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水泥余热电站建设市场空间巨大

国家八部委近期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到2010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采用余热发电的生产线要达到干法水泥生产线的40%。不过,照目前企业一窝蜂地上余热发电生产线的速度来看,到2010年肯定会突破这个数字,现在我们设计院同时做的项目就有20多条。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余热发电室副主任葛立武对水泥余热发电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建设井喷



  作为世界水泥消费和生产大国,十五期间,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水泥产量达到 10.64亿吨,五年平均增速为12%。这期间,我国水泥工业掀起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高潮。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占我国全部水泥生产能力的比重已提高到了40%。葛立武告诉记者,截至2005年末,全国日产7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共有622条,其中日产1000吨以上的有580条。



  不过,我国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水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我国水泥工业存在着总量潜在过剩、结构不合理;资源、能源消耗大,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落后生产能力比重大;技术法规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和矛盾。2003年开始,我国水泥企业利润开始急剧下滑。葛立武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水泥余热电站建设开始浮出水面。



  对于目前出现的水泥余热电站建设井喷形势,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告诉记者原因有三:其一,十五期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到了水泥总生产能力的40%,上水泥余热发电生产线有了基础;其二,随着经济发展,电力、煤炭出现紧张,价格也持续上涨,对水泥企业的影响很大,因为电价、煤价要占到水泥生产成本的60%以上,远远超过了其原材料的成本,从节电、节煤角度考虑,企业需要利用余热,降低生产成本;其三,十五期末,国家号召节能,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并要求在日产2000吨以上水泥生产线中每年建设低温余热发电装置30套,这为水泥余热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空间巨大



  国外对于纯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从60年代末期即开始研制,70年代中期进入实用阶段,到80年代初期此项技术的应用达到了高潮,渐趋普及。日本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开发较早,也较为成熟。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原国家计委和国家建材局与日本有关方面协商,由日本新能源产业株式会社提供了一套6480千瓦的纯低温余热电站设备,应用于安徽宁国水泥厂4000t/d生产线,于1998年投入运行至今,吨熟料发电量超设计水平。2003年,又在广西鱼峰集团柳州水泥厂3200t/d生产线上建成了装机容量为5700千瓦的低温电站,近两年来,平均发电功率为5910千瓦,吨熟料发电量达到35.6度。



  我国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的开发研究始于八五期间,多年来,经研究设计、设备制造及水泥生产企业联手合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产学研相结合,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在不同规模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上,利用国产设备建设了多种低温余热发电装置,但应用尚不普遍。截至目前,我国有49条采用余热发电技术的新型干法生产线投入运营,不足我国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10%,其中32条为补燃型,17条为纯低温型(有4条是采用引进的技术和装备)。预计到今年底,还有约25条纯低温余热发电站投入运营。



  到2010年,如果40%的新型干法生产线采用余热发电技术,可以预期,新型干法水泥余热年发电量可达84亿度。按电站自用电率8%计算,年供电量约为77亿度。如按供电煤耗每度380克标煤计算,相当于年节约300万吨标煤、减少粉尘排放约4万吨、减少CO2排放约660万吨、减少SO2排放约6万吨、减少NOX排放约4.5万吨,可使吨水泥熟料成本降低约10~15元。



  可以看出,水泥企业充分利用余热发电,既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终身的用电需求,减少外购电量,又可以降低水泥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能源紧缺国家,充分利用水泥窑余热发电势在必行。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会长张人为认为,以后我国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都应考虑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并纳入设计规范,作为新型干法水泥工厂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工程内容。因此,中国有多少条水泥生产线,水泥余热发电市场就有多大。



  大有可为



  我国水泥余热发电经历了高温余热发电、带补燃炉的中低温余热发电和目前的纯低温余热发电三个阶段,其中纯低温余热发电由于是不用燃料的余热利用,所以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是政府重点鼓励的对象。



  据悉,纯低温水泥余热发电过程是将水泥生产的预烧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由余热回收锅炉进行热回收,再由蒸汽轮发电机进行发电。目前,日本川崎重工是全世界水泥余热发电设备市场资格最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厂商。



  水泥余热电站的一次性投资较大,一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安装余热发电设备的投资为5000万元左右人民币。



  在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近年来我国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都开始挖掘这个市场。



  目前杭州锅炉厂占据了国内90%的余热锅炉市场,而蒸汽轮发电机的市场则主要被杭州汽轮机厂、南京汽轮机厂和青岛汽轮机厂瓜分。因为发电设备市场下滑,国内的南通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郑州锅炉厂、江苏盐城锅炉厂都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



  国产水泥余热发电设备与国外相比虽然已经没有技术门槛需要跨越,但是全套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需要全面配套的跨越式发展。装备制造企业应该把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引进消化吸收步伐。可以断定,水泥余热发电市场将给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我国太阳能路灯行业市场增长强势但规模仍较小 绝对优势龙头企业尚未形成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路灯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上。2023年我国太阳能路灯产量规模已经达到57.6万盏,2024年上半年为33.04万盏。

2024年11月29日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碳纤维成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增长主推动力 3D打印技术将引领市场未来科技潮流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约2327亿元,较上年增长10.30%。预计到2026年我国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050亿元。

2024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