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回顾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注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考虑基期因素影响,以2008年为基期,近两年(2009-2010年)平均增速为13.3%,快于2008年0.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轻工业运行平稳,重工业增速前高后低。轻工业增长13.6%,同比加快3.9个百分点;受节能减排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重工业增速从二季度开始放缓,全年增长16.5%,同比加快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由上半年的5.8个百分点缩小到2.9个百分点。进入下半年,轻、重工业各月增速基本稳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内波动,其幅度不超过1个百分点。12月份,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3%和13.7%,比上月加快0.3个和0.1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国务院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后,各部门、各地区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力度,2010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7个和1.3个百分点,其中9-12月份当月增速均低于1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11.6%和13.2%,比前三季度回落2.1个和2.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回落1.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分别增长15.5%和9.6%,回落1个和0.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0.3%,与前三季度持平。12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

       工业产品出口增速前高后稳,12月份出口交货值创年内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1万亿元,同比增长25.4%,与2008年相比增长12.7%。其中12月份出口交货值8663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8.3%。另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额1577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比2008年增长10.5%;其中12月份增长17.9%。

       工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全年工业完成投资额98716亿元,同比增长22.8%,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工业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0.9%;其中制造业投资74528亿元,增长27%,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12月份,工业投资增长23.4%,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

       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全年六大高耗能完成投资34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12月份增长15%),增速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和14.8%,同比回落15.5个和12.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2.9%和35.8%,同比加快12.5个和1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由上年下降1.3%转为增长6.1%;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增长6.6%,同比回落16.2个百分点。

       2010-2015年中国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快于工业品出厂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5%,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5.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9.6%,高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上涨9.5%;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6.3%。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产销率98.9%,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状况明显改观。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28亿元,同比增长49.4%(去年同期增长7.8%)。企业亏损面12.9%,比上年收窄4.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457亿元,同比减亏799亿元,同比下降24.5%(上年同期下降33.5%)。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应收帐款6.46万亿元,增长22.4%,上升8.4个百分点。

       企业从业人员稳步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9063万人,同比增加658万人,增长7.8%,增速同比加快7.2个百分点。

       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全年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18.4%,增速比上年加快5.2个和6.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5.5%,增速与上年持平。分省市看,全年31个省份均达到两位数增长,其中11个省份增速超过20%。主要工业大省中,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南、辽宁分别增长16%、15%、16.8%、16.2%、19%和17.8%。前11个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利润24360亿元、8467亿元和60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3%、52.7%和62.7%(东部地区去年同期增长16.7%,中、西部地区分别下降6.1%和3.9%)。东部地区工业转型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8个百分点;1-11月,实现利润25944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税金总额14708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8%和54.3%;从业人数7056万人,增加561万人,增长8.6%。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目前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成组率在60%-7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60Wh/kg,三元锂离子电池系统在150Wh/kg-200Wh/kg。头部电池企业研发的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容量的电芯,及更高成组率的系统,使得在相同体积/重量下的电池包电量不断提高,可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2025年06月23日
能源安全意识升级 清洁能源成为“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能源安全意识升级 清洁能源成为“绿色低碳+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截止2024年末,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2025年06月20日
发展固态电池成为产业化所需 政策推动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发展固态电池成为产业化所需 政策推动下全固态电池产业加速

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电池正在重构国际电池及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固态电池技术是发展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和低成本的下一代电池的重要保证,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均在加快布局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

2025年06月20日
政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废电拆解市场空间广阔

政策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我国汽车+废电拆解市场空间广阔

2023年,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8亿吨,处置量为8.7亿吨,占产生量的20.3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固废产生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固废资源化利用发展前景广阔。这为企业加快布局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从末端治理走向更有价值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发展基础。

2025年06月17日
受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放缓 市场渐萎靡且尚未形成明显龙头效应

受房地产需求下滑影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放缓 市场渐萎靡且尚未形成明显龙头效应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面回落,其中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均下降。作为与房地产紧密关联的产业,石材行业受到明显冲击,2024年全年,石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板材销量为7.24亿m2。

2025年06月13日
钠离子电池突破技术瓶颈 行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

钠离子电池突破技术瓶颈 行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

钠电依托良好的低温和安全性能将逐渐抢占锂电池市场,同样续航下钠电比铅酸更轻,价格相似,钠电有望进一步抢占部分铅酸电池市场。储能电池:多维度优势。西北等地不同季节温差较大,对储能电芯低温性能要求较高,同时锂电池起火事故的发生,也让安全性成为重要的考量之一。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稀土回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湿法工艺与火法工艺不断优化

我国稀土回收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湿法工艺与火法工艺不断优化

近年来,全球稀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也使得稀土回收行业发展较为困扰,跟随波动,2024年,我国稀土回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8.68亿元。

2025年06月09日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行业未来发展可期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行业未来发展可期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需求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而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