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钽铌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

        导读:我国钽铌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中国钽铌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基础研究起步,20世纪60年代逐步开始采选、冶炼、加工以及应用的生产,初期冶炼、加工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质量状况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差甚远。

        参考《中国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2012-2016)

1我国钽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目前的发展现状

        稀有金属材料技术是新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是高新技术发展关键材料,钽铌新材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高科技诸如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超导技术等发展都与稀有金属材料尤其是钽铌新材料息息相关。钽铌新材料在高科技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发展空间,首先是钽铌电容器向高容量领域拓展;其次,硬质合金的切削工具朝着超硬、微精尖方向发展,应用市场预计将保持稳步攀升态势;再次是钽铌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上,钽铌基合金及其它特种合金上会继续平稳发展。近年来,特种铌钢需求继续增长,除发达国家外,第三世界国家也有了需求。特别超导材料将大量用于磁体材料以及高新计算技术等,并正在进一步拓展,钽铌材料的新应用还将不断被开发。依据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进程,今后5-10年钽铌工业仍将保持12%以上的增幅持续发展。

钽铌新材料的开发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当前钽铌新材料应用的相关高技术产业领域包括电子、精密陶瓷和精密玻璃工业;电声光器件;硬质合金,宇航及电子能工业;生物医学工程;超导工业;特种钢等产业。

        中国报告网钽铌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钽铌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基础研究起步,20世纪60年代逐步开始采选、冶炼、加工以及应用的生产,初期冶炼、加工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质量状况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差甚远。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5年以来,中国钽铌工业加快了和世界钽铌工业的融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进入21世纪,中国钽铌工业表现出企业增多、产能增加、技术提升、产品更新、质量改进、应用扩展、环境改善等新特点,在国际钽铌行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市场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60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军到民、从内到外和由弱到强的转变,逐步形成了钽铌金属从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到应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冶炼、加工工艺技术不断创新,生产装备持续更新改造并日趋完善,产业队伍和生产规模快速壮大和发展,中国钽铌工业开始进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2008年各种产品的总产能已占世界的30%以上,短期内将很快超过50%,80%以上产品出口国外。到2008年末,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单位数量从上世纪末的16家增加到25家,从业人数达5535人,其中科技人员1845人,行业总资产达35亿元,行业年销售收入33亿元,产品门类达40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折金属钽近1000吨、金属铌500吨,氟钽酸钾5400吨、氧化铌3100吨、氧化钽1000吨、钽丝180吨。由工业化初期11个品种20余种规格,发展到品种齐全、种类繁多(几乎覆盖了钽铌金属的全部类别品种)40余个系列200余个品种规格,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幅提高。2008年,中国钽金属产量超过600吨,占世界总产量1835吨的30%以上;铌折合金属产量1000吨。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电子行业出现萧条,钢铁企业大幅减产,对我国钽铌工业产生较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2009年,产量和出口下降,价格与2008年年底的最低水平基本持平,效益下滑,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我国钽铌行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技术创新,仍然保持了迅速的发展势头,总量不断提高,高端产品在国际上占有近60%的份额,在全球钽铌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钽铌行业目前的主要产品及功能性能

        目前钽铌行业中的主要产品有钽粉(电容器级冶金级)、钽丝、碳化钽、钽及其合金锭、钽及其合金加工材(板、带、管、棒、线)、钽靶材、氧化钽(工业、光玻、高纯)、钽酸锂单晶;铌粉(电容器级、冶金级)铌条、铌及其合金锭、铌及其合金加材(板、带、管、棒、线)、氧化铌(电器级、工业、光玻、高纯)、碳化铌、铌酸锂单晶、铌及其合金超导材等。

        钽粉和钽丝是制造钽电容器的关键材料。广泛地用于手机、计算机、数码产品、汽车和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全世界60%左右的钽用于制造钽电容器。钽、铌靶材用于半导体装置和液晶显示技术,氧化铌、铌粉、铌丝用于制造陶瓷电容器和铌电容器,铌丝主要用于生产高强度低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间隙钢、碳钢、工具钢、轨道钢、铸造钢,全世界90%左右的铌用于钢铁工业。将钽或铌添加到钨、钼、镍、钴、钒、铁基合金中或以钽、铌为基添加其它金属元素可生产超合金,超合金是航天航空发动机、陆基气流涡轮发动机、现代武器、恶劣工业环境设施的重要结构材料。用碳化钽、碳化铌等硬质合金制造的刀具、钻具等工具能经受近3000℃的高温,其硬度可与金刚石媲美。由于铌和钽具有良好的超导性,在制造电线、电缆的材料中加入铌和钽,可以大大减少电能的损耗,从而节省电能。钽铌是优质耐酸和耐液态金属腐蚀的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用于蒸煮器、加热器、冷却器和各种器件器皿等。此外,钽铌金属及其合金还可用作原子能反应堆包壳材料和高能物理超导装置,同时,钽是理想的生物适应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外科手术之中。

3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报告网行业分析师表明,仍然存在着原料短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指导和调控等诸多问题。但随着各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随着国家对民族钽铌工业的高度关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钽铌工业一定能站在促进整体进步发展的高度,主动应对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随着世界电子、冶金、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市场对钽粉、钽丝等稀有金属冶炼与加工新材料、钽铌晶体材料以及铌合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国外钽铌金属冶炼厂、加工行业都在推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综合化,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实施钽、铌主要产品的技术开发,将大大提高我国钽、铌系列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确立我国民族产业在钽、铌领域的国际竞争中三份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内光伏产业迎来转型升级 新兴市场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国内光伏产业迎来转型升级 新兴市场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2024年7月9日,工信部电子司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新版《规范条件》主要有六方面修订,一是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二是提高部分技术指标要求;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引导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五是鼓励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六是

2024年08月30日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经过近十年努力,我国深海油气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以固定式深水海洋平台、全海式油气生产装备、海上施工装备技术为代表的深海油气工程建设一体化能力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一跃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自主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之一。截止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8.78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4年07月26日
我国水务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供水能力建设发展空间大 智慧水务将为重要方向

我国水务行业供需矛盾加剧 供水能力建设发展空间大 智慧水务将为重要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呈上升趋势。2022年,我国水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01.37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4380.16亿元。这是由于近两年阶梯式计价方式的持续铺开,部分高价水用量的提升带动了水务行业市场规模增速的加快。

2024年07月03日
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白名单”再次扩容下市场及规模或更加规范和壮大

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白名单”再次扩容下市场及规模或更加规范和壮大

2021年-2022年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影响,2022年底发布的第四批年“白名单”企业数量出现翻倍增长,2023年11月发布的第五批次“白名单”企业数量更是一次增加27家。

2024年06月17日
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全面进步 行业量产可期

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全面进步 行业量产可期

固态电池的最大优势在于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此外在轻量化、循环寿命和工作温度范围等方面也具备优势,但是锂枝晶生长影响安全、离子传输困难导致动力性能差。目前材料成本约为1.5-2.5元/wh,产线仍需改造。

2024年05月22日
各国车企纷纷布局固态电池  eVTOL也成为固态电池发展新助推力

各国车企纷纷布局固态电池 eVTOL也成为固态电池发展新助推力

考虑到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复合增速与固态电池相对高成本的车型适配范围,预计2030年,量产全球锂离子固态/半固态电池商业化产能有望初见规模,届时固态锂电池对应的续航里程或可达到液态锂电池的2-3倍,追平燃油车续航力。

2024年05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