供气能力(亿方/年)
 

图:北方LNG接收站供气能力(万吨/年)
 

图:北方各省民用煤改气预估

         四季度LNG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虽然LNG下游与民生相关,但其涨价的影响相对有限。首先,我国84%的天然气供给为管网气,其价格为政府定价,并长期锁定,并不会跟随LNG上涨。其次,现有LNG产能中86%都掌握在三桶油手中,其LNG主要是进入管网或销售给长约客户,弹性较大的现货占比也不高,而且其签订长约的时点都在油价暴跌以前,价格普遍在4000元/吨以上,甚至有部分达到了5000,6000元/吨的天价,只不过由于照付不议合同的约束和保障国内供气安全的考虑,过去几年都是扛着巨亏在进口,近期气价上涨也仅仅是弥补其亏损,国家层面也难有很强的动力去限制价格上涨。最后,我国一直希望谋取远东地区的LNG进口定价权,因此LNG价格相对市场化,很少国家干预,今年又新上市了天然气交易所,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化定价。综上,我们判断未来LNG价格即便再有上涨,也大概率不会招致政府方面的价格调控。


图:近年来国内LNG接收站成本(元/吨)

         未来国内LNG供需分析

         展望未来,工业燃煤锅炉还需改造14.8万吨,是今年改造量的3.6倍,民用煤改气华北地区未改造的还有2700万户,是今年改造量的9倍,按中性假设以上改造在未来5年内完成,这将给每年总计带来118亿方的需求增量,这将带动未来几年华北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速超过15%。从供给端看,自产气预计未来很难有太快增长,大概率和过去几年平均增速6%比较接近。管网进口气也只有19年投产的中俄东线和2020年的中亚D线,但考虑到是逐步达产,新增供给也比较有限。因此我们预计19年需要新增LNG进口量1100万吨,对应当时8200万吨的产能,开工率将达到88%。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内LNG供需在淡季也基本能够保证周转率,在旺季则会出现明显的供给紧张,有望获得较高的售价和良好的利润。


图:中国中长期LNG供需分析(亿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