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年8月我国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

        内容提示:国内产量稳定增长,供应能力有所提高。据行业快报统计(下同),1-8月份生产天然气6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
 
 
  今年以来,国内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进口持续扩大,新建管线陆续投产,消费保持较高增幅,供需总体平稳。
  国内产量稳定增长,供应能力有所提高。据行业快报统计(下同),1-8月份生产天然气6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
  进口数量持续增加,进口渠道进一步拓宽。1-8月进口天然气约合2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近1倍。进口资源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5月下旬,中石油江苏如东LNG项目投产运营,进口渠道进一步拓宽。
  表观消费大幅增长,发电用气保持较高水平。1-8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8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7%。前4个月,随着天气逐步回暖,日均用气量由高峰逐月回落,但同比仍然保持较高增幅;5月份后,用气需求逐步回升,发电用气增长较快。前8个月,中石油西气东输系统向河南、江苏等地6个燃气电厂累计供气同比增长60%以上,保障了燃气机组满发运行。中海油福建LNG项目供发电用气也有较大幅度增加。
  管网建设快速发展,储气库按计划进度注气。陕京三线年初建成投用,扩能增压工程加快进行;秦沈线(秦皇岛至沈阳)一干三支全面建成,东北和华北管网实现联通;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工程6月底全线投产,中亚天然气可直达珠三角地区。承担华北地区冬季调峰任务的大港储气库从4月份开始注气,截至8月底,累计注气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亿立方米。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目前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成组率在60%-7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60Wh/kg,三元锂离子电池系统在150Wh/kg-200Wh/kg。头部电池企业研发的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容量的电芯,及更高成组率的系统,使得在相同体积/重量下的电池包电量不断提高,可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2025年06月23日
能源安全意识升级 清洁能源成为“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能源安全意识升级 清洁能源成为“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截止2024年末,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2025年06月20日
发展固态电池成为产业化所需 政策推动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发展固态电池成为产业化所需 政策推动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电池正在重构国际电池及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固态电池技术是发展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和低成本的下一代电池的重要保证,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均在加快布局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

2025年06月20日
政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废电拆解市场空间广阔

政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废电拆解市场空间广阔

2023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8亿吨,处置量为8.7亿吨,占产生量的20.3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固废产生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固废资源化利用发展前景广阔。这为企业加快布局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走向更有价值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发展基础。

2025年06月17日
受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放缓 市场渐萎靡且尚未形成明显龙头效应

受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放缓 市场渐萎靡且尚未形成明显龙头效应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面回落,其中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均下降。作为与房地产紧密关联的产业,石材行业受到明显冲击,2024年全年,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板材销量为7.24亿m2。

2025年06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