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与对策

矿产资源是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人类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低;种类齐全但结构不合理;分布相对集中,但与经济区域不匹配;在部分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中贫矿和难选矿多,开发利用难度大,利用成本高。



    截至2004年,我国已发现矿产173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5种,是全球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但是,我国主要矿产储量占世界的比例并不高,如铁矿石不足9%,锰矿石约18%,人均占有量也很低,如石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1%,天然气不足5% ,化石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为世界第53位。在资源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区带性:74%的煤集中于晋、陕、蒙、新4省区,而经济发达,用煤量大的东南地区则很紧缺,形成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70%的磷矿集中于云、贵、川、鄂4省,北方大量用磷则需南磷北调。从矿产资源的可利用性来看,我国铁矿平均品位为33.5%,富矿少,贫矿多,选矿难度大。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是一个资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但是,我国大部分资源的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更低。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尽管人均消费不高,总消费量却依然可观。下面以铁资源的消费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可供经济开发利用的储量不足。我国铁矿采选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具有年产铁矿石近 2.7亿吨能力的生产体系。2004年铁矿石产量3.1亿吨,钢产量2.97亿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消费量逐年增加,2004年铁矿石消费量为5.19亿吨,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可见,我国铁矿石尚不能满足钢铁工业需求,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预计2020年我国钢产量为2.5亿吨,其中废钢产钢量为0.63亿吨,据此预测2020年我国铁矿石( 品位35%)需求量为5.34亿吨。2020年需要进口铁矿石(品位65%)1.58亿吨,钢缺口预计为3000万吨。



    可见,未来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存在必然性。前人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程度与矿产品消费之间存在较强的规律性。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已经进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加速增长时期,而且这一时期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GDP以年均约10%的速度高速增长。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矿产资源的巨大消耗,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我国现阶段人均GDP约1000美元,大致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30年代、日本60年代中期及我国台湾70 年代中期,要在今后3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矿产资源的消费强度仍会像90年代后期那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后发优势”必然带来矿产资源“集中高强度”的消耗。



    我国在珍惜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严峻。现阶段我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0%,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



    矿产资源浪费又给矿产资源和矿业发展带来危机。资源浪费的结局必将导致资源的大量进口和矿山资源的尽快枯竭。未来十年间,将是我国一大批大中型矿山集中闭坑和矿山接替紧张时期。这种情况更加剧了矿产资源供给的紧张程度。



    矿产资源价格受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我国作为一个矿产资源消费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果没有充分的实力和准备,将直接导致我国经济损失和矿产资源的供给安全。



    当前,资源开发“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8月底,中国从事跨国投资与经营的各类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2000多家。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石油跨国经营是比较成功的。但非油气矿产资源“走出去”则不很成功。除少数企业外,我国矿业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投资能力弱,国外经营能力更弱,抗风险能力尤其弱,对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不够通晓,“走出去”的人才匮乏,资源开发领域一系列独特的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特别是西方勘查商业文化不通晓,缺乏外语好,既懂专业、又了解矿业跨国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难以适应复杂的国际形势。



    根据目前这种情况,作者认为我国矿业跨国经营应该在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进行国际矿业投资环境评价,为矿业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宏观规划指导。第二,营造国内环境,创造海外投资条件,鼓励矿业企业跨国经营。第三,着力加强实力建设。矿业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至关重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