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我国煤炭市场前景分析

  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时,煤炭市场发生积极变化,煤炭需求恢复性增长,而低温寒潮又造成用电量快速增长,煤炭需求進入高峰时期,北方港口持续恶劣天气给煤炭出港带来巨大困难,直接造成煤炭能源运输紧张,最严重时的今年年初,沿海地区很多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只有2-3天,电煤供应面临严峻考验,后经矿、路、港、航等多方全力抢运,才缓解了紧张局面。目前,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煤炭需求進一步增加,市场发展潜力较大。而如何解决能源运输紧张,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理顺煤电关系。
  煤电价格之争始终贯穿于煤炭交易和运输整个过程中,煤电之间的矛盾造成煤矿卖煤不积极,电厂买煤也不积极。在通常情况下,煤电双方互相指责:电力集团批评煤炭供应不足,煤商刻意存货抬价;而煤商指责电煤价格与市场脱节,电商低价购煤牟利。 由于煤炭成本已占到煤电成本的2/3以上,导致一些发电企业资金链紧张,影响买煤、存煤。建立电价疏导机制,解决煤炭能源运输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煤电布局,理顺煤电供应机制,转变煤炭能源供应方式等。

  2011-2015年中国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理顺煤电疏导机制,搞好电价改革,尽快完善并适时推动“煤电联动”机制,避免发电企业陷入“一发电就亏损”的境地,切实提高发电企业的储煤能力及意愿。不断完善电煤供应和储运机制,逐步提升电煤应急保障能力。使电厂愿意多存煤,以应付大风、大雾等恶劣气候影响运输时的煤炭需求。继续营造有利于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同时还应继续深化电价改革,健全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联动机制,积极疏导电价矛盾,充分发挥价格在引导电力资源配置和需求在管理中的作用。

  2.加快铁路建设,增加山西南部、内蒙地区煤炭外运能力。
  目前,铁路运输设施不健全,路网布局、与货源布局不够匹配等,影响了装车和外运效率;铁路运能结构不平衡,影响煤炭主产区不能充分释放。山西大同等地北部矿区经过近百年的开采,煤炭资源枯竭,外运数量减少,煤炭质量下降,而山西南部和内蒙西部、东部未来成为煤炭开采的重点。

  我国煤炭资源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西部地区,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和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存在“西煤东调”、“北煤南运”和“铁海联运”的运输格局,目前,山西煤和内蒙煤已成为外调的主力。内蒙古已探明煤炭储量7323亿吨,是我国煤“底”最厚的省区。2009年内蒙古产煤约6亿吨,创下约1.5亿吨的净增“天量”。今年内蒙古计划将煤炭产量控制在7亿吨左右。目前, 内蒙古自治区正着力推进两条大能力货运快速通道建设,建成后将完善内蒙古铁路网,推动内蒙古打造“西部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这两条大能力货运快速通道:一是阿拉善盟至乌海至临河至秦皇岛港及京津地区的货运通道;二是乌海至东胜至准格尔至曹妃甸港出海煤炭的专用通道,这也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条从矿区直达港口的煤运大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内蒙东部地区煤田也需要开发,内蒙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远景储量高达2200多亿吨,可以为东北乃至南方诸多省份提供能源支撑,而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煤炭外运难。一条起自锦州西港口站,经辽宁省葫芦岛市、朝阳市至内蒙古赤峰市,全长287.7公里的运煤铁路(锦赤铁路)已于2009年6月28日开工建设,将与锦州煤港相配套。而在此前,由中电投集团公司主导投资建设的赤大白铁路已于2008年12月竣工通车,这条铁路南起赤峰市,途经大板镇,终到白音华,全长约331公里。国家还计划建设一条用于煤炭运输的大型铁路干线,用于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外运,总设计运力2.3亿吨,而前两年的设计运力大约在5000万吨左右。这条300公里的铁路“大动脉”,连接了内蒙煤炭主产区和辽宁省主要港口---葫芦岛。而通过海运,将煤炭运往中国煤炭消耗的主要地区---华东和华南地区。工程的第一阶段将在2012年完成,预计运力约为5000万吨,然后逐渐扩大运力至2.3亿吨。

  山西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已经开工建设,计划起点于吕梁所在的河东煤田,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该铁路全长1200公里,经河南至山东出海,铁路部分投资约700亿元,配套港口投资约300亿,由山西与河南、山东及铁道部共同出资建设。该铁路将加快山西南部炼焦煤的下水。

  3.加快港口建设,增加运能。
  2009年四大主要港口(秦皇岛港、天津港、黄骅港、唐山港)煤炭年吞吐量为38171万吨,占北方7港煤炭出口量的92.2%。北通道秦皇岛和黄骅港煤炭出口基本上由铁路集港,天津港和京唐港煤炭铁路集港占70%左右,其余为汽运。目前,我国北方七大主要煤炭装船港共有煤炭专用装船泊位47个,其中10万~15万吨级14个、7万吨级4个、5万吨级20个、3.5万吨级9个、1万~2万吨级4个,年通过能力为51380万吨。最大通过能力超过5.5亿吨,除唐山港具备巨大发展潜力以外(曹妃甸港区设计5000万吨通过能力的煤一期起步工程已经投产,等到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年运煤将达到2亿吨)。秦皇岛、黄骅、天津三港煤码头发展后劲不足,另外,秦皇岛、唐山两港共用一条大秦线,铁路集港和装船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另外,自然环境恶化对国家应对突发灾害能力提出严峻考验,在能源运输特别是北煤南运方面,国家越类越倾向于开辟多条通道。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冰冻雨雪灾害,致使13个省市因电煤供应中断而被迫关停的发电机组4090万千瓦。这一情况直接反映出我国煤炭运输市场存在的瓶颈,也更加突显了加快电煤运输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低温寒潮时期,环渤海主要发煤港口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等港口频繁封航,造成北煤南运受阻,煤炭运输不畅,南方电厂库存告急,一些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只有2-3天,情况十分危急。对此,有专家提出在黄海等有条件地域改、扩建煤码头,增加新的下水通道。目前,日照港的煤炭吞吐能力为4500万吨,为配合晋中南部煤炭通道的建设,日照港将分四个阶段建设吞吐能力为2亿吨的配套码头,另外还有1000万吨焦炭输送能力,全部完工后,日照港煤炭及制品吞吐能力总共達到2.55亿吨,将成为炼焦煤的主要出海口。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