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7年我国焦化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06年全球及我国经济继续向好。在全球经济加快增长、钢铁等产业高需求的拉动下,2006年成为全球焦炭最高消费年。预计2007年随着政府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我国焦炭产需基本平衡,中国焦化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2006年中国焦化产业生产经营及焦炭市场情况



  2006年美国在前三个季度经济分别增长5.6%、2.6%和1.6%,预期全年将增长3%以上。欧盟地区、日本等经济都将继续增长2%以上。我国经济在连续3年增长10%的基础上,前三个季度增长10.7%;全年GDP将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5%。全球经济较快增长,继续拉动全球钢铁的高需求。预期全球粗钢和生铁产量将分别突破12.3亿吨和8.6亿吨;我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均将突破4亿吨。在综合作用推动下,2006年中国焦化行业平稳增长。



  第一,需求增加,焦炭产量继续增长。



  2005年世界焦炭产量达4.7亿吨,我国焦炭产量占全球总产量比重约53%。预计2006年全球焦炭产量将突破5亿吨,2006年我国钢铁冶金等生产高增长,预计全年生铁产量将超过4亿吨,同比增产约6000万吨,增长20%,增耗焦炭约3000万吨。



  第二,焦炭生产、消费、出口继续增长。



  2006年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炼焦企业累计生产焦炭22621万吨,同比增长17.18%;1-10月出口焦炭1202万吨,同比增长13.3%。2006年1-10月,全国焦炭表观消费量21419万吨,同比增长17.41%,其增幅比上年回落9.26个百分点。通过减产限产,产销平衡,产销率99%以上。



  第三,新建焦炉产能增幅下降。



  焦炉建设中大型化趋势加快,在2006年的新建焦炉中,6米以上大型焦炉占56%以上;其它新建的4.3米及以上焦炉中,多为捣固型焦炉。2006年预计新建焦炉新增产能同比下降18%。



  第四,淘汰落后进展加快,环保力度加强。



  预计2006年淘汰关停小焦炉和大城市老焦炉产能达1000多万吨。据粗略统计,近几年来,总计取缔和关停土焦(改良焦)、落后小机焦炉产能约5000万吨,其中仅山西约占3000万吨以上,预期2006年淘汰关停焦炉产能将达1000万吨左右。



  第五,又一批干熄焦装置投产。



  宝钢、沙钢、浦东焦化已实现全部干熄焦。2006年以来又先后有攀钢、上焦、湘钢、包钢、济钢、涟钢和唐钢等14套CDQ装置投入使用。截至2006年底,全国将累计建成投产干熄焦装置43套,总产能达4500多万吨/h,对应处理的焦炭产量达3300多万吨。将对炼焦生产的节能降耗、焦炭质量提高和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六,炼焦企业能耗、钢铁企业焦比下降。



  我国的重点统计钢铁联合企业,焦化工序能耗由2000年的159公斤/吨焦下降至2006年的126公斤标准煤/吨焦,炼铁入炉焦比从2000年的429公斤/吨铁下降至2006年的395公斤/吨铁。



  第七,2006年全球生铁产量增势加快,我国焦炭出口增加。



  2006年月1-10月份除我国外增产1128万吨,增产3.01%。2006年我国焦炭出口增加,1-10月出口焦炭1202万吨,同比增长13.30%,出口均价137.14美元/吨,同比下降56.57美元/吨。事实上,我国焦炭出口价格已低于国际市场焦炭生产成本。



  第八,炼焦煤国内市场供给增加,国际市场价格高位,我国进口减少。



  煤协专家认为,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己经显现。十五期间,煤炭洗选业投资超过前九个五年计划的总和。目前全国煤矿在建和规划建设项目规模超过6亿吨。2006年1-10月全国生产煤炭16.73亿吨,同比增长12.2%;出口煤炭5226万吨,同比下降13.2%;与此同时,进口炼焦煤360万吨,同比下降43.66%,均价81.25美元/吨。此外,我国炼焦煤出口下降,1-10月份出口炼焦煤382万吨,同比下降13.5%,均价107.89美元/吨。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11月1日起我国加征煤炭出口关税。



