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辽宁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趋势预测及需求分析

  导读:辽宁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趋势预测及需求分析。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性资源,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保障事关现代化发展建设全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辽宁省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供应能力稳步增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成效,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性资源,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保障事关现代化发展建设全局。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辽宁省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供应能力稳步增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成效,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全省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1 辽宁能源发展基础分析

  1.1 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

  一次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截至2014年,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剩余可开采储量分别为8915亿t、2398亿t和187万亿m3,共计1.2万亿tce。按照目前的平均开采强度,分别可开采110年、52.5年和54.1年。中国化石能源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贫乏,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仅占全球总储量的12.8%、1.1%和1.8%。全球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据世界能源理事会估算,全球清洁能源理论年可开发量为45万亿tce,相当于全球化石能源剩余探明储量的38倍,可开发潜力巨大。

  世界能源生产总量稳步上升,化石能源逐步增加,清洁能源发展迅猛。全球化石能源生产中,石油目前占比最高,其次是煤炭和天然气。1980-2014年,世界石油年产量从30.9亿t增至44.2亿t,增加了43%;煤炭年产量由38.4亿t增加到79.3亿t,增加了1.1倍;天然气年产量从1.4万亿m3增加到3.46万亿m3,增加了1.47倍。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2000—2014年,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分别由1793万kW、125万kW增加到3.7亿kW、1.9亿kW。

  近十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呈持续增加态势,能源消费总量从153亿tce增长到183.5亿tce,但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影响,近两年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速仅为0.9%,较2013年的2%和过去十年平均增速2.1%显著下降。石油、煤炭、天然气仍为主要消费燃料,分别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32.6%、30%和23.7%,2014年增速分别为0.8%、0.4%和0.4%,远低于十年均值2.3%、2.9%和2.4%。而包括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内的非化石能源占14.1%,未来仍有很大拓展空间。同期,中国能源消费逐年攀升,年均增长5.5%。

  1.2 辽宁能源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85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能源消费总量从2010年的1.99亿tce增加到2014年的2.34亿tce,年均增长率为4.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保持在0.5左右。能源消费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年均增速显著回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在化石能源储量渐趋萎缩的背景下,2014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基本维持在6000万tce左右,其中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4000万tce左右,原油产量基本保持在1000万t。相比之下,受区域内天然气资源储量限制,全省天然气年均生产总量保持在7.2亿m3。全省电力市场供需稳定,2014年,累计发电量1617.3亿kWh,同比增长2.84%。省外能源调入总量约为1.74亿tce,约占消费总量的74%,比2010年增加了约8%,能源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能源消费结构性调整初见成效,煤炭所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持续下降,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大幅提高。2014年,全省煤炭消费比重约为56.7%,较“十一五”末期下降11.2个百分点;原油消费比重约为36.6%,上升9.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5.4%,上升4.1个百分点;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08万kW,占总装机容量的14.5%,发电量达到103.6亿kWh;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kW,占总装机容量的4.8%;太阳能发电从无到有,装机达到7万kW。

  “十二五”期间,辽宁能源输入能力显著增强,主要的煤炭运输通道有赤大白—锦赤线,锡赤—赤绥线和巴新—锦阜高线相继投运。以秦皇岛—沈阳、大连—沈阳主干输气管线、辽河油田地下储气库和大连液化石油气码头为依托的“两线—库—码头”架构基本形成。大唐阜新煤制气输气管线工程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辽宁电网通过10回500kV交流线路、4回±500kV直流线路与吉林、蒙东以及华北电网相联接,初步形成以500kV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电网结构坚强、保障有力的现代化电网。

  2 辽宁能源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

  2.1 能源消费增速明显

  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高度耦合,经济和人口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决定了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趋势。2000年以来,在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指引下,辽宁省经济社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辽宁省能源工业飞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在进入“十二五”末期,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辽宁遇到严峻经济形势带来的下行压力,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为2.34亿tce,较2013年仅增长1.7%,远低于过去10年6.8%的平均增长率。然而,全省能源消费增速回落缓解了能源供应压力,为能源发展转型、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发展清洁能源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2.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

  随着能源消费大幅增加,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受到关注。“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确立以“节能、清洁、安全”作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方针,辽宁省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不断下降。2014年,辽宁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83tce,比2010年的1.08tce/万元累计下降约23%,但由于辽宁重工业比重较大,因此单位能耗降幅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治理环境污染力度增加,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能源消费结构性调整初见成效,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持续下降,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大幅提高。2014年,全省煤炭消费比重约为56.7%,较“十一五”末期下降11.2个百分点;原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分别为36.6%和5.4%,分别上升9.3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08万kW,占总装机容量的14.5%;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kW,占总装机容量的4.8%;太阳能发电从无到有,装机容量达到7万kw。

