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内容提示: 政策的反复使得生物柴油企业的生存日益艰难,业内呼吁免征消费税的声音不断出现。而此次免税政策的出台使得国内生物柴油产业的前景拨云见日,也让正从事或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国家在税收方面对生物柴油的政策几经反复,此次生物柴油终于正式免除消费税,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也让企业对生物柴油产业更有信心。”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黄凤洪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对生物柴油产业的一个肯定,意味着国家已认识到生物柴油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2011-2015年中国生物柴油市场专项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利用废弃的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将包括地沟油等废弃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纳入免征消费税的适用范围。

  “而餐饮环节废弃的地沟油是生产生物柴油最主要的原材料,这也意味着餐桌垃圾今后有了明确的去处,这对于地沟油回流餐桌现象将有相当大的遏制作用。”中德利华石油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希诺向《每周能源观察》记者表示,出台这个措施是为了防止地沟油流入食品行业,同时,鼓励企业将这些废弃动植物油转化为工业用油。

  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一波三折

  政策的反复使得生物柴油企业的生存日益艰难,业内呼吁免征消费税的声音不断出现。而此次免税政策的出台使得国内生物柴油产业的前景拨云见日,也让正从事或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生物柴油消费税的征收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对于是否征收生物柴油消费税,国家的相关政策也曾有过几次调整。可以说,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经历了一波三折。

  早在2006年12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生物柴油征收消费税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中就曾指出,以动植物油为原料,经提纯、精炼、合成等工艺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

  但由于种种原因,2008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中又废除了《批复》中的优惠政策,确定了生物柴油消费税征收额度与普通柴油相同,均为0.8元/升,即每吨生物柴油征收900多元的消费税。

  财政部于去年12月在其网站上透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明确对利用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的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直到今年6月,两部秀才最终正式下发《通知》免除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消费税。

  “免税政策去年已经提出,这次是将范围明确化。”黄凤洪向《每周能源观察》记者表示,消费税只应该向石化成品油征税,生物柴油是属于可再生资源,不应征收消费税,但是这个免费范围之外的生物柴油,仍要征收消费税。

  不仅如此,目前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计划中,2010年生物燃料年替代石油200万吨,2020年生物燃料年替代石油1000万吨。今年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鼓励发展非粮生物质燃料纳入目录。

  “今后财政部可能要出台生物柴油的消费补贴,大概每吨能补贴500元左右。”鲁希诺告诉《每周能源观察》记者,目前财政部正在对这一补贴政策做前期调研。

  健康发展还要完善其产业链

  生物能源现在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非常小,但将来的贡献会越来越大。目前,世界各国的生物能源产业都是依靠补贴成长,我国也应该将生物柴油作为政策性行业进行扶持,否则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很难生存发展。

  在黄凤洪看来,《通知》的下发对生物柴油产业只是个政策利好的信号,生物柴油产业要想迎来井喷式的发展,还需更多配套的政策来支撑。

  “仅凭税收政策来促进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似乎远远不够,多数企业期待政府能给予更多相关的配套政策。”鲁希诺告诉《每周能源观察》记者,生物柴油要健康发展还需要完善其产业链,只有把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打通之后,生物柴油才能够有大的发展。

  事实上,原材料因素正严重制约着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这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原料收集也成为政府配套政策中颇为重要的一项。黄凤洪建议,生物柴油企业应对地沟油的回收、利用、分离、加工、到生产出成品形成一条纵向的产业链,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材料的供给,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餐桌垃圾的回流。

  “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生物柴油在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重重困难,企业利用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遇到最大的瓶颈在于设备技术难题和原材料短缺。”在鲁希诺看来,如果不解决掉这两大瓶颈,单靠免除消费税,生物柴油行业很难持续和健康发展。

  “我国对生物柴油发展总体比较重视,但近几年该产业进展缓慢。”黄凤洪认为,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原料来源不稳定以外,还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的因素。仅就原料而言,其供应短缺的背后也有监管缺位的影子。

  此外,生物柴油在销售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鲁希诺希望国家能像支持燃料乙醇一样来支持生物柴油的发展,能够在销售环节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他表示,生物柴油作为新能源,相比普通柴油具有环保节能、污染小、有害气体少的优点,符合国内当下提倡“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国情。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生物柴油稳定的原料基地,现有的生产装置规模小,还没有成熟的市场体系,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生物柴油生产企业30家左右,目前每年生产能力为300万吨。由于产业标准缺失以及原料短缺,我国生物柴油生产能力虽然超过300万吨,但实际产量却只有80万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德利华石油化学有限公司近期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及添加剂项目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该项目不仅让北京市目前年产约9.6万吨地沟油步入了“正途”,而且还实现了利用地沟油提炼生物柴油的产业规模化。

  “生物柴油是真正绿色的能源,在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和柴油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生物柴油必将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而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也将会在这个新兴的产业中分得一杯羹。”鲁希诺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