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市场发展前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的蕴藏量每年可同用量折合约5亿吨标准煤。按宜能土地20%的利用率计算,每年约可生产10亿吨生物质。据专家测算,每年至少可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约5000万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在沼气、生物质汽化、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加工成型燃料、以及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生物质发电为例,目前我国并网发电的农林生物质规模发电项目超过25个,总装机容量超过60万千瓦,年发电30亿千瓦时,消耗各类农林生物质资源400万吨以上。无论是引进技术还是我国自己的秸秆直燃发电技术,在技术路线上均相对比较成熟。秸秆直燃发电技术具有建设规模较大,能源转换效率较高,不存在二次污染的优点;由于年消耗秸秆量大,可以有效解决中国大量剩余农作物秸秆的出路问题,是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的可供选择的技术路线之一。

  2010-2015年生物质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燃料乙醇的发展也比较迅速,我国已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玉米、小麦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总产能达到每年134万吨,按国家标准10%的添加比例,在9个省(5个省全部,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但由于受粮食产量制约,我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

  而以非粮如甜高粱、木薯、甘蔗、甜菜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工程,目前规模最大的是广西中粮公司在广西北海建设的年产20万吨木薯乙醇工程,2007年底已正式投入运营。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之下,生物质集中气化供气站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业绩。到目前为止已建站888处。

  同时,在沼气设施的产业化建设和商品化户用沼气池建设方面都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我国在户用沼气池及大中型沼气方面乙基本建立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技术规范等完善的标准质量体系。预计到2020年建设户用池累计要达到8000万户,即从2011-2020年,要发展4000万户,年均40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今年全国计划建成1700座。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生物质能源消费量占到整个石油消费量的20%。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逐步改善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的进口依存度。我国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能源资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去年年末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目前的能源结构里面,煤炭占了70%,石油占20%,而天然气却只占34%,水电、风电、核能等新能源加起来才只占7%。因此,今后在厉行能源节约和加强常规能源开发的同时,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向能源多元化和可再生清洁能源时代过渡,已是大势所趋,而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开发无疑是一项现实可行的选择。

  其次,利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契机来发展生物质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原料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生物质能源的蕴藏量非常丰富。我国现有宜能土地约1亿公顷,可人工造林土地有311万公顷。按宜能土地20%的利用率计算,每年约可生产10亿吨生物质,再加上木薯、甜高粱等能源作物,据专家测算,每年至少可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约5000万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能源产品不仅附加值高,而且市场容量几近无限,这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生物质能源生产可以使有机废弃物和污染源无害化和资源化,从而有利于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显著改善农村能源的消费水平和质量,净化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第三、气候变化促动生物质能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量剧增,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16倍,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预计到2020年,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分别超过中国环境容量3帆和46%。此外,农业生产和废弃物扫敝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源,以生物质燃料直接或成型燃烧发电替代煤炭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生物燃油替代石化燃油以减少碳氢化物、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的污染,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贡献巨大。

  第四、技术进步正在拓展生物能产业发展的空间。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前景看,生物乙醇是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液体燃料的最现实选择;对石油的替代,将由E85(在乙醇中添加15%的汽油)取代E10(汽油中添加10%的乙醇);灵活燃料汽车促进了生物燃油生产和对石化燃料的替代,生物燃油的发展带动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更新改造;沼气将规模化生产,用于供热发电、(经纯化压缩)车用燃料或罐装管输;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原料充足,技术成熟,投资少、见效快,可广泛用于替代中小锅炉用煤,热电联产能效在90%以上,是生物质能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的液体生物质燃料被认为是第二代生物质燃料,包括纤维素乙醇、气化后经费托合成生物柴油,以及经热裂解或催化裂解得到的生物柴油。此外,通过技术研发还将开拓新的资源空间。工程藻类的生物量巨大,如果能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优化育种条件,就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养殖高产油藻。一旦高产油藻开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由藻类制取生物柴油的规模可以达到数千万吨。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