  3 “十三五”能源消费预测

  3.1 能源需求总量预测

  根据国内外能源发展阶段对比分析,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时期,终端能源消费保持持续增长,而工业化后期由于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等因素,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将持续下降。因此,基于辽宁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指标预测结果,考虑“十三五”期间辽宁省能源发展战略、能源消费控制目标、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节能减排政策,综合运用弹性系数法、产值能源单耗法及人均能源用量法对“十三五”期间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

  表1给出了2015—2020年辽宁省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十二五”末期,受国内外经济形势、自身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机制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辽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然而,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其重大政策引领下,发挥地理区位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辽宁将战略格局定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预计“十三五”期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4.3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左右。经济发展将保持企稳并稳步增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能源消费增速逐步递减,到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有效控制在2.92亿tce,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67tce/万元,年均降幅约4.1%。


  3.2主要能源产品消费量预测

  通过加快清洁能源供应,控制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煤炭消费总量,推进减量替代,压减煤炭消费,2020年预计辽宁煤炭消费量合理控制在2.1亿t左右,较“十二五”末期增加约8.8%,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7%以内。积极配合实施国家油气发展战略,加强通道设施建设,稳定油气供应,提高全省能源保障能力,预计“十三五”期间,原油、天然气消费量将大幅度增加,原油将从2015年的5861万t增加到2020年的7800万t,年均增加5.9个百分点。随着“气化辽宁”工程逐步推进,辽宁逐步扩大天然气市场,提高其消费比重,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方针,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达到125.3亿m3,年均增长7.9%。

  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随着电气化进程加快,电能以终端利用率高,使用过程清洁、零排放,其在终端消费中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十三五”期间,辽宁电力需求仍保持较快速度发展,年均增速达到7%,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3003亿kWh。


  3.3 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十三五”期间,辽宁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将实现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的新局面。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57.6%、35.8%和4.9%,清洁能源仅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的1.4%。到2020年,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4台机组、二期工程5、6号机组全部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500亿kWh。积极推动电网消纳和风电场储能技术进步,创造条件力争实现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50万kw,确保到2020年总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kW,占省内装机容量比重达到20%。届时,辽宁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到52%,天然气比重将接近6%,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提升为3.3%。

  4 “十三五”能源平衡分析

  4.1 辽宁能源供需缺口

  由于资源储备条件限制,辽宁化石能源储量渐趋萎缩。“十二五”期间,全省主要一次能源产品煤炭、原油、天然气自给能力逐年下降,其中煤炭自给率由37.1%下降为25.7%;原油由14.5%下降为13.9%;天然气由于消费需求快速增加,省内产量提升困难,自给率下降明显,从42.1%下降为8.6%。由于“十二五”期间电力工业建设大力发展的推动,辽宁省电源装机总量由2010年的3228万kW增加到2015年的4326万kW,增加34%。随着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设,大幅度提升了省内电力供应能力,电力在终端消费比例大幅提高,电力自给率从2010年的78.1%上升到2015年的79.4%。随着辽宁省煤炭、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上升以及生产潜力限制,“十三五”期间,预计辽宁省能源供需缺口将逐渐增大。预计到2020年,辽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9亿tce。一次能源生产量约为8000万tce。能源缺口约为2.1亿tce,能源对外依存度约73%,能源总量对外依存度与“十二五”末期基本持平。

  辽宁省“十二五”期间煤炭所占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降,但消费总量仍然以增长率缓慢下降的趋势逐年增加。2020年,辽宁煤炭缺口将达到1.44亿t,对外依存度在69%左右,供需压力日益增大。石油消费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而省内石油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000万t,石油调入量将逐年攀升。预计“十三五”末期,辽宁石油调入量将达到6800万t,对外依存度超过87.2%。根据辽宁目前的天然气开采能力,省外天然气调入量将达到118亿m3,对外依存度接近94.3%。电力省间联络线净受入电量约400亿kWh,对外依存度约为13%。

