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4年国内煤炭需求小幅增长、港口运输能力提升,北方港口煤炭运输呈增长态势

       导读:2014年国内煤炭需求小幅增长、港口运输能力提升,北方港口煤炭运输呈增长态势。煤炭交易价格累计下跌了150元/吨,对进口煤炭形成压力,贸易商违约现象出现,促使内贸煤市场需求转好。而8月份以后,国家出台限产减量、控制进口、鼓励出口等多个救市扶持政策,给煤炭企业和运输企业带来利好,带动了对国内煤炭消费的增加,拉动了市场趋好。
参考:《
中国煤炭行业市场分析及未来五年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刚性需求拉动,下游煤炭需求保持小幅增势
       与2013年港口煤炭发运量大增5000万吨的情况大不一样,2014年,尽管北方港口煤炭发运量保持增势,但增幅明显收窄,只增加了1215万吨。
       2014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10350万千瓦,其中,水电2185万千瓦,火电4729万千瓦,火电新增能力占比不足50%。2014年,市场外部环境恶化,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复杂,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致使整体能源消费动力不足,耗煤量和用电量增速显著放缓,煤炭等能源消费缺乏基础性支撑。
       水电等清洁能源对沿海煤炭市场带来冲击,据了解,2014年二季度开始一直到10月份,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水电发电量较大的云南、四川等地降雨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加之7月份溪洛渡及向家坝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和宾金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投运等因素影响,水电大幅增长并对火电产生了较强的挤出效应。2014年,一大批跨区输电线路(溪洛渡—浙西、向家坝—上海、锦屏—江苏、糯扎渡—广东、溪洛渡—广东等)的相继投产,使得四川、云南等地水电大量输往华东、华南等地,减轻了火电的压力。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进一步压制了电煤消费。2013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年上半年各地控制煤炭消费措施纷纷落实。而2014年5月份以来,《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等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更是使得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多数地区严控电厂用煤的含硫量和灰分,进一步压制了煤炭消费需求的释放。
       尽管沿海煤炭市场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利好因素同样存在。
       我国继续处于城市化建设的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GDP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尤其煤炭需求旺季夏季和冬季,南方空调负荷的提高,带动民用电增加,增加了耗煤量。2014年,浙能等多个沿海电厂新上十多台火电机组,保持一定的刚性需求,增加了用煤量。市场重压之下,国内煤企纷纷采取“降价促销”和“以量补价”等措施,持续大幅降价,从2014年年初到8月份,煤炭交易价格累计下跌了150元/吨,对进口煤炭形成压力,贸易商违约现象出现,促使内贸煤市场需求转好。而8月份以后,国家出台限产减量、控制进口、鼓励出口等多个救市扶持政策,给煤炭企业和运输企业带来利好,带动了对国内煤炭消费的增加,拉动了市场趋好。
       2.北方港口运输能力提高,煤炭发运呈增势
       2014年,北方港口煤炭发运能力有所提高,运输能力高于下游实际需求水平。由于沿海煤炭运输总趋势是:船舶跟着货源走,格局由铁路来主导;环渤海各大港口加强了与铁路、煤矿等各方客户的联系协调,努力增加优质煤炭的调进数量,增加有效库存,以优质货源吸引用户拉煤,各港口煤炭运输稳步推进。与2013年相比,秦皇岛、天津、黄骅港煤炭发运出现小幅增量;而唐山港煤炭运量出现小幅减量。各港口运输情况如下:
       秦皇岛港煤炭最大运行能力为2.4亿吨,2014年,该港口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周边港口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各项工作逆势而上。该港积极抓好专用场地的管理,抓大户,抓调进,抓适销对路的优质货源,开展港前待泊、配煤等各项服务,在场存达到极限后,提效率,快周转,保证了煤炭运输效率的提高,实际发运煤炭2.37亿吨。
