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目前分布式运营商格局分散,未来或出现区域龙头:国内分布式2016年开始快速增长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1. 美国住宅光伏以 SolarCity 为龙头,商业模式成熟  
        SolarCity 是美国一家专门发展家用光伏发电项目的公司,提供从系统设计、安装以及融资、施工监督等全面的太阳能服务。截至 2016 年 9 月,Solarcity 住宅光伏累计装机总量达 2337MW,遥遥领先同业开发商。 
注:solarcity2016 新增装机根据其 2016 年 Q3 报告估算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


        Solarcity 模式成熟基础:ITC、MACRS 等政策成为打通各方利益的基石。 

        投资税负优惠(Investment TaxCredit ,ITC)是政府为了鼓励绿色能源投资而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2016 年底前的光伏项目可按照光伏项目投资额 30% 的抵扣应纳税。 

        成本加速折旧 Modified AcceleratedCost Recovery System (MACRS),美国税务局发布的纳税指引规定,2005 年 12 月 31 日以后的光伏系统可以采用成本加速折旧法,即固定资产折旧额按照设备年限逐步递减。 

        普通美国家庭没有那么高可抵扣税款,ITC 政策带来税收抵扣无法被家庭充分利用;光伏系统的 MACRS 无法给普通家庭带来税项资产(Tax Assets),但资产以光伏系统为主的开发商可充分利用 ITC 和 MACRS 带来的税收抵扣和税项资产,为了充分利用上述两项政策,光伏系统以租代售的模式便应运而生。基于 ITC、MACRS,光伏开发商通过设计特定的项目公司股权结构及合同结构,使政策变现吸引投资建设资金解决融资问题,并与投资机构共享 PPA 租赁收益。 

        针对以上政策优惠,Solarcity 形成以下三种针对分布式的商业模式:
 
        模式一,售后回租:在售后回租模式下,投资机构一次性购买开发商建造的光伏电站所有权,然后返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租给用户。 

        模式二,合资模式:合资模式即开发商(Solarcity)和投资机构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购买开发商建造的光伏电站,并与用户签订 PPA/租赁协议。投资收益由用户电费或租金、税收抵免、加速折旧避税和电价补贴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

        模式三,转租模式:在转租模式下,投资机构与开发商(Solarcity)签订主租赁合同,租赁开发商承建的电站,然后投资机构再将光伏电站转租给用户。在这一模式下,投资机构收益的主要来源为用户租金,30%的投资税收减免以及加速折旧避税绝大部分;开发商(Solarcity)的来源则主要为投资机构支付的租赁费、电价补贴、加速折旧避税的小部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

        Solarcity 模式为用户带来的价值:净电量计量法则 Net Metering 发挥作用

        美国有多个州的法律都允许用户将余量光伏电力按照零售电价传送上电网,用户和电网公司的结算按照净下载电量计算(Net Metering),由于在加州等地区屋顶光伏发电成本已低于电网零售电价,向电网上传光伏电力能给用户带来收益。这种政策在公用电费较高的发达国家来说对于用户来说很有吸引力。 
资料来源:工信部
        2. 壁垒低,格局分散,销售能力是核心 
        FIT+银行信贷的背景,分布式光伏模式难以创新:在 FIT(Feed in Tarff)的模式下,如果经济性十分诱人,则业主会自己投资建设,而如果经济性不佳,则很难有人愿意以EMC 模式进行投资,这样就导致了这种商业模式很难做大。 

        德国信用体系完善,基本已经对组件建立起了相应的贷款体系,所以资金来源也不是核心痛点;日本则是信贷审核极其严格,但一旦具备贷款资质,则能以接近 100%的贷款比例进行贷款; 开发商融资难度大:国内的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仍然延续地面电站开发的模式,项目业主依托自有资本金+银行融资的模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较强。对于光伏开发商特别是中小型开发商而言,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融资方式难以实现。 

        信誉资质良好的大型企业具有融资优势,但需要灵活的体制进行项目开发。
 
        国内目前竞争格局分散,未来或出现区域龙头:国内分布式去年开始快速增长,多数是 EPC 和 BT 的公司,并未出现类似美国 Solarcity 的分布式龙头企业。但考虑到国内屋顶资源获取的难度及不同企业的区位优势,未来有可能出现区域内的分布式空头企业。 

        由国内目前各企业分布式的扩张模式来看,分布式推广类大家电与理财产品,正由 B2B 向 B2C 转变:各企业目前布局的战略大多都是经销商模式,且基本都处于计划阶段,并未形成成熟的体系与商业模式。未来住宅和工商业屋顶开发进入成熟期,经销商模式是必然趋势。 
        Vivint Solar 的成长启示 – 分布式的经销商模式:Vivint Solar 2011 年成立、2014 年上市,目前是美国仅次于 Solarcity 的第二大住宅光伏建设商;该公司的迅速成长来自于“door-to-door”的销售模式和“direct-to-home”的销售战略,其母公司是安保公司及智能家居公司,具备极强的渠道开发能力,为 Vivint Solar 提供了完整的销售渠道。 
 

数据来源:工信部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