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推动因素及各领域质量情况

      导读: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

      参考:中国生态修复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1)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要求生态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分析报告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方面。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不良影响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加大生态修复投入以保护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20%提高到23%,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的目标。有关部门已开始重点投入矿山生态修复和沙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国土整治工作。生态修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

      (2)国家立法层面的大力支持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以保护生态,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制定了接下来十年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是行业标志性政策,由此揭开生态环境行业高速发展序幕。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凸显决策层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已上升到空前高度。“十八大”后关于生态建设的规划与政策陆续推出,生态修复行业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同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设市城市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完成等级评定工作,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其中已获得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要达到国家Ⅰ级标准。意见认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政策的高度重视将对生态修复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十八大”开启了生态修复行业新一轮发展,生态修复行业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3)生态修复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

      ①湿地保护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我国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十一五”规划建设总投资90.0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2.36亿元,地方配套47.68亿元。实际实施批准实施各类湿地保护项目205个,完成项目总投资30.3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总体投资129.3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5.85亿元,其他属于地方配套。规划的方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湿地保护工程,二是湿地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四是能力建设工程。各类湿地保护项目总共738个,包括湿地保护工程项目590个,湿地恢复工程项目110个,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26个,能力建设工程12个。

      总的来看,我国湿地保护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其中,自然湿地4,667万公顷,占全国湿地的87.07%。全国有国际重要湿地46处,湿地自然保护区577个,湿地公园723个。全国湿地保护面积达2,32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为43.36%。

      ②水环境生态治理

      目前我国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超过60%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环境生态治理市场空间巨大。根据《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环发[2012]58号),“十二五”期间,重点流域(不含太湖流域)初步确定规划水污染防治骨干工程项目6,007个,估算投资3,460.43亿元;其中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与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合计为1,278个,投资额为1,073.07亿元,年均为214.74亿元;华东地区为175.16亿元,年均为35.03亿元。

      ③水土流失防治

      依托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我国逐步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依法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水土保持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据统计,自2010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施行四年来,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1.2万平方公里,全国实施生态修复8.2余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12,400多条,实施坡改梯1,500多万亩,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700多条。重点治理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四年来,中央直接用于水土保持的投资达190多亿元,超过“十五”和“十一五”水土保持投资总和。

      ④矿山开采生态修复

      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新建和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分别达到25%和35%,新建和在建矿山毁损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25%和30%以上。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区土地复垦水平全面提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目前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成组率在60%-7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60Wh/kg,三元锂离子电池系统在150Wh/kg-200Wh/kg。头部电池企业研发的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容量的电芯,及更高成组率的系统,使得在相同体积/重量下的电池包电量不断提高,可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2025年06月23日
能源安全意识升级 清洁能源成为“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能源安全意识升级 清洁能源成为“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截止2024年末,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2025年06月20日
发展固态电池成为产业化所需 政策推动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发展固态电池成为产业化所需 政策推动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电池正在重构国际电池及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固态电池技术是发展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和低成本的下一代电池的重要保证,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均在加快布局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

2025年06月20日
政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废电拆解市场空间广阔

政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废电拆解市场空间广阔

2023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8亿吨,处置量为8.7亿吨,占产生量的20.3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固废产生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固废资源化利用发展前景广阔。这为企业加快布局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走向更有价值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发展基础。

2025年06月17日
受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放缓 市场渐萎靡且尚未形成明显龙头效应

受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放缓 市场渐萎靡且尚未形成明显龙头效应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面回落,其中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均下降。作为与房地产紧密关联的产业,石材行业受到明显冲击,2024年全年,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板材销量为7.24亿m2。

2025年06月13日
钠离子电池突破技术瓶颈 行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

钠离子电池突破技术瓶颈 行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

钠电依托良好的低温和安全性能将逐渐抢占锂电池市场,同样续航下钠电比铅酸更轻,价格相似,钠电有望进一步抢占部分铅酸电池市场。储能电池:多维度优势。西北等地不同季节温差较大,对储能电芯低温性能要求较高,同时锂电池起火事故的发生,也让安全性成为重要的考量之一。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稀土回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湿法工艺与火法工艺不断优化

我国稀土回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湿法工艺与火法工艺不断优化

近年来,全球稀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也使得稀土回收行业发展较为困扰,跟随波动,2024年,我国稀土回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8.68亿元。

2025年06月09日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行业未来发展可期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行业未来发展可期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需求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而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