       曹妃甸港方面,国投公司控股1亿吨煤炭运输能力,分别为煤一期起步和煤一期续建两项工程,共拥有四翻式翻车机4台,深水泊位10个,设计堆存能力800万吨。与其配套的主要货源集港线路为大秦线和即将竣工的蒙冀铁路,目前,主要通过大秦线分支——迁曹线来分流大秦线运量。2014年,下游市场需求不好,港口货源又多为内蒙中小户发煤企业,优质货源相对偏少,致使用户群范围狭窄,到港船舶减少,港口吞吐量出现下降。全年累计完成煤炭吞吐量7573万吨,同比减少286万吨。由于曹北—曹西铁路复线工程最早在2015年底才能完成,所以在此之前煤一期两项工程的发运能力尚不能完全发挥。
       后续工程建设方面,曹妃甸港煤二期由秦皇岛港股份公司控股,建设5个泊位,设计能力5000万吨/年。目前港口工程已经完工,与其配套的铁路环线正在协调建设中,预计今年下半年试投产。曹妃甸港煤三期由华电煤业投资建设,设计能力5000万吨/年,建设5个泊位。煤四期由华能集团投资建设,设计能力5000万吨/年,建设5个泊位。三、四期工程现均已动工,预计在2017年竣工投产。到2017年,曹妃甸港煤炭设计能力将达到2.5亿吨/年,与目前的秦皇岛港煤炭运能相当。
       京唐港方面,分为京唐老港和国投京唐港两个码头工程。老港设计运煤能力为2500万吨,拥有3个泊位,堆存能力300万吨;国投京唐港设计能力5000万吨/年,拥有3台翻车机,4个泊位,堆存能力230万吨。与京唐老港和国投京唐港配套的集港铁路为大秦线及配套支线;煤炭货源主要来自同煤、中煤和山西地方煤企,基本可以保证港口能力得到有效发挥。2014年,京唐港累计完成煤炭吞吐量8123万吨,同比减少52万吨。后续工程建设方面,今年京唐老港将新增装船能力3650万吨,设计堆存能力400万吨。目前,该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一季度完工,与其配套的铁路工程可能延期竣工。
       黄骅港方面,黄骅港为神华集团自有煤码头,是朔黄铁路煤炭运输的主要下水港。目前煤炭设计能力达1.83亿吨/年,其中煤一、二期工程共7800万吨/年,三期工程5000万吨/年,四期工程5460万吨/年。合计共拥有17个装船泊位。2014年,黄骅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37亿吨,同比增加523万吨。后续工程建设方面,黄骅港开始规划煤五期工程,设计能力1亿吨/年,拟建设7个10万吨级煤炭装船泊位。目前,该工程尚未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具体投产时间尚不能确定。
       天津港方面,天津港主要分为天津老港和神华天津码头,是朔黄铁路和黄万铁路的主要下水港口。目前运行总能力8500万吨/年,其中天津老港设计能力4000万吨/年,拥有4个泊位;神华天津港一期工程设计能力4500万吨/年,拥有3个泊位。多年来,受铁路运力制约,天津港主要依靠汽运,实际中转能力发挥受限。2014年,该港抓住市场煤炭物美价廉、受用户青睐的有利时机,加强与铁路部门的联系,发挥设备设施能力,加快运输,全年完成煤炭吞吐量7837万吨,同比增长1352万吨。后续工程建设方面,天津港南疆港区神华煤炭码头二期工程设计能力3500万吨/年,建设4个煤炭专用泊位;二期码头工程与一期相邻,也接通黄万铁路,可以为神华煤炭提供可靠的资源。该工程早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核准,但目前尚未开工建设。
       2014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全面冲击沿海煤炭市场,煤炭需求增量有限,沿海地区港口间对于货源和需求的竞争更为激烈,但在刚性需求和部分港口新增能力陆续投产运行的支撑下,除了唐山港以外,环渤海其他港口的发运量均好于2013年同期。2014年,煤炭市场运行低迷,进口煤强势冲击国内市场,沿海煤炭转运需求增速下滑,国内港口煤炭运输格局总体稳定。由于需求不足,促使煤矿产量和销量受到影响,港口之间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各港口对优质货源和有限用户的竞争非常激烈。
       今年,沿海港口货源集港能力的提升只能依靠现有货运线路大秦线、朔黄线的挖潜增量。因此,港口能力扩建略显超前,铁路运力则稍显不足,环渤海港口运行依旧面临货源竞争。今年年底,准池、蒙冀铁路通车后,我国“西煤东调”煤运通道的运输灵活性得到增强;随着铁路运输结构和资源的调整,环渤海港口的货源结构将同步进行调整,优质准混煤将主要流向黄骅港,内蒙西部货源主要转向曹妃甸港。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目前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成组率在60%-7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60Wh/kg,三元锂离子电池系统在150Wh/kg-200Wh/kg。头部电池企业研发的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容量的电芯,及更高成组率的系统,使得在相同体积/重量下的电池包电量不断提高,可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2025年06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