  4.2 能源调入能力分析

  辽宁省未来能源供需矛盾的解决主要依赖区外能源的补充,能源调运主要以煤炭、油气、电力为主。作为主要煤炭运输通道的赤大白—锦赤线、锡赤—赤绥线和巴新—锦阜高线运输能力总和短期内约为13000万t,仍需支线铁路、公路等输煤通道有力支撑,建议加快电气化改造升级,达到远期设计运力30000t,满足“十三五”能源消费需求。辽宁省石油供需缺口以外省管道调入和进口俄罗斯原油平衡,不足部分通过海运进口弥补。预计“十三五”期间,辽宁将加快大连长兴岛港、营口港仙人岛和锦州原油码头建设,新增吞吐能力6700万t。全省石油年输入量约为11000万t,基本满足省内需求。随着“气化辽宁”工程稳步推进,辽宁省天然气输气能力约为200亿m3/a,发展适度超前,完全满足全省未来五年发展需要。为优化辽宁省能源输送格局,逐步改变过度依赖外省输煤、输油的突出问题,提高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促进节能减排,仍需加强省际、省内电力输送通道能力建设。

  5 结论

  预计“十三五”期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4.3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左右。社会经济发展将保持企稳并稳步增长。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有效控制在2.92亿tce,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67tce/万元,年均降幅约4.1%。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控制在2.1亿t、7800万t和125.3亿m3,年均增幅分别为1.7%、5.9%和7.9%。全社会用电量基本保持年均7%的速度增长,2020年将达到3003亿kWh。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52.1%、38.9%和5.8%,清洁能源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上升为3.3%。

  由于能源资源禀赋限制,辽宁化石能源储量渐趋萎缩,2020年能源缺口约为2.1亿tce,能源对外依存度约73%,能源总量对外依存度与“十二五”末期基本持平。2020年,辽宁煤炭缺口将达到1.44亿t,对外依存度在69%左右。石油调入量逐年攀升,预计“十三五”末期,石油调入量将达到6800万t,对外依存度超过87.2%。根据辽宁目前的天然气开采能力,届时天然气调入量将达到118亿m3,对外依存度接近94.3%。电力省间联络线净受入电量约400亿kwh,对外依存度约为13%。

来源:《中国能源》2015年第9期作者:潘霄 全成浩 沈方 宋颖巍 张明理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参考《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商业模式专项分析与企业投资环境研究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行业:逐步走向产业化 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该赛道

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行业:逐步走向产业化 相关企业加速布局该赛道

随着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技术、成本方面的进一步突破,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逐步走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增速不断提升,有望成为重要的负极材料之一。2019年我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产量为0.13万吨,2023年产量达到了1.26万吨。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燃料油行业进口依赖度高 外贸船燃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我国燃料油行业进口依赖度高 外贸船燃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2023年世界燃料油市场消费量约3.9亿吨。目前,亚太、中东为燃料油的主要消费地区,二者合占燃料油消费的63%;欧洲地区燃料油市场规模第三,约占14%,但由于欧盟在推进环保转型方面起到一定引领作用,预计未来欧洲地区燃料油市场占比将有所下降。

2024年09月12日
国内光伏产业迎来转型升级 新兴市场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国内光伏产业迎来转型升级 新兴市场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2024年7月9日,工信部电子司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新版《规范条件》主要有六方面修订,一是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二是提高部分技术指标要求;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引导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五是鼓励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六是

2024年08月30日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经过近十年努力,我国深海油气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以固定式深水海洋平台、全海式油气生产装备、海上施工装备技术为代表的深海油气工程建设一体化能力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一跃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自主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之一。截止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8.78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07月26日
我国水务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供水能力建设发展空间大 智慧水务将为重要方向

我国水务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供水能力建设发展空间大 智慧水务将为重要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水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01.37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4380.16亿元。这是由于近两年阶梯式计价方式的持续铺开,部分高价水用量的提升带动了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增速的加快。

2024年07月03日
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白名单”再次扩容下市场及规模或更加规范和壮大

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白名单”再次扩容下市场及规模或更加规范和壮大

2021年-2022年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影响,2022年底发布的第四批年“白名单”企业数量出现翻倍增长,2023年11月发布的第五批次“白名单”企业数量更是一次增加27家。

2024年06月17日
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全面进步 行业量产可期

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全面进步 行业量产可期

固态电池的最大优势在于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此外在轻量化、循环寿命和工作温度范围等方面也具备优势,但是锂枝晶生长影响安全、离子传输困难导致动力性能差。目前材料成本约为1.5-2.5元/wh,产线仍需改造。

2024年05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