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中国地质环境调查报告

      导读:013年中国地质环境调查报告,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开展应急预警服务:在“4·20”芦山地震、10月6日台风“菲特”、11月1011日台风“海燕”、12月14~15日云南强降水等重大事件中,快速启动应急预警服务,共预警17次,其中红色预警9次,橙色预警8次。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成效显著,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地质灾害防治

 

      201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5403起,其中滑坡9849起、崩塌3313起、泥石流1541起、地面塌陷371起、地裂缝301起、地面沉降28起。造成481人死亡、188人失踪、264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1.5亿元。与上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7.5%78.4%92.2%

 2009-2013年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除上海、天津外,其余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不同数量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甘肃、四川、广东、湖南、浙江和广西等地。

       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开展应急预警服务:在“4·20”芦山地震、106日台风“菲特”、111011日台风“海燕”、121415日云南强降水等重大事件中,快速启动应急预警服务,共预警17次,其中红色预警9次,橙色预警8次。预警信息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体滚动播出发布。另外,在云南“1·11”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甘肃“7·22”岷县漳县地震等重大事件中,保持持续关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提示信息。


      全年中央投入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45亿元,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757起,避免人员伤亡18758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2009-2013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和安全转移人数情况


     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应急演练与技术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共组织开展不同规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2万次,参加人数达128万余人,全年共培训群测群防员超过40万人次。积极指导长江三角洲沪、苏、浙地面沉降规划编制,召开省际联席会,推进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全面开展。

 

 地下水监测

 

         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498个,占监测点总数的10.4%;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287个,占26.9%;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148个,占3.1%;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50个,占15.7%。主要超标组分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水质存在重(类)金属铅、六价铬、砷等超标现象。

 2013年全国地下水监测点水质状况

  

        与上年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96个,分布在185个城市,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795个,占监测点总数的66.6%;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647个,占15.4%;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754个,占18.0%。总体来看,2013年,在全国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中,地下水水质综合变化趋势以稳定为主,呈变好趋势和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比例相当。

 2013年全国地下水监测点水质变化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

 

      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35.53亿元,同比减少24.1%

 2009-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变化情况


       2013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全国已缴存保证金矿山数量为71726个,缴存矿山数量占比达80%

 积极开展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截至2013年底,共批准了72个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已建成开园30个。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立省级矿山公园41个。

 

 地质遗迹保护与地址公园建设

 

      2009-2013年,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共下达地质遗迹保护项目328个,资金21.85亿元。

       2013年,批准命名国家地质公园24处,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22处,新增世界级地质公园2处。

       行业分析报告《2008-2012年中国地质勘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研究及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