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1-9月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2010年能源行业在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巩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态势的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稳步推进资源整合,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能源国际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清洁能源发展态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国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311亿元,水电、风电和核电投资比重累计占62%。9月末,水电、核电和风电装机比重合计占25.6%,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8月,华能小湾水电站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水电总装机规模超过2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为22%。8月,秦山二期三号机组并网发电,9月,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投产,结束了三年来无核电机组投产的状况,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80万千瓦。风电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总装机3000万千瓦,并网运行情况有所改善。太阳能利用加快推进,开展了包括13个光伏电站项目的特许权招标。我国第一个非粮燃料乙醇广西20万吨木薯制乙醇项目总体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序推进。2010年全国计划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539处,淘汰落后产能12167万吨/年,至9月底,已完成计划目标的88%。山西省资源整合后,煤炭生产安全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河南省确定了省属六大骨干煤炭企业作为兼并重组主体,产业集中度大大提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46号)已下发各地执行,将进一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

       中国新能源行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预测报告

       (二)节能减排成效显着。今年以来,能源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分工的通知》精神,累计新关停小火电机组1100万千瓦,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小火电超过7100万千瓦,按同等电量由大机组代发计算,每年可节约原煤8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4亿吨。南方电网广东和贵州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大容量、高效率的燃煤机组发电,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全国供电煤耗率334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8克/千瓦时。全国煤矸石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消耗煤矸石等约1.2亿吨,相当于回收5600万吨原煤。全国油气行业加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包括油田机采节能、单井罐放空气回收利用、低产低效区机采系统节能优化改造等。提出了炼油行业节能减排强制性标准,全面开展了落后炼油产能清理整改工作等。

       (三)保障民生工作扎实推进。今年以来,农村电力建设步伐加快,在开展“送电下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面对自然灾害频发、受灾地区能源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情况,能源行业行动迅速,全力开展“保民生、保稳定、保经济建设”工作。8月,甘肃舟曲、四川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电力企业积极抢修损毁设施,灾后第13天舟曲县城恢复正常供电;油气企业及时协调铁路部门增加发运计划,实行成品油库存资源集中统一调度,确保了灾区油品供应。9月底,青海玉树10台总装机3万千瓦的应急燃油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有力地保障了灾区过渡安置期的生产生活用电,标志着玉树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玉树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式开工,还将建设110千伏主网,建成后玉树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范围均超过震前水平。9月,西藏自治区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解决了西藏主电网覆盖的全部32个县、(市、区)17.2万户、约76.3万人的用电问题。随着南疆气化乡镇工程全面展开和87万千瓦燃煤电站、23万千瓦应急燃机电站项目正式启动,南疆三地州25个县(市)、21个农牧团场及主要乡镇居民生活用气、用电问题将得到解决;北疆三条天然气管线(西二线、独石化支线和乌石化支线)陆续建成,北疆地区生产生活用气将得到保障,有利地促进了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四)能源科技创新再上台阶。今年以来能源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在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促进重大装备自主化和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部件实现自主化。目前运行的核电站燃料组件供应全部实现国内生产。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快堆技术的国家。自主化关键技术研发获得突破。掌握了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调速和励磁设备的核心技术、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应用于风电集中送出系统的各项关键技术、超深井钻井关键技术等。世界首套、全球最大的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投产,奠定了我国在煤基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国际领先地位。打造了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平台。安排了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燃料以及高效清洁煤炭技术、火电节能减排等研发中心,重点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五)能源通道建设步伐加快。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青藏联网工程开工,标志着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产,西南水电外送能力明显提升。9月下旬,东北地区新一条能源大动脉呼伦贝尔—辽宁±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对优化地区能源资源配置、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9月,中俄原油管道竣工、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加之西北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海上油气进口线路,我国油气进口通道格局初步形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