  第九,一批大型化高技术的焦化产品回收精深加工及煤气脱硫等装置建成投产。



  山东海化30万吨焦油加工装置,以及济钢焦化等一批10万-15万吨/年煤焦油等精深加工装置成功投产;继云南大维集团曲靖焦化8万吨/年、河北建滔焦化12万吨/年的焦炉煤气生产甲醇装置顺利投入运行后,又有山东盛隆焦化焦炉煤气生产甲醇装置投产;鞍钢化工总厂11万立方米/小时和莱钢5万立方米/小时等-批煤气净化、本钢焦化厂和山西安泰、沙钢焦化、西安焦化等一批电捕焦油器,以及攀钢焦化厂等一批装煤除尘、出焦除尘,山西太兴、重钢焦化等一批脱硫装置等投入运行;本钢、太钢、马钢、沙钢、涟钢、韶钢、达钢等焦化厂和山西焦化、山西安泰、豫港焦化等又一批生物脱氮。



  第十,随原油价格波动,煤焦油价格下滑。



  煤化工产业包括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和电石等行业,是技术、资金、水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众多小焦化产项目的建设,资源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煤焦油价格指数从2006年1月的263.63点上升至8月的374.65点,11月份下滑至231.52点。随着煤焦油出口退税取消,出口价格和数量也出现波动。



  第十一,焦炭价格回调平稳运行。



  40毫米焦炭从2006年3月191.5点的低谷开始回升至2006年11月的218.9点,25毫米焦炭从2006年2月173.38点的低谷回升至2006年11月份的194.13点。



  第十二,企业效益回升,盈利能力低下。



  2006年1-9月,我国炼焦业实现利润总额2823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21%。2006年,炼焦行业利润率低谷反弹,2006年9月炼焦企业亏损面仍高达36.7%。2006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企利润14697亿元,而石油加工及炼焦却净亏462亿元。



  2007年焦化行业生产经营及焦炭市场发展预测分析



  据相关专家预测,由于2007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向好,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快速发展,投资、出口、消费仍将平稳增长,钢铁-焦炭需求仍将继续增加。中国焦炭协会会长黄金干说,各方面权威机构预测研究报告,均对2007年全球经济继续看好,认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各种条件仍然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认为,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7%,世界贸易将有望继续快速增加,增长率可望达到7%-8%。根据世界经济向好的走向,2007年焦化行业生产经营及焦炭市场发展会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一、全球钢铁生产将继续增长,焦炭需求将继续增加。



  近5年来,全球粗钢产量曾先后突破9亿吨、10亿吨、11亿吨,2006年又无疑会突破12亿吨。2007年将继续增长,有望突破13亿吨水平;支撑粗钢产量高增长的生铁产量,也相继突破六七亿吨,2006年将突破8亿吨,2007年有望突破9亿吨;2006年全球焦炭表观消费将突破5亿吨,全球增耗焦炭约3500万吨以上,2007年随着钢铁冶金、化工有色、机械铸造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应将带动焦炭需求再增加3000万吨左右。



  二、我国焦炭消费将再增2000万吨左右。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加快,钢铁需求还会增加,进而拉动焦炭需求的增加和焦炭业的发展。预计2006年国内焦炭消费将达2.75亿吨左右;2007年按粗钢、生铁产量等增长10%计,2007年我国焦炭消费将超过2.95亿吨。



  三、淘汰落后、新建减少。



  焦炉新建新增产能将逐年减少,2006年焦炉新增产能比上年下降20%,预期2007年将再减15%左右。



  四、煤电油运价格居高不下,焦炭价格将稳中趋升。



  随着焦煤供给增加,价格高位运行,焦炭价格将继续稳中趋升。



  五、国际市场对中国焦炭依存度将继续下降。



  2007年,钢铁-焦炭生产与消费的增长仍主要在中国。欧美日俄印巴澳等新建焦炉,焦炭产能继续增加。由于我国焦炭出口加征5%关税,国际市场生铁产量增幅有限,钢铁等行业节能降耗力度加强,焦炭单耗下降,国际市场对中国焦炭依存度会逐渐减弱,中国焦炭出口总体呈降势。



  六、随着土地、煤、电、油、运、水,尤其是炼焦煤等原燃材料和人工、环保成本的高位运行,焦化产品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中国焦炭业低成本、低水平扩张势头将得到有效遏制;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废水废气废渣等资源化再利用,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将更加得到重视。



  七、随着政府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我国焦炭产需基本平衡,中国焦化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