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锂电设备行业各制造工艺与设备概述及市场需求空间预测(图)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 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其结构构成主要为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及外壳五金件等构成。 

 
图:锂离子电池结构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流程可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电池单体)制作和电池组装3 个工序,各个工序需要特定的生产设备。其中,最前端工艺电极制片的制造包括对于正极片和负极片制作,主要环节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和极耳等步骤。由于电极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池整体的性能,因此电极制片是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关键工艺。 

         按照锂离子电池的制造生产流程,锂电设备主要可以分为前端设备、中端设备和后端设备。 

 
图: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

         前端设备主要是指电极制片工序中所需要的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和自动分切机等。由于极片的重要性,前端设备要求非常高,类似于涂布是指将搅拌后的浆料均匀涂覆在金属箔片上并烘干制成正、负极片,涂布工艺对于精度要求较高,要求厚度精确到3μm以下,极片分切是指将较宽的整卷极片连续纵切成若干所需宽度的窄片,这段工艺要需要保证切片表面无任何毛刺,否则会后续工艺中产生枝晶刺破隔膜。因此,前端设备是电池制造的核心设备,是产品是否达标的关键。正是由于前端设备对电芯的性能影响较大,目前主要为进口设备居多,国产设备在技术上存在差距,包括在效率、精度、稳定性等方面,比如目前每台价值上千万的高端涂布机仍然大量依赖进口。 

 
图:锂电池前端工艺及设备汇总

         中端设备主要覆盖电芯装配工序,主要包括激光极耳成型制片机、自动模切机、卷绕机或叠片机、电芯入壳机、注液机以及封口焊接等设备。中段设备国产设备正替代进口,部分国产设备已经可与进口产品进行比较。原有设备自动化率正在提升,正处于半自动到单体全自动的转型期,比如卷绕机等,先导智能已进入国际第一梯队。由于性价比优势,大部分电池生产厂家会选择国产设备,但是规模较大的电池厂家,如比亚迪、CATL等,仍会部分向日韩进口。 

 
图:锂电池中端工艺及设备汇总 

         后端设备主要覆盖电芯激活化成、分容检测以及组装成电池组等工艺。 

         相对而言,中后端设备如入壳、封口、检测等机器相对简单,技术要求不高。对于后端设备,国内外差距较小,国产化程度极高(化成分容检测设备的国产率已超过 90%,正业科技的检测设备逐步实现出口,松下等海外电池巨头进行采购),更多竞争集中在国内品牌之间。 

 
图:锂电池后端工艺及设备汇总 

         最后是电池打包成组,即PACK工艺,由于涉及汽车领域,对于技术与自动化要求更高,动力电池PACK相较于消费电子电池的自动化程度要求更高。但是电池P ACK组装过程包括了贴片、电池焊接、固定、检测等多个环节,相对于电池制造的其他环节,难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因此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也是亚洲之所以成为全球电池PACK组装基地的重要原因。 

 
图:锂离子电池PACK工艺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锂电设备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目前国内市场上从事动力电池系统PACK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本身主营生产电芯的公司,动力电池系统PACK为公司的一类附属服务业务;第二种是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厂商,动力电池系统PACK为其上游配套产品。第三种是专业从事BMS设计、生产和动力电池系统PACK的企业。目前约60%以上的电池系统PACK由电芯生产企业自己完成,剩余约40%由整车厂和专业的第三方电池系统PACK公司完成。未来,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对技术要求的提高,掌握大量定制化技术的专业第三方PACK服务公司将在竞争中具有优势,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电芯厂商与模组厂商专业化分工趋势在日渐清晰,未来五年,类似于普莱德这种专业第三方PACK企业所占电池系统PACK市场比重将达40%以上。 

 
图:动力电池PACK市场竞争格局  
 
         从价值量上来看,锂电池前道、中道、后道设备占比分别为 50%、30%、20%。中道设备占比 20%左右。目前如果是国产线,达到1Gw对应约3-5亿左右的设备投入,前道设备占比达到1.5-2.5 亿。而如果电池材料由磷酸铁锂变为三元材料后,由于三元材料的活性较强,对设备尤其是前道设备要求大幅提升(前段设备特别是高端涂布机是行业中的重大难点,目前先导智能正在研发涂布机),前道设备价值量占比会有所提升,将有望达到占整线总产值的50%以上。 

 
图:动力电池工艺各部分价值量占比 

         锂电设备行业2017-2020年市场需求为161亿、235亿、273亿和416 亿,CAGR为36.38%。根据我们之前对于国内、海外的测算,到2020年整体动力锂电池市场需求将会达到200Gwh。

         为测算锂电设备的市场空间,假设: 

         (1)考虑到目前供给增长的速度远快于需求,我们假设2017-2020年锂电厂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60%.65%、70%、70%。 

         (2)在2017-2020年,1Gwh锂电产能对应的设备投资额分别为5亿、5亿、4.8亿和4.5亿;

         (3)将锂电池生产工艺简单分为搅拌涂布、辊压分切、模切制片、卷绕/叠片、组装干燥、化成分容检测六个生产环节(不包含PACK生产),各环节对应设备投资占比分别为30%、10%、10%、 20%、10%、20%。 

         (4)暂不考虑储能需求的影响。 

         通过测算可以得到,2017~2020年,全球动力锂电设备投资额分别为161亿、235亿、273亿和416亿,CAGR为36.38%;按照生产工艺细分来看,到2020年,上述6块不同工艺设备对应的市场空间分别为125亿、42亿、42亿、83亿、42亿、83亿。 

 
图:锂电池设备市场2020年达到415.2亿元 

 
图:锂电池各段设备市场空间汇总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目前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成组率在60%-7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60Wh/kg,三元锂离子电池系统在150Wh/kg-200Wh/kg。头部电池企业研发的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容量的电芯,及更高成组率的系统,使得在相同体积/重量下的电池包电量不断提高,可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2025年06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